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M.PX3.016.108-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v5.0.0_第1页
DTM.PX3.016.108-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v5.0.0_第2页
DTM.PX3.016.108-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v5.0.0_第3页
DTM.PX3.016.108-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v5.0.0_第4页
DTM.PX3.016.108-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v5.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DTM.PX3.016.108-v5.0.0,了解TD-LTE干扰优化流程掌握TD-LTE干扰优化工具理解TD-LTE干扰产生原因掌握TD-LTE干扰问题发现、分析及优化方法,1: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与规避指导手册.pdf;,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干扰优化工具介绍,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3,5.干扰案例演练,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概述,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4,所有网络上存在的影响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信号、不是通信系统需要的信号均为干扰。通常将出现在接收带内但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非系统内部信号也作为干扰。,干扰的定义,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下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下行干扰RS-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RS-CINR或称为RS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真正的RS信号质量,因为RS在所有RE资源中均匀分布,所以RS-SINR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PDSCH(业务信道)信号质量;因为RS-SINR没有在3GPP进行标准化,所以目前仅在外场测试中要求厂家提供RS-SINR,且不同厂家在实现中可能会有一定偏差。,1.2下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RSRP=R0平均值,RSRP是RE级别的功率,RE带宽为15kHz。,1.2下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RSSI:右图圈出的几个子载波的平均功率,RSSI不是UE需要上报的测量量,不过计算SINR需要先得到RSSI;RSSI在频域上涉及多少子载波由UE自行决定(测量带宽);,1.2下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室外指标,1.2下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室内指标,注:对于室内覆盖系统泄漏到室外的信号,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IoT干扰热噪比(InterferenceoverThermal),类似于CDMA系统中采用背景噪声提升(ROT,RiseOverThermal)来描述干扰,OFDMA系统中采用IoT(InterferenceoverThermal)来表征上行的干扰大小,采用比热噪声功率大几倍的方式来描述,用如下公式来表示:其中,I是接收到的干扰,N是噪声。,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一个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干扰IoT水平,有如下三个优势:有利于链路自适应和调度的鲁棒性信道的干扰水平预测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并不是实时的。因此,稳定的IoT水平,使得前后调度周期信道的干扰程度大致相近,干扰预测相对准确,HARQ重传的次数相对较少,有利于吞吐量的提高。有利于系统规划稳定的IoT水平可以很容易的算出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有效性为了有效避免同频干扰,LTE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就是ICIC,而ICIC技术所依赖的测量量就是各个PRB上的IoT值。,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单PRB的IoT计算方法,IoT的具体表达式为(噪声功率+干扰功率)/噪声功率,即:,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每个PRB上的噪声功率为-117dBm,即;当PRB上存在信号和不存在信号时干扰功率的计算方式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形分别进行介绍:当PRB上不存在信号(PUSCH或PUCCH信号),则=总接收功率;当PRB上存在信号(PUSCH或PUCCH信号),则=总接收功率-信号功率;,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3,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全带宽的IoT计算方法,其中,,为整个系统带宽的PRB总数;,为第i个PRB上的IoT值;,为全带宽的平均IoT水平值。