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Cadence的原理图设计_第1页
第二章Cadence的原理图设计_第2页
第二章Cadence的原理图设计_第3页
第二章Cadence的原理图设计_第4页
第二章Cadence的原理图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Cadence的原理图设计2.1 Design Entry CIS软件概述Cadence软件系统有两套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工具,一套是Design Entry HDL,另一套就是我们马上要开始学习的Design Entry CIS。其中Design Entry HDL是Cadence公司原本的原理图设计软件,可以用于芯片电路和板级电路的设计,其长处在于可以把芯片的电路原理图和板级电路原理图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设计;而Design Entry CIS主要用于常规的板级电路设计,Design Entry CIS原本是OrCAD公司的产品,OrCAD公司后来被Cadence公司收购,于是Design Entry CIS也就成了Cadence公司的另一套电路原理图设计软件。Design Entry CIS原理图设计软件的特点是直观、易学、易用,在业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利用Design Entry CIS原理图设计软件可以进行简单的(只有单张图纸构成的)电路原理图设计,也可以进行(由多张图纸拼接而成的)平坦式电路原理图设计,还可以进行(多张图纸按一定层次关系构成的)层次式电路原理图设计。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学习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设计,然后再学习较为复杂的平坦式和层次式电路原理图设计。我们将围绕一块非常简单的STC系列单片机下载电路板,学习简单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将学习到USB转UART串行口、STC系列单片机下载电路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们将围绕一块ARM-7核心实验板,进行平坦式和层次式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而该核心板是配套于ARM-7实验箱。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学习到嵌入式技术等方面的知识。2.2 初识Design Entry CIS一 启动Design Entry CIS我们在电脑上点击“开始所有程序Cadence SPB 16.2Design Entry CIS”,如下图所示:图2-1 启动Design Entry CIS这时将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2 选择工作内容在这里我们选择“OrCAD Capture CIS”一项,点击“OK”按钮后,就实际启动了Design Entry CIS,出现如下界面:图2-3 OrCAD Capture CIS软件界面与大多数软件一样,OrCAD Capture CIS软件也是以项目方式管理我们的设计文件的。在OrCAD Capture CIS软件中,一个项目可以包含若干个设计,每个设计对应一个PCB板,所以一个项目通常对应一个由多块电路板构成的产品;而每个设计可以由若干张原理图构成。对于我们要完成的“STC系列单片机下载器”而言,它是非常简单的产品,该产品只包含一块电路板,所以该项目中只有一个设计;又因为该电路板上的电路也非常简单,使用一张图纸就可以清楚地描述了,所以该设计只有一张原理图。我们将首先要新建一个项目:在窗体上点击“FileNewProject”出现如下对话框:图2-4 新建项目在“Name”中输入项目名称,“Location”中输入项目文件的存放位置(最好给每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文件夹,把项目中的所有文件都放入该文件夹),在“Create a New Project Using”栏目中,选择“Schematic”(因为我们要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完成上述工作后,点击“OK”,则建立了一个工程,并默认创建了一个的原理图,我们可以在这个原理图上进行我们的电路设计。这时,窗体出现如下状态:图2-5 OrCAD Capture CIS原理图设计界面在图2-5的左侧是项目窗体,点击“.Interfaxe_lv.dsn”(这是我们的设计名称)后,在SCHEMATIC1文件夹下已经建立了一个名为“PAGE1”的原理图文件。如下图所示:图2-6 OrCAD Capture CIS的项目窗口如果希望改变默认的原理图文件名称,可以用鼠标的右键点击项目窗体中的“PAGE1”栏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Rename”一项,然后输入希望的名称。二 进行Design Entry CIS的基本设置*初次学习Cadence时,这部分内容可以跳过,直接学习后面的内容,等到掌握了绘制原理图的基本技能后,再回过头来学习如何进行Design Entry CIS的设置。