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 答:对于文化的理解,大概有两种倾向。一是理解为广义文化,一是理解为狭义文化。广义文化的理解者主张把人类创造的一切,即物质生产和精神创造的成果都视为文化的研究对象。狭义文化的理解者则认为只有社会意识形态才是文化研究所要关注的对象。本课程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概念。2、如何分析文化的结构? 答:对于文化结构的分析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 所谓“二分法”是把文化分为深层和表层。深层结构指文化的心理层面,如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表层结构指文化心理的现实化。 所谓“三分法”就是把文化视为有三个层次的“同心圆”,或视为一个“球体”。外部是器物层,包括人们通过实践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间是制度层,主要指社会的各种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等非物质形式的精神成果。内部是心理层,指文化心理,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宗教情绪和民族感情等。其中文化的器物层最活跃,文化的制度层则具有权威性,内部心理层则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文化的“四分法”,是把文化由表及里区分为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心理层。1、比较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体系的生成背景。在5000年前,从西到向东一字排开地中海上的克里特文化,由于该文化的影响广泛,辐射到爱琴海沿岸地区,所以也被称为爱琴文化。然后是向东,地中海南岸的古代埃及文化,由于受尼罗河的冲积灌溉,所以也叫做尼罗河流域文化。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一块冲积地上建立起的文化就是两河流域文化,又叫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再往东就是印度河流域文化,这个印度最古老的文化叫做哈拉巴文化,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土著达罗毗荼人在哈拉巴这个地方建造的文化。后来逐渐的,世界历史上就形成了四大文化体系,是希腊罗马文化、波斯文化、古代印度文化、中国秦汉文化。2、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体会华夏文化独有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 和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更好的吸收和消化外来先进文化;有助于以理性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1、中国古代的族规有哪些具体内容?族规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族人恪遵国法。第二、维护宗族伦理关系。第三、调整宗族财产关系和解决宗族纠纷。第四、严格约束族人立身持家、鼓励光宗耀祖。第五、严防异姓乱宗。2、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哪些具体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1. 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2、阐述佛教的基本教义的内容。四谛是佛教全部教义的总纲,谛,即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世间的苦 ):就是认为社会、人生等一切本性皆苦,并以此判断为真理。这是佛教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佛教概括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阴炽chi)盛。什么叫做“五阴炽盛”呢?那“阴”字,是“遮盖”的意思。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凡是有形像可以指得出来的,都叫做“色”。“受”是受着的种种苦的、乐的境界。“想”是心里头转着的种种好的、坏的念头。“行”是心里头持的念头,一个去了一个又来,接连着没有停歇的意思。“识”是分别那种种境界的意识),遮盖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头迷迷惑惑,造出各种的业来。所以那五种事情,就叫他“五阴”。因为有了这种五阴,那贪、瞋、痴的心,就着牢在这个五阴上头,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所以叫做“五阴炽盛”。这“炽盛”两个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解释。现在借这“炽盛”两个字来,譬喻这五阴的。并且譬喻这五阴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干柴容易着火一样。集谛(苦的原因):又称习谛,因谛,是说明造成世间人生痛苦的原因或根据。认为人世间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由“无明”(愚昧无知,不明佛理)和“渴爱”所引起的各种贪欲,从而种下种种惑业。依业受报,便有生死轮回诸苦。灭谛(苦的消灭):指佛教的目的在于断灭造成诸苦的根源,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无苦的涅槃境界。这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道谛(灭苦的方法):解脱世间诸苦而进入涅槃的思想理论和修习方法和途径叫做“道谛”,“道”是“通”的意思,佛教认为达到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径是“八正道”、“三学”、“六度”等。3、简述道教发展的阶段。4、简述道教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一方面,道教为了修炼成仙,首先得祛病延年,而医学、药物学正是为了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医药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保健,还可以治病救人济世。道教通过施药治病接近群众,达到宗教宣传,扩大影响的目的。1、简述孟子、荀子的思想。孟子:天命思想、“人性善”的思想、仁政思想荀子:天命思想、“人性恶”的思想、“明分使群”的思想、“法后王”的思想2、请简述孔子的“天命”思想。天命观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天命观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外在于人的天命、命运、鬼神;一层是内在于人的天职或使命。对于前者,孔子丢掉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而保留了天具有最高意志权威的思想,同时又试图以不可认识的必然性去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认为天就是通过四时百物的生长来表现自身的存在的。这种客观必然性对人事来说,具有支配人的命运的作用。