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_第1页
0708(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_第2页
0708(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_第3页
0708(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_第4页
0708(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院系班级学号姓名-装-订-线-第1页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7 200 8学年第 一学期)学院 班(年)级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A )卷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到试题前的答案采集表中。3.问答题及材料题答案写到另外提供的答题白纸上,并请注明班级、学号、姓名、题号,以便核对。答题纸和试卷在考试结束后一起上交,不要分离。谢谢合作!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多项选择题题号12345答案题号678910答案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入相应表格。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第2页2.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一切自然现象 C.客观实在性 D.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次3.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 4.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现象,运动是物质的本质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播种小麦 B.运动员参加比赛 C.法官审理案件 D.教师上课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辩证否定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装-订-线-第3页10.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与特殊性 B.共性与个性 C.同一性与斗争性 D.绝对性与相对性11.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12. 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A.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3.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C.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 辩证否定的原理1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冬去春来 B.昼夜交替 C.摩擦生热 D.月晕而风,础晕而雨1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1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是() A. 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7.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第4页1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19.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社会存在含义的是()A.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B.人类社会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D.人类自身的生产及其条件的总和20.生产关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21.社会形态是 (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其含义是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一定的顺序性23.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与价值 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C.交换价值与价值 D.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24.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 () A.两种不同的劳动 B.两次不同的劳动 C.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所有劳动的共同属性 25.商品的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装-订-线-第5页26.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与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27.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28. 相对剩余价值获得的条件是 () A. 个别企业技术的改进 B.工人工资的普遍提高 C. 某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29.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 () 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B.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 C. 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 D.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0. 垄断统治形成以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 A. 垄断消除了竞争 B.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剧烈 C. 垄断摆脱了竞争 D. 垄断改变了竞争的资本主义性质二、多项选择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入相应表格。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平均利润学说 D.唯物史观 E.剩余价值学说 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E.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客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联系的环节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的自我否定 D.扬弃 E.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5.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的矛盾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C.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D.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E.任何事物都具有的既同一又斗争的属性6.辩证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它们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新的实践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E.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7.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其含义是 ()A.理论就是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决定社会的进步 E.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变为物质力量8.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效率原则 C.价值原则 D.公平原则 E.诚信原则9.上层建筑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A.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C.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D.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E.文艺、道德、宗教10.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有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阶级斗争D.革命和改革 E.科学技术第6页第7页第7页三、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 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表现。2.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4. 简述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四、论述(本大题共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12分)1. 请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消极后果。五、材料分析(本题14分)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卡莱尔 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米海洛夫斯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尼采-装-订-线-第8页材料2.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