在启动了OrCAD Capture CIS原理图设计软件后,通常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工作。这些设置主要是原理图图纸大小的设置、栅格点的设置、图纸上各种元素颜色的设置、标题栏的设置等等。我们首先点击“OptionsPreferences”菜单项,这时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7参数选择对话框的颜色设置选项页如图2-7所示,Preferences对话框由多个选项页构成,其中“Colors/Print”是设置图纸上的颜色和打印的颜色;“Grid Display”是设置栅格点;“Miscellaneous”是混杂选项。1. 颜色设置首先我们进行颜色的设置,在此仅就几个常用的栏目讲解一下,而不进行逐一讲述。Alias:网络名的颜色;Background:图纸底色;Bus:总线颜色;DRC Marker:DRC校验标志颜色;Grid:栅格的颜色;Hierarchical Block:层次块的颜色;Junction:连接点的颜色;Part Body:元件的颜色;Pin:引脚的颜色;Power:电源符号的颜色;Wire:导线的颜色。如果我们要改变某一种图纸元素的颜色,可以点击对应的颜色框,这时会弹出如下的颜色对话框:图2-8 颜色对话框在颜色对话框中可以选择对应的颜色,从而改变原来图纸上相应元素的颜色设置。如果我们希望使用默认的颜色设置,可以点击“Use Defaults”按键,就可以把所有颜色设置该回到最初始状态。2. 栅格设置下面我们选择“Grid Display”选项页,进行栅格点的设置,如下图所示:图2-9参数选择对话框的设置栅格选项页如图所示,该选项页又分成两部分:左半部用于原理图的栅格设置,右半部用于制作原理图元件的设置。“Visible”选项用于选择是否显示栅格。“Grid Style”选项用于选择点状栅格或线状栅格。“Grid spacing”选项用于选择栅格点的密度(该数值表示两个最近的引脚之间的栅格数)。“Pointer snap to grid”:选项用于选择对齐到栅格。3. 杂项设置选择“Miscellaneous”选项页,在这个选项页中可以设置有关原理图、制作原理图元件的多种选项,如下图所示:图2-10参数选择对话框的杂项选项页“Schematic Page Editor”选项框用于原理图的设置;“Part and Symbol Editor”选项框用于原理图元件的制作的设置等等选项框。在原理图和原理图元件制作的选项中,都有“Fill Style”和“Line Style and”选项,它们分别用于图形填充块和线型的设置;“Junction Dot”用于连接点的设置;“Session Log”选项框的“Font”用于项目管理器和记录器字体的设置;“Text Rendering”选项栏用于设置是否以加框的方式显示TrueType字体,以及是否填充;“Auto Recovery”选项框用于设置是否进行自动保存,以及自动保存的时间间隔;“Auto Reference”选项框用于设置是否进行元件的自动编号,以及拷贝时是否把元件编号一并拷贝过去;“Intertool Communication”选项用于设置是否与其它Cadence软件进行交互操作(我们常常要与PCB软件进行交互操作,该选项应该选中);“Wire Drag”选项栏用于设置是否因接线改变而移动。在Preferences对话框中,还有“Text Editor”、“Pan and zoom”、“Select”和“Board Simulation”选项页,一般可以按照默认的设置,在此就不介绍了。4. 图纸幅面设置在OrCAD Capture CIS的菜单栏中,点击“OptionsSchematic Page Properties”菜单项,将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11 原理图属性对话框的图纸幅面尺寸选项页如图2-11所示,在图纸幅面尺寸选项页中,可以设置图纸幅面尺寸所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如果选用毫米为单位,则图纸的选项是A2、A3、A4等系列图纸;如果选用英寸为单位,则图纸的选项是A、B、C等系列图纸。我们在原理图中通常是采用毫米为单位,这样便于和打印机相匹配。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Custom”选项,自己设定图纸的大小。我们还可以进行图纸区块的设置,所谓区块类似某些城市地图,把城市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块,并给每个区块,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命名,如:C3、D5等。选择“Grid Reference”选项卡,如下图所示:图2-12 原理图属性对话框的区块设置选项页如图2-12所示,在区块设置选项页中,可以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设置。“Count”是某一个方向上区块的数目。区块可以选择“Alphabetic”,按照字母进行排列,也可以选择“Numeric”,按照数字进行排列(通常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一个选择按字母排列、另一个选择按数字排列)。区块还可以按照升序或降序进行排列。“Width”栏目用于设置区块显示部分的宽度,如果该值为0,则等于不显示区块了。在该选项页中,“Title Block Vissible”选项用于设置是否显示标题栏;“Border Visible”用于设置是否显示边框;“Grid Reference Visible”用于设置是否显示区块。5. 