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典型案例_第1页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典型案例_第2页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典型案例_第3页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典型案例_第4页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典型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典型案例蒋介石对抗战的两次奇怪反省淞沪、浙赣,两次会战,两种反思;一者检讨“坚持”;一者检讨“放弃”。此般犹如精神分裂,实际上呈现的,是一个弱国领袖,面对强敌压境之局势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般的左右为难。淞沪会战,蒋事后检讨,认为自己错在太“坚持”抗战八年,作为所有重大战役的最高指挥者,蒋介石受到了前线将领的诸多诟病。譬如,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数十万部队鏖战数月,损伤惨重。李宗仁事后评价称:“检讨京沪会战的得失,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最高统帅犯了战略上的严重错误。我们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做孤注的一掷。”与李宗仁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作为最高统帅,针对具体战役,蒋不但要考虑“战略”,还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之所以决定开辟淞沪战场,一个极重要的“政略”考量即是:“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事实上,蒋最初并无计划在上海投入巨量兵力。战斗打响的第二天,8月14日,蒋在日记中写道:“唯望神圣保佑中华,使沪战能急胜也。”并希望引入英国等国际政治力量进行调停,迫使日军离开上海“使倭得转圜离沪,以恢复我经济策源地”。但日本拒绝调停,并不断增兵,战争扩大化已在所难免,蒋的内心遂逐渐转为忧惧,一再在日记中自我开导:“存亡盛衰之理,冥冥中上帝自有主宰,吾何忧何惧?”“上帝必不负真诚之人也。”军事无胜算,蒋也绝不愿做城下之盟,故仍寄望于国际干预:“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鉴于国际社会无动于衷,蒋甚至考虑过转移战场重心以加强刺激:“外交重点在英俄,如何运用之?引敌深入黄河以南,使英俄着急,不得不参加远东战争,可乎?”进入10月份,国军伤亡惨重,淞沪之役大局已定。但蒋仍在“战略”与“政略”之间痛苦地来回摇摆。先是,蒋曾采纳白崇禧、刘斐等人建议,命部队后撤,依托工事节节抵抗,以保存战力。但当外交部声称“九国公约国家正在开会,只要我们在上海能继续顶下去,九国公约国家可能会出面制裁日本”,蒋又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命各部队原地坚守,并亲自上前线劝说后撤部队返回阵地。10月6日,国联开会;8日,蒋即命桂军加入战场。至11月7日,国际干预仍无影踪,蒋终于决定:“保持战斗力以图持久抗战,与消失战斗力以维持一时体面相较,则当以前者为要”;但同时仍在纠结:此时撤退,“于将来之战局有利,然于九国公约会议之影响,其不良必甚大,使此心苦痛不已。”1938年2月2日,蒋在日记中检讨称:淞沪会战,自己未能及早命令部队后撤,“而于精疲力尽时,反再增兵坚持,竟使一败涂地,不可收拾,此余太坚强之过也”。抗战期间,蒋介石赴印度视察远征军浙赣会战,蒋事后检讨,认为自己错在没“坚持”抗战期间,蒋不止一次拿淞沪的教训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2年夏的浙赣会战。日军发动浙赣会战,旨在占领浙东的中国机场,尤以衢州机场为志在必得,以防美国空军利用这些机场轰炸日本本土。蒋介石自1942年初,即判断日军将对衢州发起进攻,故一再指示战区积极备战。至5月16日,日军正式发起进攻。蒋最初认为,日军此役所调动兵力,乃杂凑而成,当不难击破。但稍后即发现,日军实际上了集中了六个师团以上的精锐兵力,以及200架以上的飞机。蒋不得不向美国求援,提醒其不可漠视中国战场,且明言:中国军队虽早有准备,但因缺乏空军和重武器,形势相当严峻。不过,与淞沪会战时的思考方向不同的是,蒋很快就意识到,美援和国际观感均是未知之数,不可过分看重。故在5月23日,蒋已在考虑破坏衢州机场和丽水机场。蒋认为,不必因为这些机场与美国存在着军事合作的约定,而“置本国本军得失成败于不顾也。”至5月27日,蒋终于下定决心,认定防守衢州已无必要。蒋在日记中写道:“敌军抽调在华各地战区精强部队约五万人,集中干浙东。进攻我衢州等处之空军根据地,势在必得,而滇西怒江西岸腾冲一带残敌仅千余人,顽强负隅。余乃注全神于此,雅不欲调美空军志愿队赴援浙东,而留其在滇协助我陆军肃清滇西之残敌。盖以今日情势而论,后方重于前方,尤其滇西不能不从速肃清。至于金衢之得失,已不关今日战局之胜负。”6月2日,蒋再次在日记中强化自己的决定:“我为政略计,固应放弃衢州,万不可以无关紧要一地之得失,争一日之荣辱,而致忘最后成败之大计也。”6月3日,蒋又在日记中用淞沪、南京等往日的教训告诫自己:“过去经历,往往为一时毁誉得失,而贻误战略,且致政略失败,此鉴于北平、南京,以及此次缅甸进退守弃之教训,尤为寒心。故对于衢州方略,决心放弃会战,以敌军抽集在华各战区最大限度之兵力,与其空军之掩护,进攻衢州大机场所在地,志在必得,若我与之决战,不仅无甚意义,而且徒耗兵力,不易补充也,不如放弃决战,使之扑空,不能达成其击破我主力之目的,而且保全我实力,犹可屏障赣湘也。”但匆忙放弃,仍造成了极严重的损失,不但“全军心理犹疑,战斗精神低落”,而且“损失程度过于决战后之牺牲”。7月16日,蒋又在日记中再次检讨:“经此次教训之后,凡决心决战准备完成,待敌逼近时,即再不可变更初衷也。”淞沪、浙赣,两次会战,两种反思;一者检讨“坚持”;一者检讨“放弃”。此般犹如精神分裂,实际上呈现的,是一个弱国领袖,面对强敌压境之局势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般的左右为难。1942年,重庆,蒋介石注释: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P492-493。黄绍竑:五十回忆,云风出版社,1945。蒋介石:困勉记,1937年8月14日、20日、21日、26日。蒋介石:困勉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