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41张PPT)_第1页
上课用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41张PPT)_第2页
上课用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41张PPT)_第3页
上课用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41张PPT)_第4页
上课用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共4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武帝,董仲舒,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儒学的兴起,秦始皇,一、“焚书坑儒”、儒学受抑,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1.引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该措施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有何影响?,直接原因:儒家学派批评时政(主张分封,反对郡县)。实质:实行思想专制。影响: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也使儒学发展陷入困境。对中国思想文化是一场摧残。,2.西汉王朝建立后,中国思想界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原因是什么呢?儒家思想命运又如何呢?,“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二、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汉惠帝,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汉武帝简介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三.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必要性:,可能性:,结论:儒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思想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汉武帝需要文化的“一统”来巩固政治的“一统”,董对儒学进行改造同时吸收法家等多种思想,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简介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省枣强县)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请思考: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天人合一”,“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材料二: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规。,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材料六:,“三纲五常”,发挥儒家仁政思想,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和等级制度。,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加强君权抑制暴政,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2.主要主张:,神化皇权,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新儒学体系。,3、特点:,4、实质:,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儒家思想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结果:,6、评价:,结束了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思想文化专制,实质:,积极:,消极:,措施:,地方:建立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中央:创建太学,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政治-,思想-,教育,起用儒士参与国政,全面肯定新儒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四、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或汉代儒学怎样成为正统的?),教材:儒家经典“五经”,太学怎样体现“尊儒”?,太学里教什么内容?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太学对人才是否有吸引力?为什么?,中央官学,私学,太学,政治管理人才,做官,教育选官,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民间社会,儒家学说,官方,儒家思想,察举制,太学,意识形态,民间社会,儒家学说,官方,儒家思想,读书(儒家经典),察举制,太学,做官,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意识形态,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顾颉刚秦始皇传,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给后世留下这样的印象:,注:秦始皇实际上是让天下人“以吏为师”,只读政府许可的书。,太学出现的影响:,1)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4)对政坛:,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知识回顾: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影响:儒学因此而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读书-考试做官,知识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问题探究,先秦儒家思想特点:,带有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关于修养(道德规范)和理想(治国原则);,思想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民间学派),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官方学说),兴起,成正统,成体系,遭冷遇,春秋战国,秦朝,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焚书坑儒,沉重打击,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郡国学,科举制,正统地位强化,隋唐,知识小结,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D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2(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2(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1(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A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