打印设置进行打印设置可以点击“FilePrint”菜单项,这时会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13 打印对话框如图2-13所示,在打印对话框中,“Scale”选项框是指示打印比例的,“Scale to paper size”选项将把电路图打印在一张图纸上;“Scale to page size”选项可能会把电路图打印在多张图纸上;“Scaling”选项用于设置打印比例。“Print offsets”选项框用于设置打印纸的偏移量。“Print quality”选项用于设置每英寸打印的点数;“Copies”选项用于设置打印的份数;“Print to file”选项用于把电路图打印到文件中;“Print all colors in black”选项用于强制用黑白方式打印。6. 设置设计模板设置设计模板是在打开新图纸时,按照预定的设置产生新的图纸,点击“OptionsDesign Template”菜单项,出现如下对话框:图2-14 Design Template对话框的字体选项页如图2-11所示,首先我们可以在“Fonts”选项页中,进行图纸上各种元素的字体设置。如果我们在Design Template对话框中选择“Title Block”选项页,可以进行标题栏的设置,如下图所示:图2-15 Design Template对话框的标题栏选项页如图2-15所示,在标题栏选项页中,“Title”选项用于设置标题栏上的图纸名称;“Organization Name”用于设置标题栏上的公司名称;“Organization”用于设置公司地址;“Document Number”用于设置标题栏上的文件编号;“Revision”用于设置标题栏上的文件版本号;“Symbol”选项框中的两个栏目分别用于设置标题栏文件的存储位置和文件名。如果我们在Design Template对话框中,选择“Hierarchy”选项页,可以进行层次原理图的设置,如下图所示:图2-16 Design Template对话框的层次图选项页如图2-16所示,层次图选项页由两个选项框构成,分别设置层次图中电路方块和元件的属性。“Primitive”选项表示为基本元件;“Nonprimitive”表示为非基本元件。非基本元件是指内部还含有下层电路图的元件;基本元件是指简单元件。在Design Template对话框中还包括“Page Size”、“Grid Reference”两个选项页,它们分别以模板形式设置图纸幅面尺寸和区块,这与前面讲解的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在Design Template对话框中还包括“SDT compatibility”选项页用于与早期的版本相兼容的设置,在此就不介绍了。2.3 STC单片机下载器电路分析前面说过,我们的第一个设计将围绕一个STC系列单片机下载器电路展开,为了让同学们不仅掌握Cadence软件的使用,而且在此过程中学会电路设计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把该电路进行一番分析。一 串行下载电路分析STC系列单片机都是采用串行方式进行下载编程的,而不是像其它单片机那样,使用编程器进行程序的烧录。在宏晶科技公司所给的STC单片机的技术资料中,给出了如下的单片机下载电路图:图2-17 STC系列单片机下载电路示意图如图2-17所示,STC单片机下载电路是通过单片机的Rxd(P3.0)和Txd(P3.1)两个引脚实现下载功能的。在下载时,单片机应该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应该能够正常工作。实际上,STC单片机每次上电复位时,都要检测Rxd引脚上是否有进行下载的数据流,如果有下载的数据流,就进行下载工作;如果没检测到下载数据流,就运行单片机中原有的程序。在上述电路中,单片机与PC机的连接是通过MAX232(或与之兼容的)芯片进行连接的,该芯片完成RS-232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因为PC机串行接口上的信号是RS-232电平信号,而单片机上的信号都是TTL信号。上述电路有两点不足:一是利用PC机的串行口进行下载,目前多数笔记本电脑都没有串行口了,即使是台式电脑,该电路还另外需要直流电源,使用起来有些不便。二是STC系列单片机的电源电压有5V和3.3V两种,而该电路不能灵活适应,给应用带来局限性。二 USB转串口电路分析由于目前USB接口是每台PC机(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必有的标准配置,而且PC机的USB接口还可以为下载电路提供电源。所以我们考虑将USB接口的信号经过转换,形成UART口信号,连接到单片机的Rxd(P3.0)和Txd(P3.1)两个引脚上。这样就解决了笔记本电脑没有串行口的问题,也解决了下载电路的电源问题。进行USB信号到UART信号转换的芯片有很多种,我们选用南京沁恒公司开发的CH341T芯片,我们可以登录南京沁恒公司的网站(),下载CH341芯片的资料。从设计PCB板的角度,我们关心的是该芯片的管脚编号、管脚的类型以及芯片的封装形式,它的引脚图如下:图2-18 CH341芯片引脚图如图2-18所示,CH341芯片是一个20引脚的芯片,下面我们解释一下各个引脚的功能:名称引脚号引脚类型说明VCC13、20电源5V电源引脚GND11、12电源地线V36电源在3.3V 电源电压时连接VCC 输入外部电源,在5V 电源电压时外接容量为0.01uF 退耦电容。