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主题团日活动PPT课件_第1页
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主题团日活动PPT课件_第2页
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主题团日活动PPT课件_第3页
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主题团日活动PPT课件_第4页
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主题团日活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主题团日活动,1,.,2,.,简介,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3,.,谁知道清明节的起源呢?,4,.,左传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5,.,寒食节来历,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6,.,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7,.,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8,.,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9,.,清明节历史沿革,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而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朝廷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10,.,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的风物人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11,.,风俗习惯知多少?,12,.,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13,.,蹴鞠,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以踢球为乐。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14,.,荡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15,.,踏青,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16,.,放风筝,纸鸢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17,.,“插柳”“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清代褚人获的坚瓠广集上明确解释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18,.,马球,马球,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称“波罗球”,后传入蒙古,相沿至今。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同时,在清明节这天,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20,.,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爱国精神组诗朗诵,21,.,22,.,23,.,又是一年清明时。依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人们多是在这个节令里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同时这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清明祭祖活动中出现了诸多变化,有的还不是那么和谐,甚至是与清明节的本义大相径庭。,24,.,清明祭扫活动中大量焚烧香烛纸钱等,弄得周围乌烟瘴气,污染了环境,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祭品方面,多年前就出现了纸扎的豪车、洋楼、别墅等,近一两年更出现了纸扎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发电机等,甚至还有更潮的“二奶”、“小三”等。,25,.,不知那些所谓的孝子贤孙是否有想过,假设他们的先人真能收到,但他们在世时或许连听都没听过这些东西,他们又怎样懂得使用?岂不是笑话一场?至于“二奶”、“小三”,更是庸俗腐化思想作祟,简直是辱没了先人!,26,.,清明节如何绿色文明?,27,.,1、火纸换花,缅怀故人2、植树纪念,绿色祭奠3、风筝飞翔,遥寄祝福,28,.,4、丝带飘扬,传递思念5、承诺签名,文明祭扫6、放飞气球,承载希望,29,.,7、花葬,让鲜花伴逝者长眠8、树葬,与树千古、绿荫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