孔子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在孔子看来贫富贵贱是由天来决定的,死生祸福是由命来决定的。孔子肯定了天的至高无上的价值性,他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论语泰伯)。所以人们应当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孔子始终维护天命的权威。但同时孔子对天命鬼神又是“敬而远之”(论语雍也),虽然抱着敬畏的态度,但在平日的生活中却几乎不加以考虑。孔子认为人对于自己的天职或使命,应该要努力的认识它,并追求实现它。他曾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他常常将天命与人事并列,但他却更偏重于人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人应该发扬不屈的奋斗精神。孔子的天命鬼神观是具有二重性的。3、请简述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儒学与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它既是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十分推崇尧告诉舜的“允执其中”(论语尧曰)的教导。他认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应当通过研究这个事物在可能的发展趋势中,在其不及和过头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出一个适中合宜的地方来。他认为在处理事物时,也不要偏袒于某一种倾向,或与某一种人保持完全的同一,而应当调和不同的倾向,在各种不同的人之间进行适当的调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人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即所谓“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要实现独立人格,“中庸”便是其必备的品质,既有匹夫不可夺志之勇,又有进思有节、从容中道之气。这一理论被后来儒学家们发扬光大,成为儒学独具东方特色的理论形态。1、 阐述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经历的演变阶段以及演变的深层原因。秦汉的三公制以及尚书台的出现。汉武帝时,政事日渐繁杂,皇帝的侍从与随员大量增加,因皇帝宠任外戚与近臣,相权被逐渐削弱。汉武帝晚年,更把决事地点由外廷移至内廷,尚书等皇帝身边的内朝官因有出入禁中之便,形成所谓的“内朝”。丞相地位虽高,权力则逐渐缩小。皇帝是内朝的领袖,尚书的权力日益扩大,丞相则逐渐变为听命于内朝的执行官,失去参与最高决策的权力。武帝死后,霍光就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数十年。到成帝时,尚书署的首长尚书令用士人(以往是宦官),而“署”也渐以“台”来代替。于是尚书台就发展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尚书令官品虽不高,但实权已超过三公。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李固说:“今陛下之已有尚书,如天之有北斗。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不但丞相的职权被他夺去很多,就是御史大夫的秘书长职务也不复存在了。尚书令本由士人充任,但有时也有以宦官充当的,称为中尚书令,或中书令,所以汉代的尚书令与中书令,是同职而异名。2、阐述“三省六部”制度。唐朝时,国家以三省首长为宰相,对三省的职权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其一,由于李世民即位之前曾任尚书令,所以在他即位后,尚书令基本不再设置,而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首长。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下辖四司。其二,中书省正式成为制定政令的机构,主官为中书令,次官为中书侍郎,下面的骨干官员为中书舍人。唐代诏敕多由中书舍人执笔撰写。 其三,门下省主官为侍中,次官为黄门侍郎,下面的骨干官员为给事中。给事中掌封驳之任,“封”指封还诏书而不行,“驳”指驳正诏书之缺失,从而形成门下省的审议制度。 其四,唐朝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皇帝为了制衡其权力,常差遣三品以下的官员参与宰相事务,为此给他们加上“参知政事”、“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或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使其行使宰相职权。因此,唐代宰相并不限于三省的首长,通常少则数人,多则十余人。 其五,唐朝的翰林学士并无官阶,后皇帝授予承旨拟撰重大诏令的职责,中书舍人的制诰之权被分解。唐朝凡由翰林学士所拟的诏令称“内制”,用白麻纸书写;由中书舍人所拟的诏令称“外制”,用黄麻纸书写。翰林学士因此被称为“内相”,其中以加上“翰林学士承旨”头衔者,权任尤重。 其六, 三省分权,可以互相检查,起到制衡作用,特别可以加强君权对相权的控制。但施行起来,颇多不便。中书与门下两省一主制定政令,一主审议政令,互相牵制,有时不免各执己见,不易推行政事。唐太宗时专设政事堂。政事堂初置于门下省,后迁中书省,为三省长官的合署议事办公机关。 “中书门下”合在一起,成为代表宰相权力的实质机关。3、阐述监察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自秦代以来的官僚帝国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的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是巩固皇帝至高无上的皇权,制约官僚权力的自主性扩张,严厉打击官僚腐败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长期的历史设计与演进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制度特点与相应的制度局限性的二元对立,导致古代监察制度的辉煌与衰败的周期循环。1为什么中国人遇到同姓,认为“五百年前是一家”?确实是一家吗?以居住地为名。以异常之居所或作为而得名。以异常遭遇等得名。以专长得名。以体貌特征得名。以美善之义命名。以丑恶之义给人另起名号。以动物命名。以植物命名。“自言其名”并不是一家。2中国古代的姓和氏有没有区别?具体有什么区别?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其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当时的先人已经认识到外婚制能避免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种危害, 于是在同姓部落内部禁婚,异姓部落之间实行互相通婚,以保证人种的健康兴旺,这是人类认识能力大大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姓原本表示妇女世代相传的血统关系,由女性方面决定。从目前已知的古老姓氏,如:姬、姜、嬴、妊、姒、妫等姓中均带有“女”字偏旁,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3谈谈中国古代人的名字号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名字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又叫“表字”。