XI9输入晶体振荡的输入端,需要外接晶体及振荡电容XO10输出晶体振荡的反相输出端,需要外接晶体及振荡电容UD+7双向直接连到USB 总线的D+数据线UD-8双向直接连到USB 总线的D-数据线ACT#1输出USB 设备配置完成状态输出,低电平有效SCL16开漏输出芯片功能配置输出,内置上拉电阻,可以接串行EEPROM 配置芯片的SCL引脚SDA15开漏输出及输入芯片功能配置输入,内置上拉电阻,可以接串行EEPROM 配置芯片的SDA引脚TXD3输出串行数据输出RXD4输入串行数据输入,内置上拉电阻TEN#19输入串口发送使能,低电平有效,内置上拉电阻RDY#17输出串口接收就绪,低电平有效TNOW18输出串口发送正在进行的状态指示,高电平有效ROV#2三态输出串口接收缓冲区溢出,低电平有效INT#5输入自定义中断请求,上升沿有效,内置上拉电阻SLP#14三态输出睡眠状态输出信号,低电平有效表2-1 CH341T引脚功能利用CH341T芯片,可以把USB信号转换成UART信号或I2C信号,CH341T 的具体功能由复位后的SCL引脚和SDA引脚配置芯片的功能:如果SDA悬空、SCL也悬空,则完成USB 转异步串口,仿真计算机串口的功能。CH341T芯片的XI和XO应分别接晶振的两端;UD+和UD-分别接USB接口的D+和D-引脚;ACT#通常接发光管,来指示CH341T芯片已完成配置工作;TXD引脚接单片机的RXD引脚;RXD引脚接单片机的TXD引脚;TEN#接低电平。其它功能引脚一般可以悬空。其典型电路如下:图2-19 利用CH341T芯片进行USB转UART口电路图三 电源电路分析前面说过,利用USB接口可以为下载电路提供电源,不过USB接口只提供5V电源电压,可是USB单片机既有5V电源的,也有3.3V电源的。所以在我们的下载电路中,设计了一个用来降压的稳压集成块1117芯片,由它的输出产生3.3V的电源电压。提供给单片机的电源信号,或为5V或为3.3V,由一个三脚跳线进行切换。另外,在给单片机开始下载之前,CH341T就必须供电,而此时还不能给单片机供电。这时PC机通过CH341T不断给单片机发送下载数据流,然后给单片机进行上电复位(即给单片机加电),所以我们的下载电路还需要一个按键开关,按下开关后,才能让电源信号传递给单片机。电源电路如下图所示:图2-20 STC单片机下载电路中的电源电路如图2-20所示,在下载电路的电源电路中,1117芯片用于产生3.3V电源电压。通过三脚跳线选择5V或3.3V供给单片机,在我们的电路中,其实只需要一个单刀单掷的按键开关,可是常见的按键开关都是双刀双掷的,所以我们也选用双刀双掷的按键开关,只不过把不用的引脚悬空而已。另外为了保护PC机的USB接口,我们把USB接口输入的5V电源信号与下载电路上的5V电源信号通过2电阻进行隔离,避免因下载电路发生短路而烧毁PC机的USB接口。我们考虑在下载电路板上安排一个40脚的锁紧插座,用于给DIP-40封装的单片机芯片进行下载编程,于是还需使单片机工作的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另外为了给其它STC系列单片机进行在线下载编程,我们还在电路板上安置一个3脚插座,引出TXD、RXD和地线,即输出CH341T产生的UART口信号。2.4 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操作从这一节我们开始STC系列单片机下载电路板的原理图设计,在这个电路板上主要的元器件包括:STC单片机(锁紧插座)、CH341T芯片、1117芯片、按键开关、跳线装置、USB接口、UART接口以及其它辅助元器件。在这里要对单片机进行说明:我们在制作下载电路板时,在该板上并不放置单片机,实际放置的是一个40脚锁紧插座。当我们使用该电路板给DIP-40封装形式的STC单片机进行下载编程时,就把它放入缩进插座,并与辅助电路一起构成单片机系统,从而可以进行下载。由于40脚锁紧插座的管脚与DIP-40封装形式STC单片机的管脚一一对应,而单片机的各个管脚都有对应的名称,从而便于在原理图上的连接与分辨,于是在我们的电路图中,就用单片机元件替代锁紧插座元件。一 元件库的加载下面我们首先放置STC单片机芯片及其附属电路(包括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OrCAD Capture CIS软件向我们提供了许多原理图元件,所以一些常见的元件如:电阻、电容、单片机、石英晶体等,它们被放在一些元件库文件中,我们可以加载这些元件库,然后再把相应的元件放到原理图上。第一步我们要加载单片机元件所在的元件库文件,点击“PlacePart”,这是“Place Part”窗体会显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图2-21 Place Part窗口图2-21的左半部是Place Part窗口刚刚显示的状态,我们看到在“Libraries”的栏目中只有“Design Cache”一项,而这项中并没有任何元件。因为我们是初次接触OrCAD Capture CIS软件还不很清楚各种元器件位于什么元件库中,所以就从查找元件开始。先查找单片机元件,我们知道STC单片机是51系列单片机的后代,其DIP-40封装的单片机芯片与早期的8051芯片是引脚兼容的,所以我们就应该点击“Search for Part”按键,这时Place Part窗口变成图2-21的右半部的样子。在“Search for”栏目中键入“8051”,再按下回车键,就会开始查找工作,在找到该元件所在的库文件后,选中该库文件,再点击“ADD”按键,就可以加载8051芯片所在的“MICROCONTROLLER”库文件了。我们知道,单片机必须有时钟振荡信号才能工作,因此还单片机还必须与石英晶体、电容相连;另外单片机芯片还需要复位电路才能工作,需要电阻、电容元件,因此我们还需要把这些元件所在的库文件加载进来。