,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4,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其中,,不同时隙配比的IoT测量对于上下行配置2U2D,IoT测量可轮流测量上行子帧2、3、7、8;对于上下行配置1U3D,IoT测量可轮流测量上行子帧2、7。,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其中,,LMT查询上行子帧PRBIoT,1.3上行干扰指标,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其中,,上行干扰分类,1.4干扰分类,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其中,,1.4干扰分类,1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1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其中,,TD-LTE中上下行干扰指标IoT和SINR;,1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TE干扰分类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干扰优化工具介绍,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20,5.干扰案例演练,大唐移动版权所有,2.1系统内干扰产生主要原因,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CP能够克服时延扩展,最大限度消除符号间干扰(ISI);OFDMA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时域上各子载波正交,无ICI干扰。,小区内无干扰,小区间存在干扰,2.1系统内干扰产生主要原因,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2.2系统内干扰-设备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唐移动版权所有,A1,A2,A3,A4,A5,A6,A7,C4,C5,C6,A1:EMB5116TD-LTE,A2:电源防雷箱,A3:GPS浪涌保护器,A4:馈线窗,A5:RRU,A6:天线,C4:光纤,C5:RRU电源线,C6:GPS馈线,至ODF架,C1,C2,C3,C1:传输线,C2:主设备电源线,C3:电源防雷箱电源线,至PDF架,室内部分,室外部分,A7:GPS天线,23,2.2系统内干扰-设备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4,大唐移动版权所有,GPS跑偏,引起基站间子帧干扰(同频站点),D(前偏),U,D,D,D(后偏),U,U,D,D(正常),U,U,D,2.2系统内干扰-覆盖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采用同频组网的情况下,虽然已经扇区化,实际上依然受到周边6个小区的同频干扰(正对面的两个小区只在中线会同时干扰,其余地点只各干扰半个主小区)。采用多频点组网,则会减少干扰源的数量,如左图,干扰源减少为3个且都是距离较远的,因而在小区边缘的C/I相比于同频复用大大增加,能增加810dB增益。,同频组网带来干扰,2.2系统内干扰-覆盖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A小区,B小区,越区覆盖带来干扰,无主覆盖带来干扰,2.2系统内干扰-远端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远端干扰示意图,2.2系统内干扰-远端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特殊时隙的结构,2.2系统内干扰-远端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GP决定的覆盖半径,2.2系统内干扰-参数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同频小区间交叉时隙配比不一致,时隙配比不一致干扰示意图,2.2系统内干扰-参数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PCI:物理层小区标识,与多项物理层功能和过程有关;PCI与CRSShifting为避免相邻小区间CRS位置重叠产生干扰,小区CRS频域位置根据PCI模值不同进行偏移;两天线端口下,PCI模3不同,可保证CRS错开;PCI与下行同步LTE通过主辅同步信号(PSS/SSS)进行下行同步;504个PCI分为168个组,对应168个SSS;如果两邻区PCI组相同,会导致SSS相同,影响下行同步。,2.2系统内干扰-参数问题,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唐移动版权所有,PCI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小区间干扰,PCI优化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PCI复用至少间隔4层以上小区,大于5倍的小区半径;同一个小区的所有邻区列表中不能有相同的PCI;邻区导频位置尽量错开,即相邻小区模3后的余数不同;,尽量避免PCI模3干扰,32,2.3系统间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3,大唐移动版权所有,系统间干扰的产生系统间干扰通常为异频干扰。世上没有完美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科学理论表明理想滤波器是不可实现的,也就是说无法将信号严格束缚在指定的工作频率内。因此,发射机在指定信道发射的同时将泄漏部分功率到其他频率,接收机在指定信道接收时也会收到其他频率上的功率,也就产生了系统间干扰。