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ppt_第1页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ppt_第2页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ppt_第3页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ppt_第4页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课标要求:1、了解詹天佑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2、体会詹天佑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一、青少年时期,1861年出生1872年留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经济逐渐瓦解,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洋务运动兴起,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洋务培养人才1871年1881年,清政府招收1214岁幼童赴美留学(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开端),时代背景,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铁路工程科1881年回国,立志报国、刻苦求学,美国发生排华事件保守派认为留学生“抛荒中学,背弃孔孟之道”,回国的原因是什么?,二、中年时期,18811888年福州船政局学堂1888年津沽铁路(帮工程师)1890年滦河大桥(新式气压沉箱法)19051909年修建京张铁路,帝国主义争霸阻挡侵略势力,英俄等帝国主义的阻挠、嘲笑;清政府的腐败,政治动荡;政府拨款有限;时间紧迫;地形复杂;工具简陋;技术水平落后;人才缺乏。,亲临实地反复测绘顽强的科学创新精神(“人”字形路线),原因:困难:经过:意义:,19051909年修建京张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为中国人争光,京张铁路,京张铁路通行盛典,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精神?,不畏艰难,深入实践严谨细致,开拓创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近代铁路事业步履艰难的原因,思考:,政府腐朽衰落,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修筑工具设备落后思想观念封闭落后(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损伤地脉等),1875年英国商人擅自在中国建的第一条铁路1877年清政府化28.5万两白银买回后拆除,吴淞铁路,吴淞铁路“天朝号”,唐胥铁路该铁路请英国人设计的,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因迷信最后用骡子马代替机车牵引火车,三、晚年时期,A、1909年后为国勘路(张绥铁路、川汉铁路、洛潼铁路等)B、1911年积极投身保路运动C、民国时期粤汉铁路的韶关段和长沙段D、北洋政府时期为国争路权,詹天佑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地球之上。”他认为铁路系统是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所以希望在中国南部,将广州、武汉、成都三点连接起来,逐渐形成铁路系统网络但终其在世之年,梦想未能实现。,身临其境,假如你是一位导游,正带领一个大型的旅行团到八达岭古长城边詹天佑纪念馆游玩,你在詹天佑的塑像面前将如何向你的客人们介绍詹天佑的平生事迹?,B,D,1、推动中国首批幼童赴美留学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为巩固统治B.洋务运动的需要C.幼童在中国无法学习D.人民的强烈要求2、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说明A.中国铁路建筑技术领先于世B.收回利权运动取得巨大成就C.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环境D.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缓慢发展,B,A,D,3、滦河大桥的桥墩采用的建造法是A.打桩法B.气压沉箱法C.直井施工法D.混凝土沉箱法4、中国人在19世纪末自己主持修建的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在A.关东铁路B.中东铁路C.京张铁路D.唐津铁路5、英、俄未能插手京张铁路修建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政府的抗议B.詹天佑的才华出众C.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D.英、俄两国相互争斗,(),D,6、詹天佑事业未竟的根本原因在于A.时间紧迫,身体不佳B.帝国主义的刁难C.当时社会动荡D.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