这次我们不进行查找了,而直接加入库文件:点击“Libraries”栏目上的库文件浏览图标,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22 库文件加载对话框电阻、电容、石英晶体等元器件都位于“Discrete”库文件中,点击该项,将“Discrete”元件库文件加载进来。二 元件的放置下面要在原理图上放置元件,放置8051芯片、石英晶体各一个,石英晶体旁边放置两个电容(准备构成单片机的晶振电路),在图纸的另外一处放置一个电阻和电容(准备构成单片机的上电复位电路)。其中电容选择CAP UP元件、石英晶体选择CRYSTAL元件、电阻选择R2元件。放置时,首先在“Part List”列表中选择元件,点击Place Part窗口上的图标(或键入回车键)后,在鼠标上就会沾上一个元件,我们把鼠标移到原理图中相应的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就把元件放在了原理图上;如果放弃放置,按下“Esc”键即可。在原理图中,图纸的放大、缩小可以用工具栏上对应的图标来进行,也可以用按键来进行:按下“i”键,图纸放大;按下“o”键图纸缩小。要删除在原理图中的元件,可以首先点击该元件,选中它,然后按下“delete”键进行删除;要移动某个元件,可以用鼠标直接拖动;要去除元件的拖动状态,用鼠标在原理图的空白处,点击一下就行了;要选中多个元件,可以在按着“ctrl”键时,用鼠标点击多个元件,这样就可以选中多个元件,也可以用鼠标拖出一个矩形,则矩形体内的元件就都被选中了,在这之后,可以对选中的多个元件进行移动、复制等工作。要旋转某个元件时,可以先选中它,然后按下“r”键,这时所选中的元件,就会逆时针旋转90;有时还希望吧元件进行左右(或上下)镜像对调,这时可以先选择某个元件,然后用鼠标右键点击该元件,在弹出的菜单项中选择“Mirror Horizontally”(或“Mirror Vertically”)项,就可以完成元件的镜像对调。上述元件放置好以后,我们把电容和石英晶体的标称值进行修改。原本电容、石英晶体上的标称值与其元件的名称是一致的,电容都是“CAP UP”,石英晶体是“CRYSTAL”,电阻是R2。我们把石英晶体的标称值改成石英晶体的振荡频率值(单片机电路的石英晶体频率值为11.0592MHz);石英晶体边上的两个电容值改成“47pF”;另一个电容值改为“1uF”,电阻值改成“10k”。 另外把单片机的标称值改成“STC89C5x”。修改的方法是:用鼠标双击元件的标称值,则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23 修改标称值在“Value”中栏目进行修改,点击“OK”键后,就可以改变标称值。三 元件间的简单连线接着我们要进行连线了,首先我们要完成单片机的晶振电路。连接时,首先选择图标,再用鼠标点击要连接的一个引脚,接着移动鼠标,在要连接的另一个引脚处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连线了。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希望连线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进行弯折,可以在要转弯处用鼠标点击一下,在把鼠标移动到目的地即可。电源和地线的放置,可以直接点击或图标,点击后,出现如下的对话框:图2-24 放置电源对话框我们选择“CAPSYM”元件库中的“VCC_BAR”元件作为电源,并把电源的名称改成VCC;把“GND”元件作为地线。图2-25 单片机的石英晶体振荡电路接着我们再完成单片机的上电复位电路,这次我们采用网络标号的形式进行。在单片机的RST引脚上连接一条连线,并在连线上放置网络标号。放置的方法是先点击图标,然后点击要放置网络标号的连线,这时出现如下对话框:图2-26 放置网络标号对话框在“Alias”栏目中输入网络的名称,并点击“OK”按键即可。在我们的图纸中,把该连线命名为“RST”,如下图的左图所示。 图2-27用网络标号连接元件之间的管脚在图2-27的右图中,电阻和电容构成上电复位电路,它们的中间连接点也命名为“RST”,就相当于把单片机的RST引脚与上电复位电路相连。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原理图设计的最基本操作,当然我们需要的电路图还没有完成,为了完成该电路图,我们必须开始学习原理图元件的制作。四 绘制总线绘制总线并不复杂,它其实也是采用网络标号的方式进行各元件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首先用鼠标选择图标,在原理图上拖动鼠标绘出总线,然后再在总线上放置若干个“总线入口”标志,即先点击图标,再按下“r”键调整总线入口的方向,然后用鼠标点击总线上的相应位置,就可以放置总线入口了。接着就应该用连线连接总线入口和元件的引脚了,还要给每个连线填上一个网络标号,比如“P2_16”等,另外要给总线本身添加上网络标号,特别要注意总线的网络标号名称的命名方法,比如总线所连接导线分别是“P2_16”“P2_31”,那么该总线应该命名为“P2_31:16”、“P2_31-16”、或“P2_31.16”。下图是总线连接的示意图:图2-28 总线连接示意图请注意图2-28并不是STC单片机下载电路的组成部分,因为该电路并未采用总线方式进行连接。2.5 原理图元件的制作在我们的电路中,有几个元件在现有的元件库中是找不到的,这几个芯片是CH341T、1117、3脚跳线等。所以我们要进行元件的制作,我们以CH341T和3脚跳线为例进行讲解。一 创建原理图元件下面我们创建一个原理图元件库文件,点击“FileNewLibrary”,就创建了一个原理图元件库文件。我们在项目窗口上就会看到在“Library”一栏中,创建了一个元件库文件。