,2.3系统间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4,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导致各种类型干扰的原因,2.3系统间干扰-阻塞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阻塞干扰原理,LTEF频段与其它系统间的阻塞隔离要求,接收机接收微弱的有用信号时,受到带外的强信号引起的接收机饱和失真造成的干扰,称为阻塞干扰。系统A对系统B产生干扰,可以用下面的干扰评估公式:,P(fi)-MCL(fi)Imax(fi),fi:研究的频率;P(fi):产生干扰的发射机在频率fi上的发射功率;MCL(fi):在频率fi上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最小耦合损耗;Imax(fi)是在频率fi上的受扰系统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电平;,LTEF频段易受到使用1850-1880Mhz的DCS的及PHS阻塞干扰,2.3系统间干扰-杂散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杂散干扰原理,发射机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的非线性,在工作频带外产生干扰信号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工作带内时,抬高了接收机的噪底,减低了接收灵敏度。系统A对系统B产生干扰,可以用下面的干扰评估公式:,P(fi)-MCL(fi)C(fi)+3-7dB,P(fi):产生干扰的发射机在频率fi上的带外杂散指标;MCL(fi):在频率fi上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最小耦合损耗;C(fi):是在频率fi上的受扰系统的底噪;3dB:受扰系统接收机允许的噪声抬升系数;7dB:发射杂散信号经空间耦合后应比接收机噪底低7dB;,LTEF频段与其它系统间的杂散隔离要求,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互调干扰,当多个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电路作用下产生互调频率,互调频率落入接收机中频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GSM二次谐波,DCS三阶互调,GSM900的信号二次谐波刚好落入F频段内。协议没有规定二次谐波指标。GSM900和F频段相隔近1GHz的保护带宽,可以做杂散考虑,通过滤波器避免干扰。,1842.6-1862.8MHZ内的频率与1805.2-1845.6MHZ内的频率产生的3阶交调产物会落入F频段,引起干扰。,1842.6-1862.8MHZ与其他频点互调落入F频段,天线问题,互调性能较差的天线会产生干扰,且多出现在使用美化天线的站址。,2.3系统间干扰-互调干扰,2.3系统间干扰汇总,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我国移动通信频率规划和分配情况,2.3系统间干扰汇总,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3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我国三大运营商频率分配和使用情况,2.3系统间干扰汇总,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2320,2370,F,A,E,D,F和A频段均为TD-SCDMA的主要频段,后续可转为LTE频段;当前E频段有军用雷达和WLAN干扰,需要与军方协调频段和频率规划来规避干扰;D频段目前有军用雷达的干扰,需要与军方协调频段规避干扰;,TD-LTE目前所用频段,WLAN,2.3系统间干扰汇总,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TE系统与其他系统间干扰汇总,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中国移动目前拥有F频段的1880-1900MHz,主要用于TD-SCDMA和TD-LTE室外连续覆盖。由于频率所处位置特殊,F频段系统存在与DCS1800、GSM900、PHS和CDMA2000/WCDMA系统间的互干扰,按照干扰类型又分为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互调干扰等,情况较为复杂。,F频段附近频率位置分布图,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3,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CS1800对F频点带外阻塞干扰,若DCS1800使用高端频率(1865-1880MHz)且F频段现网TD-SCDMA/TD-LTE设备抗阻塞能力不足,将影响TD-LTE上行速率,严重时影响上行覆盖和接入成功率。,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4,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CS1800对F频点带外阻塞干扰,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CS1800对F频点带外杂散干扰,现网部分DCS1800基站在F频段内的杂散指标较差,将对F频段TD-LTE将产生杂散干扰,影响TD-LTE上行速率。,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CS1800对F频点带外杂散干扰,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CS1800对F频点三阶互调干扰,若DCS1800使用高端频率(1850-1880MHz)且部分DCS1800天线的互调指标差(现网外场测试差于-133dBc),将产生三阶互调干扰风险,影响TD-LTE上行速率。