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_第1页
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_第2页
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_第3页
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_第4页
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脱硫除尘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介绍,JIANGNAN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LTD,JIANGNAN,超声波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氨法脱硫超低排放业绩介绍,3,主要内容,钙法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4,江南环保氨法脱硫技术新进展,2,5,江南环保介绍,1,江南环保介绍,05,4,我们的发展理念:做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优秀的人才团队,专业氨法脱硫、脱硝、酸性气处理环保工程公司,我们的科研及管理团队,公司现有科研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600余人,90%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背景,其中博士10多人,硕士30多人,高级职称55余人。,6,我们的海外市场,我们已经布局海外市场,美国公司JiangnanEnvironmentalTechnologyInc.在特拉华州注册成立,办公地点位于新泽西州,成为国际平台,开始全面拓展全球化业务。,宁高工业园,研发和制造基地从镇江搬迁到宁高工业园,占地200亩,主要进行技术研发以及脱硫系统塔内件、专利设备、FRP管道等设备的制造。,90多个合同项目,200多台(套)脱硫塔2013年,签订脱硫脱硝合同29个,合同额约13.2亿元2014年,签订脱硫脱硝合同18个,合同额约14亿元全国脱硫工程公司排名第四(中国电力联合会)占全国氨法脱硫业绩的60%,大型装置业绩占80%是国内氨法脱硫的领军企业,我们氨法脱硫市场地位,我们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钢铁、医药等行业拥有业界最多的示范工程。,市场越来越宽广,江南氨法脱硫技术新进展,03,01,02,04,05,江南环保氨法脱硫技术发展历程,为了促进氨法脱硫技术规范化发展,国家环境部组织编制了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氨法,2010年12月17日颁布,2011年3月01日开始实施。同时,我们在业内首次提出总尘的概念,获得国家环保部的认可,并纳入超低排放的新国标,再次推动了相关行业排放国标的产业升级,总尘的概念,我们是相关排放国标的第一起草单位,齐鲁石化改造效果,第2代技术第3代技术,齐鲁石化1#、2#脱硫塔监测数据,2020/6/7,宁波万华5#塔,第4代技术,宁波万华5#塔检测数据,超声波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01,02,03,04,05,2020/6/7,大气污染、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通过先进的综合治理技术,使燃煤装置的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装置的排放水平。,超低排放的由来,2020/6/7,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四)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在建和项目已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的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东部地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1省市)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中部地区(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8省)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支持同步开展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减少三氧化硫、汞、砷等污染物排放。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2014年9月,超低排放相关政策,2020/6/7,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第四时段)单位:mg/m3,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3,自2020年1月1日起为第四时段,现有企业按照所在控制区分别执行表2中“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的排放浓度限值,部分行业还应按所在控制区从严执行表3中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值。自2017年1月1日起,新建企业按所在控制区应分别执行表2中“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的排放浓度限值,部分行业还应按所在控制区从严执行表3中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值。,超低排放相关政策,2020/6/7,目前超低排放战略已经相继在东部发达地区部署。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均开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广州、浙江、山西等地对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超低排放系统的核心,是利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技术,打破了燃煤机组单独使用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传统烟气处理格局,实现脱硝、除尘设备、脱硫吸收塔及湿式静电除尘等环保装置通过功能优化和系统优化有机整合。,超低排放相关政策,2020/6/7,燃煤超低排放技术组合一增设WESP方案,湿电技术的风险,(1)腐蚀严重,性能不稳定。根据目前国内湿电项目投运情况,运行一段时间后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极板及壳体腐蚀穿孔、耗水量大、电源不稳定导致除尘不能稳定达标等问题。,316L材质的极板和电极普遍存在腐蚀,钙法上目前已经普遍采用2205,甚至HC-276材质;氨法湿电根据阿尔斯通的经验至少要选904L。,湿电技术的风险,(2)国内尚没有氨法湿电超低排放成功的设计和运行经验。国内目前均没有成功为配套氨法脱硫湿电保证出口颗粒物在5mg/Nm3以下的成功运行案例;国外大型湿电技术商阿尔斯通也仅有为美国大平原氨法脱硫配套的湿电业绩,其出口颗粒物也只控制在13mg/Nm3,且该项目采用3电场除尘。,阿尔斯通只能保证在入口小于20mg/Nm3的情况下,出口小于5mg/Nm3,电场数量不少于2.,湿电技术的风险,(3)钙法湿电的承包商既没有氨法脱硫的设计运行经验,也没有氨法脱硫后的WESP设计运行经验,这些公司的湿电技术均只在钙法脱硫后装置上使用过,而钙法跟氨法的脱硫后尘的成分性质是不一样的,尘脱除机理和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CaSO4石膏较SO3易去除,而SO3又较(NH4)2SO3易去除。将钙法脱硫后WESP装置简单照搬过来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后烟气的除尘处理,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国内钙法脱硫后湿电存在的腐蚀严重、耗水量大、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在氨法脱硫上表现会更加明显。,江南氨法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开发,原烟气中尘的脱除,气溶胶、游离氨的控制,雾沫夹带的吸收浆液的脱除,亚微米颗粒的捕集、脱除,四大难点问题攻关,超声波脱硫除尘一体化方案,脱硫效率:99%SO2含量:50mg/Nm3总尘含量:50mg/Nm3NH3逃逸:3mg/Nm3氨利用率:99%,2020/6/7,本技术应用了多项吸收提效技术降低SO2含量以及显著减少气溶胶和游离氨的产生,同时采用洗涤凝聚、声波凝并两种细微颗粒物粒径增大技术,对载尘烟气进行细微颗粒物粒径增大预处理,从而大大提升细微颗粒物的去除效果,最后采用多级高效除雾器,实现总尘超低排放。,超声波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原理,超声波的定义及应用领域,定义: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一般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应用领域:超声波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功率大、频率高、波长短等,因此有着广泛应用,如清洗、加湿、除油、矿山除尘、测量、检测探伤、焊接、切割、医疗检查、工艺过程强化等。,超声波对含尘气体的作用力,筛分作用,惯性作用,凝聚作用,电磁作用,四种作用力,超声波对颗粒物的凝聚机理,当超声波在气体中传播时,推动气体中悬浮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不同大小粒子的振动的振幅不一样而导致粒子间的碰撞。,机理1,机理2,由于气流与颗粒间的相对速度在粒子之间造成的流体吸引力。,机理3,由于声辐射压的作用,使粒子沉积到声驻波的波腹上,大大增加了尘粒的碰撞机会。,氨法脱硫超低排放业绩介绍,04,02,03,01,05,氨法脱硫超低排放业绩,宁波万华5#塔,宁波万华5#塔SO2排放,宁波万华5#塔出口尘排放,宁波万华5#塔排放环保检测,西安热工院检测报告,超声波一体化与湿式电除尘比较,投资比较-以410t/h锅炉为例,超声波一体化技术:约600万元,WESP:约1000万元(含土建200),可以节省:约400万元,运行成本对比,年节省运行费用100万元,石灰石-石膏湿法超低排放技术介绍,02,03,01,05,04,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装置超低排放改造总体方案,脱硫、除尘提效方案A,特点增加托盘耦合超声波除尘适合于原塔SO2100mg/Nm3脱硫塔改动小塔基础不做改造,超声波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特点新增一到二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