用鼠标右键点击在项目窗口中的元件库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New Part”一项,就会产生如下对话框:图2-29 新建元件对话框在“Name”一栏中输入元件的名称,我们输入“CH341T”。“Part Reference Prefix”一栏是元件编号的前缀,集成电路通常以字母“U”为前缀。在“PCB Footprint”一栏中输入元件默认的封装形式,我们输入“SSOP-20”。其它栏目保持默认状态,点击“OK”按键。这时会一个元件窗口,并在项目窗口中出现相应的一个标志,我们就应该在元件窗口中创建我们的元件。由于默认的元件尺寸很小,无法放下多个引脚,所以首先应该拖动元件的边框(这个边框并不会在原理图中显示出来,而所有的引脚都在此框之外),使之足够大。然后开始放置元件的引脚。二 放置元件的引脚放置元件的引脚,首先点击图标,这时将弹出如下的对话框:图2-30 放置引脚对话框在“Name”一栏中输入引脚的名称;在“Number”一栏中输入引脚的编号;“Shape”一栏是引脚的显示形状,通常会保持默认的“Line”(即引脚显示为一条线),有时希望引脚上显示“触发标志”或“负信号标志”,那么可以从下拉的列表框中选取;在“Type”一栏中选择引脚的电气类型,包括:输入、输出、双向、开漏输出、开集电极输出、被动、电源等几种类型,我们应该根据表2-1对引脚的描述,选择相应的类型。下图是在元件上放置了一个引脚后的状态:图2-31 在元件上放置引脚在输入电源引脚时,我们可能希望该引脚在原理图上自动隐藏,这时就不要选中“Pin Visible”选项。点击“OK”按键后,就可以把该引脚放到元件上了。这时鼠标在元件附近移动时,就会有引脚出现在元件上,用鼠标点击后,引脚就放到了元件上。放置了一个引脚后,再次放置引脚时,其引脚的编号会自动加1,如果引脚的名称也是以数字结尾,则引脚的名称也会自动加1。我们也可以连续地把所有引脚都放在元件上,然后再逐个修改其属性:双击元件的引脚,将弹出图2-30所示的对话框,进行相应的修改。元件的引脚放置完毕后,要给它画上边框,这个边框是在原理图中实际显示的边框。用鼠标点击图标,然后在元件上拖出这个矩形,这样边框就画好了。存盘后就完成了整个元件的创建任务。CH341T元件如下图所示:图2-32 CH341T芯片的原理图元件我们还要制作1117芯片的原理图元件,它是一个三端稳压集成块芯片。虽然OrCAD Capture CIS提供了几种三端稳压集成块芯片的原理图元件,不过它们把芯片的输出端引脚都设置为“Output”类型。这样把它放入原理图与其它芯片的电源端相连后,在进行DRC校验时,负责校验的模块认为发生了“电源端与输出端相连”的差错(当然实际上是没有设计错误的)。所以我们不使用系统提供的三端稳压集成块芯片,而是自己进行绘制,并把三个引脚的属性都设置为“Power”;如下图所示:图2-33 三端稳压集成块1117的原理图元件三 绘制其它形式的元件对于制作原理图元件而言,制作集成电路元件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需要一个矩形框,外加一些引脚就可以了;而制作其它元件,如:运放、发光管等,其难度稍微大一些。下面我们创建三脚跳线,在我们的电路中,它相当于一个单刀双掷的开关,为了形象起见,这个三脚跳线可以绘制成如下的样子:图2-34 三脚跳线的原理图元件放置元件的引脚和绘制矩形外边框的工作,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这里主要介绍绘制小圆圈和小矩形框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元件上的各个线条、图形等对象都必须放置在格点上,而在我们要绘制的小圆圈、小矩形框并不一定刚好位于格点上,所以我们要先修改相应的选项:点击“OptionsPreferences”菜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Grid Display”页,如下图所示:图2-35 有关栅格点的选项页我们要去掉“Pointer snap to grid”的选中标记,这样所绘制的图形就可以脱离格点的了,还应该记得在图形绘制完成后、放置引脚之前,重新选中该选项。要绘制小圆圈,应该先用鼠标点击图标,然后用鼠标在元件上拖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绘制在矩形外框之内的小矩形框,是比较容易的,在此就不介绍了。记住:放置引脚之前要回到图2-35的对话框,重新选中“Pointer snap to grid”标记。跳线、开关等接插件的引脚都应设置为“Passive”类型。2.6 完成STC单片机下载板的原理图设计一 完成图纸的绘制我们学习了STC单片机下载板各部分的原理,并初步掌握了原理图绘制、原理图元件制作的基本方法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的原理图的原理图绘制出来。同学们应尽可能独立地进行电路设计,在设计完成之后,再与下面的电路图进行核对:图2-36 STC系列单片机下载板电路原理图在图2-36所示的电路中,J2是USB接口,它的1脚上提供5V电源,4脚是地线,2脚、3脚分别是USB数据线D+和D-;J3是给其它STC单片机进行在线下载的接口;C9和C10分别是CH341芯片和单片机的去耦电容。另外,不用的芯片管脚应该打上悬空的标记,即点击图标,然后再点击那些不用的管脚。二 原理图的编辑原理图画完之后,经常需要进行浏览、查找、修改、替换等工作,下面将对此予以介绍。1. 浏览与查找原理图画好之后,我们重新观看它,固然是一种“浏览”。不过在此要介绍的浏览是把一个元件、一个个连线列成表格式的浏览。