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论文关于语文如何生命对话——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郭蓉论文关于语文如何生命对话——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郭蓉论文关于语文如何生命对话——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郭蓉论文关于语文如何生命对话——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蓉论文关于语文如何生命对话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杨喜霞 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一书中讲到,这是“她对语文和学生进行生命观照独到的教学发现和认识,是她对文本世界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的独到的深层启悟和洞察。”就是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学如何能让学生与作品人物进行生命对话,如何能以文章为媒介让学生与自己的生命对话;如何用语文来唤醒生命、滋养生命、丰富生命。 曾经为了高考,语文课变成了肢解课文,变成了习题训练,变成了模式教学我们以功利的心态,发现着教材中的考点,分析着答题要点,慢慢地销蚀着学生仅有的一点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语文也无关生命、无关灵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也许仅仅只剩下了“教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样的现状让我痛苦,改变是唯一的希望。 可如何改,才能深入文本“心”的世界,赋予文本以“活”的生命如何改,才能使文本变成天使,唤醒“每个人灵魂里的诗的情感”当阅读不再有功利心,当阅读能触动心灵,心智为之洞开,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有了丰厚的生命意蕴,才是对生命有益的教育。 也许我们会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唤醒”,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能进行生命的对话,比如那些严谨的科普文章,比如那些高深的文学评论。可是在第三届全国“绿色课堂杯”优秀青年老师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中,郭蓉老师讲授的咬文嚼字却让我明白,只要有心,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体悟,就一切皆有可能! 郭老师讲课不是肢解课文,而是抒发情怀;不是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启迪心灵。起点是品读课文,结束却是对生命的感悟。一篇枯燥深奥的文艺评论咬文嚼字,在郭老师的巧妙设计下,文化渗透中,诗意表达里,处处闪耀着启迪的光芒,时时进行着与生命的对话。 也许有的老师对这节课的定位有疑问,也许她没有很好地品味文章的语言,但我特别喜欢这种充满文化味道,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启迪思维的课。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觉得讲什么、怎么讲,老师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发挥,只要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就是教学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可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其实我们老师都明白,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不是课堂上能完全实现的。 郭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而且有三次匠心独具的升华。第一个教学环节(找观点、析事例、明道理)之后是第一个升华:教学顺序的“感觉”“理由”“回味”就是读书的方法,由此她总结了读书的三个境界吞、啃、品。第二个教学环节是以读书方法、处世方法为内容的思维碰撞,由“咬文嚼字”“不求甚解”“难得糊涂”自然升华到人生境界悟、舍。第三个教学环节迁移拓展的内容更妙,是用现代流行语解读古典诗歌,对比中看出文化的缺失,人心的浮躁,于是第三次升华水到渠成。此时不让学生说什么大概都不行了,所以学生写的感悟那就是课堂的收获,那就是真情的流露,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探求。 “绿色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我觉得“以学生为中心”大概不仅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生命的关注、灵魂的启迪。语文课,就应该关注生命、引发思考、触动灵魂。“绿色课堂”也许就是“生命语文”的形象称呼吧。 以文本为例,要让学生完成与自己生命的对话,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反省自我、提高修养,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语文课,就应该率性自然,真诚无忌,让学生一吐为快。 达到这样的高度,老师需要怎样的阅读广度,什么样的文化修养 郭老师的教育格言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老师要点燃学生,前提是自己有火种,这火种就是自己的阅读,自己的修养,自己的魅力郭老师的阅读量一定很大,她对朱光潜的作品非常熟悉,并以自己的阅读影响学生,课堂上就给学生推荐了两本朱光潜的书,最关键的是书的推荐语:“慢慢走,欣赏啊”又自然地成为她启迪学生的呼唤,让他们关注生命的内容她总能巧妙地利用让你难以想到的资源。读书打通了思想,提升了修养,当自己成了文化的集成时,文化便会自然地渗透在课堂中,自然地流到了学生的心田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是郭老师出示的朱光潜的名言,这何尝不是郭老师静心阅读,提高文化修养的真实写照。我们都羡慕名师,仰慕大师,佩服他们的大学问,但他们光环背后的辛苦我们却并不清楚。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那如果我们很少读书,或者干脆就不读书呢,我们的语言学生喜欢吗我自信还读几本书、还能写几句,上诗歌时语言还能达到诗意的水平,可是听了郭老师的课,我才知道什么是表达的境界。 郭老师能将咬文嚼字上出诗意!不论是过渡,还是总结;不论是提问,还是点评。她的语言总是凝炼而优美,生动而富含哲理。整堂课学生在诗意中享受着思考的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着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中感知着生命的价值,在感知中完成自己与生命的对话。 语文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命的“泉眼”。要想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完成学生与生命的对话,那老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对语文怀有虔诚和敬畏。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的科目,它从生活走来,向生命走去,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离不开语文的关怀,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时刻关注一个个生命个体,让语文学习成为享受生命快乐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