异梦论文关于异梦庄子《列子》哲学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异梦论文关于异梦庄子《列子》哲学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异梦论文关于异梦庄子《列子》哲学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异梦论文关于异梦庄子《列子》哲学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异梦论文关于异梦庄子《列子》哲学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异梦论文关于异梦庄子列子哲学比较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首次对梦予以形上关注。之后,列子 继承并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庄子以梦隐喻人生虚幻不实的做法,致使其思想与庄子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详细的考察将发现,庄子与列子 所讲的梦实际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分别表现在梦与醒觉、与现实、与道等的关系上。 关键词:庄子;列子 ;梦;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魏义霞(1965),女,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传统哲学与文化、比较哲学和近代哲学研究。 1000-7504(xx)03-0047-06:xx-09-12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首次对梦予以形上反思。之后,对梦作集中探讨的是列子 。列子多次引用庄子中的观点和典故,如身非汝有、种有几和梦见髑髅,等等。这使庄子和列子 的思想呈现出一致性。另一方面,两人所讲的梦无论理论初衷还是思想主旨都存在巨大差异,显示了不同的价值目标和存活方式:与超越现实而达到自由的理论初衷相联系,庄子所讲的梦含有梦想之意,同时是体道、悟道的凭借;列子 由夸大梦的真实性进而模糊梦醒之分,在人生“尽幻”中醉生梦死。此外,梦带给庄子的是超越人生有限而进入永恒的希望,带给列子 的则是人生短暂而无法自拔的绝望。 在常识的作用上,梦是寝时所做。对于这一点,庄子与列子 的看法完全一致。然而,在对待寝时所做之梦的态度上,他们的观点却相去甚远:庄子认定寝时做梦是白天精神不宁的表现,在看到寝时做梦的同时呼吁“不梦”;列子 基于梦醒的相对性进而夸大梦的真实性,并在混淆梦醒界限的前提下不辨“梦与不梦”。与这种情况类似,庄子和列子 讲梦都是为了以梦来隐喻人生,这使梦与人生密切相关成为两人思想的相同点。另一方面,庄子以梦突出人生的虚幻、期待梦醒后的“大觉”;列子 以梦象征人生,说明人生的一切“尽幻”。 1 庄子的梦后“大觉” 庄子之梦有虚幻不实之义,这个作用上的梦大都用来隐喻人的存活状态。庄子第一次讲述梦就是在虚妄不实的作用上进行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庄子之梦与人生之虚的内在联系: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庄子齐物论) 在以梦隐喻生之情状的语境中,庄子所讲的梦有两层作用:第一,以梦醒之相对隐喻生死之相对,传达齐生死的理念。第二,以梦隐喻人生之虚幻,突出人生的短暂、不实和无奈。可见,从梦的这层含义中,既可以推出人生不能自已,一切都不由自主的结论;又可以得出人生的苦乐、寿夭都是虚幻的、短暂的,所以不足为计的认识。 同时,庄子以梦隐喻人生除了表示人生短暂、无奈之外,还有象征人对生死不明真相的愚昧之意。从与觉相对的维度上说,梦代表固执于生的愚昧。与此相联系,在以梦隐喻人生情状的过程中,他没有混淆梦醒界限,而是一面以梦暗示人生的不由自主而不足留恋,一面期待梦醒后的“大觉”。出于这一动机,用梦隐喻人生的庄子不是懵懂于不觉的梦之状态,而是期待通过大梦之后的“大觉”来领悟生死真相,进而齐生死。在这方面,他的做法是,借助齐生死的存活智慧,生而天行,死而物化,淡然从容,逍遥无待。同时,为了防止人们伤生、害性,庄子呼吁人们“学生”,“学生”就是学习养生之道。庄子专门列有达生篇,让人通晓养生之道。在他那里,养生就是保养本性之真。为此,庄子以素朴为美、本性为真,以保持天然本性为善,引导人们归于淡泊无欲,以期使人合于天道。同时,他还让人远离桎梏,淡泊名利,以便更好地尊生、重生而“尽天年”。 2 列子 的不辨“梦与不梦” 在以梦说明人生的过程中,列子 得出了人生“尽幻”的结论。为此,他彰显不同国度之人生活习惯的差异,以此证明梦与醒是相对的,或者说,究竟以梦境为真实还是以清醒为真实完全取决于梦醒在人生活中所占时间的长短。在他看来,如果像南隅之国那样“多眠,五旬一觉”,必定“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如果像*之国那样“一觉一寐”,“以为觉之所见者实,梦之所见者妄”便是正常的了;如果像北隅之国那样“少休息,常觉而不眠”,对梦觉的判定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事实上,列子 由梦醒的相对性直接推出了真妄的相对性,进而混淆梦醒之分。列子中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方面的思想,下面即是一例: 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复役。人有慰喻其勤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何所怨哉”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尹氏病之,以访 其友。友曰:“若位足荣身,资财有余,胜人远矣。夜梦为仆,苦逸之复,数之常也。若欲觉梦兼之,岂可得邪”尹氏闻其友言,宽其役夫之程,减己思虑之事,疾并少间。(列子周穆王篇) 在列子 的视界中,梦醒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梦中苦乐与醒时的苦乐便是一样的。不仅如此,既然梦中的苦乐与醒时的苦乐具有一样的真实性,那么,昼苦夜乐的仆役与昼乐夜苦的富翁便拥有了一样的人生。正是循着这个思路,他泯灭梦与觉的区别,让人不辨“梦与不梦”。列子周穆王篇记载: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