我们在项目窗口选中项目文件(.dsn文件),然后点击“EditBrowsePart”菜单,就可以出现如下窗口:图2-37 浏览元件如图1-37所示,它把本项目中的各个元件都列出来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元件的编号、标称值、型号、等信息。当我们双击表格上的某个元件时,就可以切换到原理图,并且定位到这个元件上。当然我们还可以浏览各个连线、接口连线等。2. 替换与更新如果希望在原理图上把某种元件替换成另一种元件。比如在前面设计中,我们的单片机是8051引脚的单片机,而我们希望把它替换为AT89C52引脚的单片机。可以在项目窗口选择项目文件下的“Design Cache”文件夹,这里面包含所有在此项目中的各种元件,找到我们要替换的元件,用鼠标右键点击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Replace Cache”菜单项,则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38 替换元件对话框在“New Part Name”栏目中选择新的元件名称(我们把它选择为AT89C52),点击“OK”按键后,原理图上的单片机元件就改变了,替换元件后,原来的连线关系仍然保持不变,只是需要处理空引脚就可以了。有时我们还要修改已经放在原理图上的元件,比如原来的单片机上的电源引脚和地线引脚都是隐藏的,而且还是“零长度”的,为了便于接线,我们要临时修改元件的设计。在原理图上,首先选中要修改的元件,再用鼠标右键点击它,在其弹出的菜单上选择“Edit Part”,则可以打开该元件的编辑状态。修改之后,在关闭时该窗口时,会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39 元件更新的选择对话框如图2-39所示,在该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把修改的结果去更新当前选中的元件、把修改的结果去更新所以同型号元件、或修改作废。三 添加封装属性我们绘制原理图的目的之一就是生成网络表,而生成网络表之前必须给每个元件都加上相应的封装属性。在前面我们的绘制的电路图中,多数元件的封装属性是空的,比如我们用鼠标双击一个石英晶体元件,就会弹出该元件的属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图2-40 元件的属性对话框从图2-40上可以看到,对话框的“PCB Footprint”一栏是空的,我们可以直接进行添加,我们把它添加为“XTAL1”。对于少量元件进行封装属性的添加,可以采用这种在属性对话框中直接修改“PCB Footprint”栏目的方式进行,修改完后,要点击“Apply”按键,实现给元件添加封装属性。如果要用上述方法,给数量众多的元件添加封装,就太累了。这时,我们可以打开整个工程中所有元件的属性窗口,在该窗口中给多个元件的添加封装属性。我们在项目窗口中,用鼠标的右键点击项目文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Edit Object Properties”菜单项,这时会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41 多个元件的属性对话框在图2-41中可以看到,诸如按键一类元件,其封装属性都是空的,我们可以用鼠标在这些位置上进行拖动,把它们都选中,然后用鼠标右键点击选中的位置,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Edit.”菜单项,输入所需要的封装形式,这样就可以一次性给多个元件添加上封装属性。在我们的电路板上,两个石英晶体的封装都是XATA1;单片机插座的封装是L-DIP-40; CH341的封装是SSOP-20;稳压集成块的封装是TO-223;电阻的封装都是RES-0805;10uF、47uF电容C1、C4的封装是CAP-1210;其它电容的都是CAP-0805;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是LED-0805;J1、J3的封装是MOLEX_4030-3A;J2插座的封装是USB-BS;按键的封装是DPDT-6。我们按照上述封装,给每个元件进行设置,然后进行保存。四 更新元件编号在设计过程中,某些元件可能被删除,又有一些元件被添加,所以元件的编号可能有些混乱,所以通常要进行重新编号。我们在项目窗口中,选择工程文件,然后点击“ToolsAnnotate”菜单,这时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42 元件编号对话框为了更新元件编号,通常要把现有的元件编号统统删除,我们在图2-42的对话框的“Action”栏目中,选择“Reset part reference to “?”选项,点击“确定”按键后,就可以把所有的元件编号都删除。接着我们再次打开图2-42的对话框,在“Action”栏目中,选择“Unconditional reference update”选项,点击“确定”按键后,就可以重新进行元件的编号。五 进行DRC检验接下来我们应该进行DRC检验(即Design Rules Check),检查在我们的设计中,有哪些错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提出警告。虽然这一步不是必需的,但是如果设计上有种种逻辑错误,就直接生成了网络表,制作了PCB板,到头来在金钱和时间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在每次生成网络表之前,首先进行DRC检验,解决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出现的警告,在确保设计完全正确之后,再进入下一步。