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 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3通过主题的多元解读,理解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二、背景资料1时代背景荷塘月色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住清华园西院。文章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由一直在呐喊、斗争的“大时代的一名小卒”而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他曾毫不掩饰地表白自己的思想变化:“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既然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走)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2人物简介朱自清(18981948年),江苏扬州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坚强的民主战士。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1917年上北大,1920年哲学系毕业。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1925年应聘到清华园执教。长期担任文学系主任。1948年病逝于北平。朱自清的历史,证明他人如其名,做到了“ 自清”,他正直、爱国,参加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毛 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3文题注释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三、讨论探究1作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的,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讨论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可认同,可置疑。试联系背景、文本谈谈你的发现?2有人评价全文表现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试分析全文是如何体现这两点的?3佘树森先生在散文的艺术魅力中提出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常常是从一物之微,而触通人生的大题目”,请思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通过荷塘月色这“一物之微”触通了什么人生大题目?第二课时阅读训练一、语言基础(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蓊(wng)郁脉(m)脉 渺(mio)茫 弥(m)望B倩(qin)影 参(cn)差 斑(bn)驳 煤屑(xi)C羞涩(s) 点缀(zhu) 酣(hn)眠 媛(yun)女D敛裾(j) 惦(din)着 宛(wn)然 峭楞(lng)楞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八月十五的月亮)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B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年轻男女不拘礼法地表露自己的爱情)的季节。C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了。D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的。3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 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幽僻的路;因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C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尽管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二、阅读探究 (共33分)(第一组)5作者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课后练习一)(5分)6作者在文中把荷花缕缕的清香比作什么?把荷塘中不均匀的月色又比作什么?这样比喻合理吗?为什么?(课后练习二)(5分)7同是写景,陶渊明写了美不胜收的“世外桃源”,朱自清先生写了清华园的荷塘月色,试比较两者的异同,并思考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6分)(第二组)8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的游踪是什么?描绘了哪几幅图景?理出全文的感情脉络(6分)9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特色在本文得到了充分体现,请你概括一下有何特色。(5分)10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几种说法:(1)不满现实向往光明(2)苦闷彷徨与寂寞(3)内心矛盾与冲突(4)有浓浓的哀愁(5)不消沉,无哀愁你赞成哪一种?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者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6分)参考答案“讨论探究”参考答案1【提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希望反抗,但是又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希望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附:不是家里的矛盾,“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里明显可以看见孩子安详地睡着,妻子在哼眠歌,一切都很安静,很温馨;在“带上门出去”中的“带”,有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假如是有矛盾的话,关门是就不会那么轻,体现作者对家人的关心。)2【提示】(1)作者从文章的第3段到第6段,通过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等一系列美景的描绘,让自己从中得到了内心的安宁与自由,有了属于自己暂时的“世界”。故而在心中有着淡淡的喜悦。(2)但在第6段结尾处,一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直接表明:短暂的人生自由后,作者还是要回到令人窒息的沉闷中来。从理想回到现实中来之时,又想起江南的旧俗,对美好事物的无比向往和现实的极大反差,让作者又处于淡淡的哀愁中。3【提示】荷塘月色触通的正是这样一个人生大道理: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心事,谁都会有内心不宁静的时候,当生命处于困境时,一个人就要善于给自己找一个生命的出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给自己寻找到的一个生命出口,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时,他期待“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来占把不宁静的心,于是他踏着月色去了,去寻找一个属于学者朱自清的生命的出口。“语言基础”参考答案1答案为D。“峭楞楞”的“楞”应该读作lng2答案为A。“满月”的意思是圆月。3D4答案为B。A项强加因果,C项第二小句缺少主语,D项关联词语“尽管”用错。“阅读探究”参考答案5【提示】“另一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在压制,没有痛苦的世界。此时的作者与平时的作者相比是超然的,没有俗世的烦恼,没有痛苦的不快,只有安宁和平的心境,是一个摆脱了现实困扰的“自由的人”。6【提示】这里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荷花的清香比作“渺茫的歌声”,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将荷塘中不均匀的月色比作“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它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觉,引起更加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7【提示】(1)相同点:都是借景抒情,借助于美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都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不同点:陶渊明通过美景表达了一种喜悦,而朱自清先生则通过美景表达了喜悦与哀愁并存的苦闷。(2)原因:陶渊明只是自己厌恶官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朱自清先生所面对的则是民族和国家的现状,他考虑的除了自身的出路,更多的还是民族和国家的前途。8【提示】(1)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家门(2)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塘边杨柳月影(3)不宁静找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回到现实的不宁静中来。9【提示】一是比喻。写静态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二是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有意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中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优雅和宁静来。三是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境。四是善于运用叠词,“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等,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在音节上更是给人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10【提示】开放式探究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2)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因此月下的“荷塘”,映照着诗人心灵种种复杂情感的光影。(3)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4)“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出作者无法排遣的烦闷,他在“没有月光的晚上”,离开自己的妻儿,来到这“日日走过的”,显得“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荷塘,完全不是有闲阶级的寻欢作乐,也完全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版)(含任务工单)》课件 10.2.2 起动机电路及故障分析
- 儿童生命教育课件
- 项目运行计划方案
- 保理公司并购方案
- 别墅车库施工方案
- 物业小区开荒保洁方案
- 移动病历交互设计-洞察及研究
- 染发安全监管方案
- 食堂白条入账整改方案
- 员工租房优惠方案
- 2025年中国工商银行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研发项目工时管理制度
- 浮选药剂安全管理制度
- 会阴水肿硫酸镁湿敷专题报告
- 技术异化的解放路径-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5年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
- T/CGMA 033002-2020压缩空气站节能设计指南
- 自缢患者的护理
- 2025年4月自考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及答案
- 南通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开招聘招商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