,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CS1800对F频点三阶互调干扰,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4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GSM900对F频点二次谐波/互调干扰,当满足特定频率关系(即满足f1+f2,2f1,2f2落入F频段内)的两个或多个GSM900信号同时发射时,产生的二次谐波或二阶互调产物将落入1880-1920MHz频段内,加之若GSM900天线互调指标较差时,将产生谐波或互调干扰,造成TD-LTE基站灵敏度损失。,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GSM900对F频点二次谐波/互调干扰,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PHS对F频点带内阻塞/杂散干扰,工信部规定PHS必须在2011年底前无条件退频,但由于种种原因PHS仍然使用1900-1915MHz频率。PHS信号位于F频段接收机带内,无法利用射频滤波器抑制,存在带内阻塞干扰和杂散干扰。当PHS和F频段基站天线隔离较小时,存在干扰风险。,影响TD-LTE上行速率,严重时影响上行覆盖和接入成功率。,2.3F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F频点所受干扰总结,2.3D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3,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频段TD-LTE系统与2500MHz以下的WLAN和北斗卫星、2690MHz以上的无线电导航和气象雷达系统,以及2535-2599MHz频段内的广播电视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icrowaveMultichannelDistributionSystem,简称MMDS)之间可能存在干扰问题。此外,D频段内多家TDD运营商间也可能存在干扰问题。,2.3D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4,大唐移动版权所有,WLAN与TD-LTE间的互干扰,从使用频率上看,中国移动未来在D频段获得的频率存在两种可能:1)沿用目前规模试验的2570-2620MHz;2)使用2500MHz附近频率;从部署场景上看,由于D频段近期仅用于TD-LTE室外部署(现网室分器件暂不支持2.6GHz频段),而WLAN可以部署在室外和室内,因此存在两种干扰场景:1)室外TD-LTE系统与室内WLAN系统间干扰2)室外TD-LTE系统与室外WLAN系统间干扰从干扰类型上看,TD-LTE基站与WLANAP之间,以及TD-LTE终端与WLAN终端之间都存在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2.3D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TE基站和WLANAP间的干扰,2.3D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频段TD-LTE基站与雷达间的互干扰,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局介绍,国内在2700-2900MHz频段有10多部航空无线电定位雷达以及100部左右气象雷达,但上述系统参数尚未公开。根据国际电联2700-2900MHz频段的公开雷达参数估算,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若使用现有2570-2620MHz频率,与雷达系统间几乎不存在干扰。若使用2690MHz附近的高端频率,则存在较大的干扰风险(双向干扰)。根据ITUM.2112报告中的分析,即使存在10MHz的保护带,拥有超高功率的雷达系统(200千瓦以上)与移动通信系统间也需要上百公里的保护距离(国际电联中相关分析基于最悲观场景,实际共存所需隔离距离可能远小于上述要求)。,2.3D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D频段内多TDD运营商间干扰,由于D频段共有190MHzTDD频率,未来必然是多家运营商共同发展TD-LTE。为规避多家运营商间干扰,最佳方案是:由国家要求频段内的多家运营商的TD-LTE网络间保持同步;并采用统一上下行时隙配比;有效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降低对设备和网络建设的要求。否则,多运营商间将可能出现基站和基站,以及终端和终端之间干扰,经分析初步结论如下:-现有规模试验中的D频段TD-LTE基站已考虑与邻频其它运营商网络的共存指标,可满足绝大多数部署环境的共存要求;-未来可根据国家频率分配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满足共存需求的射频指标。,2.3D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电信CDMA850三次谐波对TD-LTE干扰,电信CDMA850的基站发射频率为870-880MHz,三次谐波位于2610-2640MHz,将落到D频段内。当CDMA850和D频段TD-LTE的基站共址时,如果CDMA850基站或天线线性度指标较差,可能会对D频段基站产生干扰。未来D频段大规模部署后,如发现来自CDMA850的干扰,需通过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和中国电信进行协调以消除干扰。,2.3E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5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经分析,E频段主要干扰为TD-LTE基站与WLANAP间的干扰,以及TD-LTE终端与WLAN终端间的干扰,其它干扰在实际应用中较小,可忽略。,2.3E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6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E频段TD-LTE系统与工作在工业、科学和医疗(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简称ISM)免授权频段2400-2483.5MHz的WLAN系统频率相邻,相互之间将产生干扰。