下面我们就进行DRC检查,在项目窗口中,选择工程文件,然后点击“ToolsDesign Rules Check”菜单,这时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43 DRC检验对话框如果要进行DRC检验,在“Action”栏目中应该选择“Check design rules”选项,如果要去掉图纸上的DRC检验标记,应该选择“Delete existing DRC marker”。在“Report”栏目上,通常按照图2-43,选择要进行的项目。点击“确定”按钮后,就开始了DRC检验,在我们原理图设计图纸上,将出现如下警告信息:图2-44图纸上出现的DRC检验警告标记双击该警示标记,会弹出对话框,指示警示的原因,如下图所示:图2-45 DRC检验的警告信息我们分析一下出现警告的原因:这是因为CH341的TXD引脚是一个输出引脚,而我们把它连接到了单片机的RXD引脚上了,而单片机的RXD引脚是一个双向引脚。这提醒我们:在工作期间应该保证单片机的TXD引脚处于输入的状态,而不能处于输出的状态,当然我们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由于目前在原理图图纸上有DRC检验的警告标志,需要把它去掉,所以要重新打开DRC检验对话框,在“Action”栏目中选择“Delete existing DRC marker”选项,执行后,原理图图纸上的DRC检验警告标志,就全去掉了。六 生成网络表这下我们要实际生成网络表了,在项目窗口中,选择工程文件,然后点击“ToolsCreate Netlist”菜单,这时会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46 网络表创建对话框我们在图2-46显示的对话框中选择“PCB Editor”页面,按照默认的选项,点击“确定”按键就可以生成网路表。七 创建元件清单要创建元件清单,在项目窗口中,选择工程文件,然后点击“ReportCIS Bill of MaterialsStandard”菜单,这时会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47 生成元件清单对话框在图2-47的对话框中,有两个列表框:在左边的列表框中列出可以作为元件清单的栏目项;右边的列表框中是目前选中作为元件清单的栏目项,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该列表框中的栏目项,最后点击“OK”,从而生成元件清单。下图就是我们前面所完成项目的元件清单:图2-48 元件清单2.7 原理图设计进阶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电路原理图设计方法,下面我们要围绕着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ARM-7核心板,来进一步学习原理图设计的内容。一 ARM-7核心板的电路分析1. 核心板电路的基本功能在周立功的Magic ARM2200-S实验箱上,实验箱的主体部分是用户板,由一些直接用于实验的单元电路构成的,比如数码管、按键、蜂鸣器等;而实验箱的核心部分却在另一块小的电路板上,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发的ARM-7核心板,它是主要由ARM-7芯片、存储器芯片、接插件和一些辅助电路构成。ARM-7芯片也像其他单片机一样,内部包含一些存储器,不过只是芯片内部存储器还不够的,还需要在芯片的外围扩充一些。所以我们的核心板主要就是ARM-7芯片和存储器芯片构成的。ARM-7芯片所用的型号是LPC2200FET144,存储器NOR FLASH芯片的型号为SST39VF160,存储器PSRAM芯片的型号为MT45W4MW16,存储器NAND FLASH芯片的型号为K9F2808U0C。2. ARM芯片ARM-7芯片LPC2200FET144的P2口(P2.0P2.31),同时也是与存储器连接时的数据口(D0D31);P3口的低24位(P3.0P3.23),同时也是与存储器连接时的地址线(A0A23);P3.27还作为“写”存储器的控制信号(WE、低电平有效);P1.1还作为“读”存储器的控制信号(OE、低电平有效);P3.31P3.28还作为指示32位数据线上哪些字节有效的BLS0BLS3(低电平有效)信号线;LPC2200FET144芯片把外部存储器划分成4个区块Bank0Bank3,在访问某一个区块的存储单元时,有对应的CSn(低电平有效)引脚输出低电平,而P1.0还作为CS0,P3.26P3.24还作为CS1CS3。为了进行调试和下载,LPC2200FET144芯片安排以下几个引脚连接JTAG接口:RTCK(P1.26)、TDO(P1.27)、TDI(P1.28)、TCK(P1.29)、TMS(P1.30)、TRST(P3.1)。3. NOR FLASH和RAM芯片NOR FLASH芯片SST39VF160内部有1M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有16位(共2M字节),所以它有16条数据线和20条地址线,该芯片上还有片选信号(CE#)、读控制信号(OE#)、写控制信号(WE#)。显然应该把它的地址线、数据线与ARM-7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相连,把读、写控制信号线与ARM-7芯片发出的读、写控制线相连。我们把它的片选信号线接到PLD芯片(ATF16LV8C)相连,通过PLD芯片的译码,控制SST39VF160的读写。PSRAM芯片MT45W4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