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邦形象论文关于刘邦形象的塑造窥视马班文学思想的异同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史记和汉书作为史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文学和史学结合的典范之作,也体现着司马迁和班固两位作者的文学思想和审美倾向。笔者试从两者对刘邦形象的描写入手,探究两人文学思想的异同,并从家世背景、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其理由。 关键词:史记 汉书 刘邦形象 马班文学思想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部著作可谓是文、史结合的典范。两书在刘邦称王到武帝太初末年,即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01年这一时期是重合的,汉书在大部分沿用史记的史实和语段基础之上,也做以适当的增减和改写,这些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两人的文学观念和审美倾向。今人从史学方面评论马班异同的俯仰皆是,但从文学思想方面将两者加以对比的则为数不多。现拟从司马迁和班固对刘邦这一人物的描写与塑造,窥视他们文学思想的异同之处。 首先,在对文学的态度方面,两人都注重史传文学的叙述性和 _严谨性,坚持文史兼治。无论是史记高祖本纪还是汉书高帝纪,都以时间为顺序、以事件为填充,将刘邦从草莽到帝王的传奇一生展现出来。班固在此方面更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确定在月份。如“陈胜起蕲”,司马迁仅记载“秦二世元年秋”,而班固则更具体为“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另一方面,两者都能以轻灵脱俗的笔调,将瑕瑜互见的刘邦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叙述也不失灵动和传奇色彩。难怪李翱说:“前汉事迹,灼然传在人口者,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者悦而习焉,其读之其详也。” 其次,关于文学的,司马迁认识到社会生活是文学的真正源泉,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为了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司马迁在长期的创作中,非常注重观察体验。他幼年时耕牧,成年后漫游名山大川、探访名胜古迹,“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并能够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来践行这一理论,他为了写作高祖本纪,曾特意到徐州,查看楚汉相争的战场,整篇文章从时间、地点、人物到事件都源于史料、忠于史实。班固曾对司马迁秉笔直书的著书态度给予高度的评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也表明二者在有关文学的理由上达成一致。 最后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两人都主张文学服务于社会政治。司马迁在乐书中阐明乐能“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班固也有类似的主张“其威仪足以充目,音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他们都继承了儒家的诗乐观点,强调诗乐的教化作用。在史记高祖本纪的“太史公曰”和汉书高帝纪的“赞曰”部分,虽然前者以循环论谈“变”,后者则究高祖之本,但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强调汉家制度一统天下是合乎天理,顺乎民意的,旨在于告知当下民众要顺从汉制,对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着积极的作用。 1.主导观念不同。 司马迁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班固则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正统观念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作倾向的不同,具体在刘邦形象的描写和塑造上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二者对刘邦的称谓不同。在汉书高帝纪中,无论是刘邦称帝前还是称帝后都统一称其为“高祖”,表现得毕恭毕敬;而史记高祖本纪则不同,记载刘邦自起义到立沛公前称其为“刘季”,封王前称“沛公”,垓下之战前称为“汉王”,后为“高祖”。可见马班对于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态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班固对 _是高度的尊崇,而司马迁则流露出对刘邦本身,甚至是统治阶级某种行为的不满。 其次,司马迁在鸿门宴中的座次作了详细的说明:“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而班固则略去不写,理由之一可能是要维护刘邦的形象。正统观念上,向南者为尊,而最后为帝的刘邦居然向北而坐,有损于一代帝王的形象。可见汉书是以儒家思想为纲常,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来说人论事,较之史记缺乏批判精神。 再者,对刘邦形象“神化”的用意各异。在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开篇,都描写了一系列有关刘邦的轶闻,但二者的出发点却大相径庭,刘邦从一介平民而成为一朝天子,对于百姓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司马迁试图从神秘文化中寻求刘邦成功的理由。而班固则是以神论为刘邦称帝寻求合理说辞,宣传儒家的君权神授思想。在记载“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这一部分,汉书高帝纪比史记高祖本纪少“高祖即自疑”五个字,仅仅这五个字,就能巧妙将刘邦的诡诈掩饰。刘邦“亡匿”并不是因为自己怀疑有天子气,而是他私放了徭役。而略去此句,吕后借天子气找到刘邦,顺理成章地说明了他是“真龙天子”,有“云气”。这样既维护了刘邦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刘邦的不凡和伟大。 2.美刺的倾向和程度不同。 司马迁主张文学称颂美好的事物,更强调讽刺丑恶的现象,不但从理论上阐释了他不满现实,“发愤著书”的理由,而且还在实际的创作中践行着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不公世事的态度和精神。班固虽然也要求诗文能发挥美刺的作用,但是他所张扬的讽谏更注重教化作用,赞同讥讽,但更倾向于歌颂。 关于刘邦形象的描写,司马迁虽然颂扬了很多刘邦的功绩,例如败秦入关,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悉除秦法。”这与秦王朝的苛暴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秦人甚喜”。可见司马迁绝不会吝惜笔墨去赞扬刘邦的政治伟略和领导才能,但也绝不缺乏负面材料用以直接揭露刘邦的缺点。如诸侯群臣在未央宫朝拜,刘邦为父亲端酒祝福时说:“始大人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可见刘邦对父亲当年对自己“无赖”的批评还耿耿于怀,并且语带讽刺,句句紧逼,正表现其真正的无赖嘴脸。汉书则有碍于颂美之意,在史记基础上刻意删增,以着意掩盖刘邦的负面性格特征,来维护其良好形象。如刘邦败项羽于彭城,带着一对儿女逃跑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再三。”而汉书则曰:“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二子。滕公下收载,遂得脱。”班固删掉了一个“常”字和“如是再三”句,表明在这种生死攸关之时,刘邦可能失去理智而为之,能为人所理解。但是司马迁的描写则完全转变了事情的性质,刘邦不仅一次将自己儿女踢下车,这足以表现是刻意而为,揭露出刘邦冷酷无情的一面。另一方面,班固为了颂扬刘邦的丰功伟绩,不惜大量笔墨,增加了很多汉初诸如奖励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处理边境、选拔人才等方面的行政措施。两者对比,犹可见“迁喜杂说,不顾道所可否;固贵谀伪,贱死义”。 首先,家世背景不同。司马迁家境清贫,自幼耕牧,多与底层劳动人民打交道,能够体察平民百姓的疾苦。甚至入狱时都因家贫不能自赎,平日交游之人又无人援助,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作品多谴责和揭露丑恶和黑暗现象,歌颂为推动历史发展而做出努力之人。班固出身于世代显贵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养尊处优,直至二十六、七岁还悠居于家中,每日拨弦弄赋,所接触的多为达官显贵,所见多为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民办教育机构合规运营与品牌建设教育投资风险控制体系报告
- 202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与分配策略报告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改革与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慧银行市场评估分析及发展前景调研战略研究报告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专题测试试题(解析版)
- 邮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2025版社区书画展活动场地租赁与展览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独家代理存量房屋买卖经纪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办公家具定制与装修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度大型工程现场综合安保与消防安全服务合同
- 公交从业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联招聘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细胞分选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总结中职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 《界面设计》课件
- 2024年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家庭照护赛项技术工作文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简便计算400道及答案
- 部编语文八年级培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 联合作战基础知识
-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协同与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