号,亦称别号。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一般为尊称、美称,而呼人之号比呼其字更表示尊重与客气。1、中国古代节日主要有哪些?一、 春节1.腊八节2.小年3.扫尘与办年货4.贴春联5.贴年画6.守岁与年夜饭7.拜年8.放爆竹二、端午节1.赛龙舟2.吃粽子3.饮雄黄酒三、七夕节1.卜巧2.赛巧四、清明节1.禁火寒食2.扫墓3.戴柳插柳4.放风筝5.春游五、元宵节1舞龙2舞狮子3踩高跷4.吃元宵5.张灯与观灯6.猜灯谜六、中秋节1.拜月祭月和赏月2.吃月饼3.兔儿爷七、重阳节1.登高2.吃重阳糕3.赏菊2、中国古代为什么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民间拜月、祭月的习俗与帝王祭月的影响及神话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国阴阳五行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所以拜月、祭月往往是女人的事。清代北京有一种说法“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大概与月神是女性,拜月、祭月时祈求祷告的内容又多是女性的爱情婚姻之事有关。当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习俗也有所不同。3简述腊八节的起源和发展。京城宫廷和王公贵戚们的精细、讲究之作,常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沸,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而民间则多用米和豆,杂以枣、栗诸果制成。4、春节扫尘有哪些习俗?扫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扫卫生,这个习俗很早就有。宋代梦梁录记载,那时每到十二月末,所有人家都扫尘土,净庭户,以祈求新岁之安。至今民间仍流传顺口溜:“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扫房又掸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家具)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5、什么是“投刺”和“飞帖”?拜年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但有时四处拜年会让人感到分身乏术,于是在古代的官场上就出现了“投刺”拜年的风俗。“刺”是“名刺”,即在竹简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汉代以后改为用纸,类似于今天的名片。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送名片表示拜年的习俗,当时人们对于一些不用亲到的地方,就派仆人带着名片去拜年,这叫做“飞帖”。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明清。1、 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包括哪几点?一饮食的物态文化1饮食工具2饮食产品二饮食的消费文化1饮食的层次结构2饮食与养生三饮食的精神文化1饮食与礼俗2饮食与人格教育3饮食与文学艺术2汉代以前人们用餐的方式是把菜盘放在 _上来食用。汉代以后,逐渐用高脚桌椅代替了矮桌,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低矮的桌案)3先秦时期,筷子的名称为“_ ”。(箸)4、筷子的上面 _,手握时不会滑动,放在桌子上也不易滚动;筷子的下面 _,夹菜时容易入口,又不伤唇舌。(粗而方 细而圆)5闽菜也叫福建菜,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方菜组成,以 _为主要原料,突出的特点是“_ ”。(海味 糟法)6湘菜,也叫湖南菜,是由 _三种地方菜组成。以 _为代表。(湘江、洞庭湖、湘西山区 长沙菜)7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指的是_ (徽菜)8北京菜形成了_ 的新风格。其名牌产品是_ (南北合璧 北京烤鸭)根据“六书”的内容,请同学讲讲都知道哪些汉字。汉字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甲骨文2、金文3、大篆4、小篆5、隶书6、草书7、楷书8、行书1、阐述谢赫“六法论”。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一是: 气韵生动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二是: 骨法用笔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三是: 应物象形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四是: 随类赋彩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五是: 经营位置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六是: 传移摹写2、综述中国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背景。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原迹已失传,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信息培训总
- 前端技术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患者搬运约束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
- 辅警法律知识培训提纲课件
- 农业银行2025兴安盟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鄂尔多斯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凉山彝族自治州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鹰潭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食品制造工艺
- 2025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分析
- 快递分拣人力承包协议书
- 医疗损害责任界定-洞察及研究
- 浙江省G12名校协作体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卷
- 2025年海南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监控维护维修协议书
- 2025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第2号)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咸味香精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院药师职业技能大赛试题(附答案)
- 筠连王点科技有限公司3万吨-年复合导电浆料配套10吨-年碳纳米管粉体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档案职称考试(新时代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