由于TD-LTE与WLAN均为TDD系统,且两系统的上下行时隙无法对齐,因此,存在复杂的干扰关系,具体包括:1.TD-LTE基站与WLAN接入点(AccessPoint,简称AP)间的干扰a)WLANAP对TD-LTE基站的干扰;b)TD-LTE基站对WLANAP的干扰。2.TD-LTE基站与WLAN终端间的干扰a)TD-LTE基站对WLAN终端的干扰;b)WLAN终端对TD-LTE基站上行的干扰。3.TD-LTE终端与WLANAP间的干扰a)TD-LTE终端对WLANAP上行的干扰;b)WLANAP对TD-LTE终端的干扰。4.TD-LTE终端与WLAN终端间的干扰a)TD-LTE终端对WLAN终端的干扰;b)WLAN终端对TD-LTE终端的干扰。,2.3E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6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2.3E频点所受系统间干扰,2.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6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TE终端与WLAN终端间的互干扰,由于终端上2.4GHzWLAN频段与E频段紧邻无保护带,会产生相互的杂散和阻塞干扰,主要为TD-LTE对WLAN终端的阻塞干扰;WLAN对TD-LTE终端的杂散干扰。其中,WLAN终端对TD-LTE终端的杂散干扰的影响较小,而TD-LTE终端对WLAN终端的阻塞干扰较大,将影响WLAN的下行速率。,TD-LTE系统内干扰产生主要原因设备问题覆盖问题参数问题远端干扰,63,大唐移动版权所有,2.TD-LTE系统间干扰产生主要原因设备因素频率因素工程因素,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干扰优化工具介绍,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64,5.干扰案例演练,大唐移动版权所有,3.1主要优化工具,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6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3.2路测软件,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6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LTE-FGS,路测系统(如CDS、LTE-FGS、鼎立、TEMS等)软件是无线网络运维、优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测试、监控网络性能的工具,用于对无线网络进行故障排查、验证、优化和维护。,3.2路测软件,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6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6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大唐移动版权所有,69,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GSM信号特点:帧周期4.615ms;时隙数8;时隙宽度0.577ms;载波间隔200k。,GSM时域扫描,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2,大唐移动版权所有,GSM频域扫描,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3,大唐移动版权所有,PHS时域扫描,PHS信号特点:帧周期5ms;时隙数8;时隙宽度0.625ms;载波间隔300k。,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4,大唐移动版权所有,PHS频域扫描,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5,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时域扫描,TDL信号特点:帧周期5ms;时隙数5;时隙宽度1ms;载波间隔20M。,3.3扫频仪,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6,大唐移动版权所有,TDL频域扫描,3.4Mapinfo软件,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7,大唐移动版权所有,MapInfoProfessional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备、功能强大、全面直观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使用MapInfoProfessional,我们可以完成地图绘制、编辑、地理分析,可以快速完成覆盖、邻区等分析工作。,3.4Mapinfo软件,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8,大唐移动版权所有,3.5LMT软件,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79,大唐移动版权所有,LMT查询上行子帧IoT,3.6轮询软件,3.干扰优化工具介绍,80,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判断干扰小区原则:在每个子帧轮询一次后都会统计出在100个PRB中每个PRB的IOT值,当IOT值高于10的PRB个数大于等于3时为高IOT,查询18次(早9:00到晚18:00每个小时一次数据,统计上行两个时隙),如果同一个站点(包括3个小区)超过6次干扰高判定为干扰小区,其中IOT超过20为干扰严重小区,IOT在1020之间的为干扰普通小区;如同一个站点(包括3个小区)多于6次超过80个PRB的IOT大于15判定为全频带干扰高小区。,轮询工具查询结果,81,大唐移动版权所有,干扰优化工具路测工具扫频工具MAPINFO软件LMT软件轮询软件,TD-LTE无线网络优化-干扰专题,干扰指标及干扰分类,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干扰优化工具介绍,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82,5.