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二次课-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二次课-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二次课-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第二次课-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三节教育目的第四节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伤仲永王安石,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4,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基本因素三、教育在人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5,一、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6,(一)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生理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身体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和情意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以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社会适应:是指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包括人的主体意识、人的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是人社会素质的发展。,.,7,(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1.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身体发展的顺序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粗到细。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感知、记忆、思维启发意义: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9,2.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上一般把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分为如下六个阶段:1、乳儿期(出生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11、12)5、少年期(11、1214、15)6、青年初期(14、1517、18),.,10,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皮亚杰儿童守恒实验,.,12,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Eriksonspsychosocialstages,艾里克森(19021994),生于德国,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岁1.5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5岁3岁)主动对内疚(3岁6、7岁)勤奋对自卑(6岁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友爱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繁殖对停滞(3060岁)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13,.,14,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即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各年龄阶段所特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身体发展的阶段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启发意义:根据阶段特征进行教育;做好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15,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二是表现为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即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施加给个体某方面的教育影响可获得最佳效果。,.,16,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Lorenzandtheimprinting),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先不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见右图-尾随反应,.,17,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Lorenzandtheimprinting),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见右图-尾随反应,.,18,人生中的两次生长发育高峰,.,19,第一次生长高峰,从成胎开始至出生后2周岁,短短的2年零9个月,重量足足增长22亿倍。以大脑重量为例,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25%(此时重量只占成人的5%),到24个月时,增加到1050-1150g,(约占成人脑的75%),.,20,第二次生长高峰,青春期,.,2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与教育,是指人的发展虽然是有顺序的,但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在发展的同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平衡;(身心都如此)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启发意义:抓住关键期,适时施教。,.,22,4.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差异性,主要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个性倾向、性别差异等很多方面。“当一年级教师遇到他班上差不多都是6岁的孩子时,他事实上面对着一群能力不同的儿童,从他们的准备状况的差异来说,实际上是从3岁到10岁”。,早慧的王勃,十四岁滕王阁序,大器晚成的李时珍,六十岁成本草纲目,.,23,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要求教育活动要做到因材施教。,.,24,闻斯行诸?,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不解,问孔子。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5,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为机体的某一方面的机能损失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另一方面机能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某方面的机能可能因经受特殊训练而得到强化。,.,26,盲人调琴师陈燕,小时侯因患先天性白内障疾病,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是她的姥姥收养了她并把她抚养成人。1990年,盲人调律师李任伟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开设了第一期盲人钢琴调律班,陈燕成为学员。此后,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如今已是国家一级钢琴调律师。四年苦学十年努力玩转8000钢琴零件经过四年的苦学,陈燕最终掌握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要将一架钢琴中的8000多个零件熟记于心,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并调出正确的音律,,.,27,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28,(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理基础,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双生子爬梯实验)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认识遗传素质的作用:,.,29,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Gesell,A.18801961)的成熟理论,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双生子爬梯实验,48周的小孩历时6周学会爬梯,52周的小孩历时2周学会爬梯,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30,(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外部客观条件,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地外部世界,包括个体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公园、绿地、小区、村庄)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精神文化)微观的社会环境(家庭、邻里、亲友、工作单位、娱乐场所),.,31,人的环境的多层性,.,32,1、人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展,环境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起作用,狼孩、豹孩、熊孩、猪孩的报道。,.,33,2、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语“孟母三迁”故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34,环境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35,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环境规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社会生产力、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发展内容、发展方向和性质。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创造能力,积极地改造环境,利用环境。,.,36,(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发展,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37,1、教育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全面、系统地促进人的发展,3、教育具有组织性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人员高效率促进人的发展,4、教育可以控制和利用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校园环境和学校管理制度可以排除不良环境因素干扰,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优势、弥补其缺陷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8,正确看待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5+2=0现象”北京市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社会、学校、家庭三项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排名榜上,社会教育影响力最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尤其是社会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令人瞠目结舌学生们每周5天在学校接受规范教育所学的知识,极有可能在短短的2天双休日时间内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浊流冲刷得所剩无几!此种现象,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们忧心忡忡,称之为“5+2=0”的现象。,.,39,教育负效应:水调歌头假日“假日几时有,无奈问青天。不知假期当中,作业有几篇,我欲一题不做,又恐校规太严,假期不胜烦。捧书坐桌前,好似在钻研?做数学,念英语,夜难眠。不应有偏,为何总是感到难?人有七情六欲,学有高低深浅,此事古难全。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40,(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决定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世间的事情永远不会有绝对结果,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巴尔扎克,.,41,三、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能够唤起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二)教育能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人的独特性的形成(三)教育能够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42,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人才物;劳动力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层次、类型),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非同步),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继承、扩大、创造),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44,四川夫妇18年如一日扎根悬崖撑起天梯小学(图),(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材料一,.,45,.,46,材料二:重庆:541名农村家庭学生因学费放弃高考年月日,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人,另有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以上!涪陵区招办在“部分高三学生放弃参加高考的情况调查”中说,“如此多的高三应届学生放弃高考,在我区从未出现过。”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中榜”。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学生临阵弃考?记者调查发现,涪陵众学生弃考的背后是农村家庭不堪教育高收费重负。,.,47,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投入;我国全日制高校发展规模与速度人数:1949前:培养的大学生18.5万人;1949-1966:为155.5万人;1966-1976:56.5万人;1978-1981:128万人;2001-2006: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2,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从数量:20世纪80年代全日制高校为704所,2002年统计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其中,普通高校1396所。2005年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