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关于四大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乙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丙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D丁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2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宁夏平原3 . 每年3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A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C文化中心D国际交流中心4 . 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新B吉C苏D鄂下图为2010年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 图回答下面小题。5 . 该作物最有可能是( )A. 甘蔗 B. 甜菜 C. 棉花 D. 大豆6 . 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风能7 .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省区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 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 水稻 B. 春小麦 C. 玉米 D. 冬小麦8 . 北京古城址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战争C地形D水源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 . 下列地理界线与甲、乙两区域界线大体一致的是A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B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C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10 . 从图1的信息中可以推断端午节的习俗起源于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11 .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35天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近640斤/亩的好收成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 )A年均温偏低B春季气温偏低C春季降水偏少D春季积雪融水偏少12 . 以下描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青藏高原B开阔坦荡,起伏和缓-内蒙古高原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黄土高原D紫红色砂、页岩裸露-云贵高原13 . 按照 “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主要是由什么风吹来的?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14 .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全国各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美食的介绍,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和变化着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看中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有关主食的故事,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面小题。15 . 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充足B地形崎岖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16 . 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 )A玉米B辣椒C菊花D甜菜17 . 下列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的是( )A四川盆地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8 . “五一”小长假期间,小强同学在娄底市街头看到某旅行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码为“赣A56688”的旅游大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辆大巴车来自上海B车上的旅客沿途领略了椰树林C该辆汽车穿过了面积广阔的沙漠、戈壁D旅客在途中看到了大片的桔树园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9 . 图中A山脉是A秦岭B太行山C大兴安岭D乌鞘岭20 .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水污染D物种灭绝21 . 与上述环境问题产生不相关的原因是。A土质疏松B暴雨集中C冬季寒冷D地表裸露22 . 下列景观位于黄土高原的是ABCD23 . 下列区域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A季风区湿润区B非季风区半干旱区C季风区半湿润区D非季风区干旱区24 .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现在能直接参与的是( )A跨流域调水B设计海水淡化的办法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25 . 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B京九铁路和京沪铁路在这里交汇C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D东方明珠位于上海浦西“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某地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6 . 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的泥沙90%来自该地区B地貌主要是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C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传统民居是窑洞27 . “黄”天“厚”土是该地区的真实写照,该地形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哈尔滨附近生产的五常大米已经热销全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8 . 五常大米的生产地最有可能的是( )A甲B乙C丙D丁29 .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海拔高B丙地比甲地水源充足C乙地比丁地纬度低D丁地比丙地距海远二、解答题30 . 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燕赵大地,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喜爱历史、地理的北京中学生小明利用暑假一次游览了五台山、平遥古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旅途中,他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北京市、_省、_省、_省。(2)沿途经过的山脉和河流有_山脉、_河、_河。(3)小明在秦始皇陵仰望南面的群山。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他知道那里属于_(山脉),这条山脉和_(河流)一起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这条界线的地理意义是_。(4)在小明的旅途中,下图所示的景观哪些是他不可能看到的?请你把图片代号填在下面横线上,并简单说明理由。小明不可能看到_,理由是什么?(5)上图中,显示黄土高原独特地貌的是_;形成这种地貌的土质、植被和气候特点分别是_、_、_;小明身临其境,终于理解了当地河流治理及农业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是_。31 . 在中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1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和地形区名称山脉:A,地形区:B。(2)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气温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3)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4)结合以上两图,说出横断山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写出两条地理意义。32 .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很好,其中甜菜的主要省区是_、_。(2)东北地区,_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_,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其中的 _工业基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这里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海上运输发达,铁路网密集,资源丰富。辽宁省行政中心_是本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4)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33 .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将关问题 材料一西北地区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草场、荒漠、戈壁广布,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小(10人/千米2左右) 材料二华北平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500人/千米2左右):耕地多,降水偏少,且集中于夏季,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材料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如下图) (1)图中区域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污水和污水处理
- 课件水果屋教学课件
- 课件民政工作
- 综合实践影子课件
- 课件模板科普类
- 补牙相关知识培训
- 理解词语的课件
- 公司拓展培训
- 课件材料收集经验
- 课件显示讲稿的方法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单(微调版)
- 2020年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单元教案(附导学案)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四 飞机舱门及撤离滑梯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2023年10月自考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网络自动化运维教程-课程标准
- 项目及其策划方案
- 《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
- 百家争鸣详解课件
- 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