干扰案例演练,大唐移动版权所有,4.1干扰优化流程,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3,4.2下行干扰发现,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4,下行干扰判断,室外指标,4.2下行干扰发现,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5,下行干扰判断,室内指标,注:对于室内覆盖系统泄漏到室外的信号,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4.3下行干扰分析流程,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6,4.4下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7,覆盖导致SINR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利用路测软件地理化分析SINR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覆盖或该区域属于无主覆盖。优化措施:依据覆盖专题优化越区覆盖和无主覆盖。优化效果评估:SINR得到较明显改善。,4.4下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8,分析PCImod3问题,PCI优化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PCI复用至少间隔4层以上小区,大于5倍的小区半径;同一个小区的所有邻区列表中不能有相同的PCI;邻区导频位置尽量错开,即相邻小区模3后的余数不同;,利用路测软件或MAPINFO地理化分析SINR不达标区域,分析覆盖该区域的服务小区和邻区PCI是否符合上述原则,如不符合可修改PCI,观察SINR改善效果。,4.4下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89,设备故障导致干扰,一般在分析覆盖、PCI参数因素后,如果SINR依然没得到改善,需考虑设备是否有故障导致系统内干扰,如RRU通道出现故障等。可以通过OMCR观察设备告警来判断分析是否是设备因素导致SINR变差。,4.5下行系统间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0,在排除前面因素后,如下行SINR依然得不到改善,需考虑系统间干扰。系统间干扰是携带频谱分析仪,对干扰区域进行扫频分析判断,判断外部干扰来源,从而采用相应措施处理。,4.6上行干扰发现,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1,4.7上行干扰优化流程,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2,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3,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4,设备故障带来上行IoT差,设备故障带来上行IoT变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是RRU通道故障引起。其排查主要思路是:如轮询发现上行子帧100PRB有PRBIoT不为0,判断有上行干扰,依次轮流打开一个通道,关闭其余通道,即可判断是由哪个通道引起上行IoT变差。,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5,(1)在RRU所有通道都打开的情况下将校准周期拉长且将校准使能开关置为去使能(保证在查询的时候不在做校准),查询小区上行底噪信息,查看子帧1(特殊子帧),子帧2(业务子帧),子帧6(特殊子帧),子帧7(业务子帧)上行底噪信息(正常的话所有PRB值都为0)。,设备故障带来上行IoT差,(2)从RRU的第1个通道开始排查,打开1通道,关闭其余通道,查询小区上行底噪信息并与在所有通道都打开的情况下查询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小区上行底噪信息正常,说明干扰不是由于通道1产生,如果不正常说明通道1存在异常导致小区上行底噪高,进行下一步确认。然后依次对每个通道进行逐步确认,直到将干扰定位到某个或者几个通道上。,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6,分析:对于8通道的RRU,前4个通道极化方向一致,后4个通道极化方向一致,不同极化方向通道的底噪差异理论值在8db内(外场该值在15db内),处于同一极化方向的通道底噪差异理论值为0db(外场该值在5db内),如果查询小区上行底噪结果存在个别通道、个别子帧底噪高且各个子帧之间上行底噪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的情况则重点怀疑系统内部干扰,如果单独查询RRU的每个通道的子帧IOT情况都大体一致则重点怀疑是系统外部干扰。,设备故障带来上行IoT差,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7,时隙配比不一致导致上行IoT差,根据原理,系统内同频小区间时隙配比错误会带来交叉时隙干扰,主要是下行时隙的基站干扰上行时隙的基站。,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8,时隙配比不一致导致上行IoT差,分析方法:利用MAPINFO进行地理化分析,分析IoT干扰较强小区的周边小区的频点、时隙配比和特殊子帧配比。如同频小区时隙配比不一致,可判断是时隙配比不一致带来上行IoT干扰。时隙配比不一致,体现特征是一个边界特征,在边界IoT明显较高,其余区域较低。优化措施:同频小区的时隙配比需进行对齐。,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99,GPS跑偏引起上行IoT变差,D(前偏),U,D,D,D(后偏),U,U,D,D(正常),U,U,D,GPS跑偏后,相邻基站间时隙无法对齐,根据前偏后偏,其影响范围不同。,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0,GPS跑偏引起上行IoT变差,分析判断:如跑偏基站时间前偏,跑偏的基站会影响周边一圈正常基站。如跑偏基站时间后偏,正常基站会干扰跑偏基站,故影响范围较小,仅仅是跑偏基站。故根据这些特点,利用Mapinfo地理化分析,可判断谁是跑偏站,以及前偏还是后偏。当然,目前基站侧已有GPS跑偏检测机制,可通过轮询方式检测哪些基站GPS跑偏。,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1,远端干扰引起上行IoT变差,远端干扰是由于覆盖距离过大,越过GP保护,远端基站下行信号落入近端基站上行子帧引起上行IoT升高。,4.8上行系统内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2,远端干扰引起上行IoT变差,分析方法:利用MAPINFO地理化分析,可知,远端干扰是一个线状分布,主要干扰UpPTS时隙和上行子帧,且干扰程度逐渐降低。优化措施:LTE系统设计已考虑该问题,理论上GP覆盖距离已满足要求。一般导致该问题是由于特殊子帧参数配置错误导致该问题。,4.9上行系统间干扰分析流程,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3,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4,1、阻塞干扰:DCS1800、PHS信号产生,2、互调干扰:DCS1800多个信号产生,4、GSM谐波/互调干扰:GSM900产生,3、杂散干扰:DCS1800、PHS带外杂散产生,DCS/PHS频率位置F频段基站阻塞能力,DCS频率位置DCS天线质量,DCS基站带外杂散PHS基站带外杂散,GSM天线质量,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5,各个制式的系统特性,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6,步骤一:基站轮询查询上行子帧干扰情况,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7,步骤二:干扰情况分类,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8,步骤三:根据干扰频段宽度重点排查扰外部干扰类别,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09,步骤四:去激活测试区域内的TD-LTE的F频段小区后进行扫频,扫频仪参数设置,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0,GSM900二次谐波/GSM900二阶互调/DCS1800三阶互调干扰,GSM二次谐波或二阶互调以及DCS三阶互调信号刚好落入F频段内,干扰信号在频域上表现为200-400KHz的窄带信号。现场排查据此需依次关闭DCS,GSM基站定位干扰源。,200-300KHz左右,步骤五:外部干扰来源分析定位,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1,PHS阻塞干扰,PHS阻塞信号在频域上表现为幅度较高300KHz的窄带信号,信号强度在-30-40dBm之间。现场排查据此需依次关闭PHS基站定位干扰源。,300KHz的窄带信号,步骤五:外部干扰来源分析定位,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2,TD-SCDMA使用F频段,TD-SCDMA在F频段使用12个频点,其中1880-1895MHz为室外9个频点使用频带,1895-1900MHz为室内3个频点使用频带。TDS信号频域上表现为1.6MHz的宽带信号。,1.6MHz宽带信号,步骤五:外部干扰来源分析定位,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3,判断依据总结以100KHz为一个样本,超过-110dBm的样本认为是干扰;一个小区GSM的通道号不会连续,最小间隔1个通道,因此,可能连续占用5个样本区域;小灵通的带宽是300KHz,连续出现2-5个样本区域判断为GSM或小灵通干扰;一个TDS频点占用1.28MHz带宽,如果计算保护带,最多可能占用连续的1.6MHz带宽,连续的13-16个样本区域判断为TDS信号;干扰点连续出现在13MHz带宽内,认为出现阻塞干扰;其它样本认为是多个信号的叠加,单独列出,步骤五:外部干扰来源分析定位,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4,1、南京鼓楼四条巷,19001915MHz存在强的窄带干扰,特别在1902.6MHz,严重时导致TD-LTE出现阻塞的现象;2、PHS对TD-LTE的干扰强度随天线之间的距离而变化,距离越近,干扰强度越大;3、PHS为TDD工作方式,帧周期5ms,分为8个时隙,4个下行,4个上行;4、由于两个系统不同步,现在看到PHS的下行正好对到TD系统的上行。,PHS干扰排查举例,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5,PHS干扰排查举例,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6,在鼓楼四条巷站点上观察周边环境,发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一个小灵通基站,分别位于周边的楼顶,距离从10米50米不等,由于PHS会导致TDL上行接收出现阻塞的情况,从而导致全频段干扰增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启动了PGC自动调整功能,根据干扰的大小自动进行上行接收功率控制,能够很好的解决阻塞现象。,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7,GSM干扰源排查举例,在丁山天厨站点的3小区用频谱仪接收1880-1900MHz的频域特性,扫描的结果见下图,最高的6个频点分别是1881.0MHz、1883.3MHz、1885.3MHz、1887.3MHz、1895.0MHz和1896.9Mhz,分别对应GSM的channel28、33、39、43、63和67的二次谐波;分别对这些信号的时域进行分析,其时域周期基本是4.6ms左右,符合GSM信号的时域特征;从获得的高干扰信号看,大多数的干扰来自于本站的3小区,所以,尝试关闭本站的GSM900的3小区,从频谱仪上看,相关干扰消失,说明干扰源的确来自于本站。,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8,4.10上行系统间F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19,在丁山天厨小区3下固定位置测试GSM站点关闭前后的上传速率,速率略有提升。,时域信号,4.11上行系统间D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0,D频段TD-LTE系统与2500MHz以下的WLAN和北斗卫星、2690MHz以上的无线电导航和气象雷达系统,以及2535-2599MHz频段内的广播电视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icrowaveMultichannelDistributionSystem,简称MMDS)之间可能存在干扰问题。此外,D频段内多家TDD运营商间也可能存在干扰问题。,4.11上行系统间D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1,4.11上行系统间D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2,D频段外部干扰主要考察室外WLANAP干扰,及电信谐波干扰,其排查方法与F频点一致。,4.12上行系统间E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3,经分析,E频段主要干扰为TD-LTE基站与WLANAP间的干扰,以及TD-LTE终端与WLAN终端间的干扰,其它干扰在实际应用中较小,可忽略。,4.12上行系统间E频点干扰分析定位,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4,E频段外部干扰主要考察室内放装型WLANAP干扰,其排查方法与F频点一致。,4.13系统间干扰主要优化措施,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5,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天线隔离度,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6,天线间隔离度调整,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天线隔离度,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7,共站址室外覆盖天线隔离度要求,F频段TD-LTE与其他系统天线隔离距离要求,D频段TD-LTE与其他系统天线隔离距离要求,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天线隔离度,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8,E频段用于TD-L室内组网隔离度要求,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29,调整本振和射频频率,使有用信号偏离干扰信号更远一些,有效利用滤波器的边带抑制,让有用信号尽量靠近滤波器的左边带,可以使1870M的阻塞更好地进行抑制。,本振调整,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0,其中:Pmin就是规范要求达到的基站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电平;10lg(kT0BW)为接收机输入热噪声功率;NF为接收机链路的总的噪声系数(包括ADC的噪声系数在内);C/I为基带IQ信号解调门限要求;,接收机参考灵敏度公式如下:,通过调整整个接收链路的PGC,降低整个接收链路的增益,从而降低了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ADC的信号功率,可以提高接收机抗阻塞性能。,接收灵敏度和带宽,噪声系数,解调门限三个因素相关。在调整PGC的时候会影响整个链路的增益设计,从而导致噪声的变化。如果增益下降太多会引起灵敏度的恶化,因此,调整PGC功能也无法无限制地调整。,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PGC抑制干扰,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1,PGC抑制干扰,PGC抑制原理图,若是存在溢出的情况,理论上讲在RRU的某个通道的PGC侧打上多少dbm的衰减,小区的上行底噪就会相应的降低多少dbm,当衰减足够大是,该通道的上行IOT值会变为0。,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2,LMT设置PGC参数,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3,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4,现象南京鼓楼四条巷小区1、2和3,TD-LTE上行速率低;在楼顶天线附近看到四周都分布着PHS的天线,距离从10米40米不等;从基站的IOT观察上行干扰,小区全部100个PRB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从频谱仪观察到在1902MHz位置有-38dBm的干扰;频谱仪显示,时域信号帧周期为5ms,时隙宽度为620us。,确认是PHS导致的阻塞干扰,选择距离PHS天线最近的小区,并通过调整PGC消除阻塞干扰,开启前,开启后,开启PGC功能后,自动根据PHS的功率调整接收链路的增益;阻塞消除后,上行BLER减小到正常水平,上行吞吐量增加。,如果开启PGC功能后仍然不能消除阻塞干扰,就要协调关闭PHS基站。,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增加抗阻塞能力,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5,PGC修改前IoT,PGC修改后IoT,4.14系统间干扰优化措施-频点优化,4干扰问题分析及优化,大唐移动版权所有,136,TDSF频段移频后干扰明显下降,目前状况TD-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