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x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x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x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x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课前自学预案,这一节我们将走进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体会古今言殊。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什么样的区别。了解古今词义构成的不同、古今句式的差别。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声韵演变、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一、汉语语音演变,二、古今词义变化在语言的演变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其词义的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如“河”,原来专指黄河;现在由专名变成通名,泛指一切河流。(2)词义的缩小。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3)词义的转移。如“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现在“信”由“音信”的意思转指“书信”,而“信使”的意思必得和“使”字连用,单用就没有这个意思了。(4)词义的弱化。如“很”,古义就是“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5)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做此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曲解文意。,三、古今词形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因此,在阅读和翻译时,应该有一个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转换思维。,四、古今语法变化(1)语序的变化。古代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相比,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现象。如:“吾谁欺”和“不吾知”。现代汉语说成“我欺骗了谁?”和“不了解我。”(2)句式的变化。有的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现代汉语说成“陈胜是阳城人”。有些句式古代没有,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活用,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属名词作状语用,即“在朝廷”;“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属名词用作动词,即“驻扎、驻军”;“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属使动用法,即“使活”;“孔子师郯子”中的“师”属意动用法,即“以为师”,等等。这些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现在都已消失了。,五、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为代词,很少作判断动词用。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者也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也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为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用“乃,即,则,皆,必,本,系,是”等词,表示肯定判断,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予本非文人画士。梁父即楚将项燕。山下皆石穴罅。臣本布衣。无标志的判断句,但一定会有主语与名词性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2)被动句。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见谓语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词于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词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受动词于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为宾语动词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所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一般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判断)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省略主语。a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b蒙后省(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鸿门宴)c对话省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史记鸿门宴),省略谓语。a承前省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史记鸿门宴)b蒙后省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追之。(列子歧路亡羊)c共喻省(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了什么)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书左忠毅公逸事),省略宾语。a省略动词后的宾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史记鸿门宴)b省略介词后的宾语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c省略兼语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介词。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b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c朝发(自)白帝,暮至江陵。(郦道元三峡),六、词类活用类型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1汉语语音的演变包括:(1)_;(2)_。答案:(1)声调的变化(2)韵母的变化2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1)_;(2)_;(3)_;(4)_。答案:(1)词语的词形变化(2)词语的消长变化(3)词语的替换变化(4)词语的引申变化,3词语的引申变化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1)_。例:_。(2)_。例:_。(3)_。例:_。答案:(1)词义扩大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一切河流的通名(2)词义缩小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走:古义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走”的意思,4汉语语法的演变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1)_;(2)_;(3)_。答案:(1)语序的变化(2)句式的变化(3)词类的变化,研课堂探究学案,1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你能总结出古今汉语在词汇的演变方面有哪些规律吗?【探究参考】(1)古代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则多为双音节词。例如:形(体形)、貌(容貌)、衣(衣服)、镜(镜子)、己(自己)。,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加以改变,要用双音节词来表述。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要注意文言文中某些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相同的词汇,它实际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例如:桃花源记中“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现代汉语专指男子的配偶,古汉语中的意思是“妻子与儿女”的意思,它是由两个词构成,即:妻,妻子;子,子女。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指示王”的“指示”,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示,示意给人看。今为一个双音节词。,(2)古代汉语的某些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用法上受到很大限制。例如:“之”“其”字的用法。教材中解释了“之”的用法,还可以补充其他的例子。比如“其”,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用法就是作表示另有的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如“其妻曰”译作“他的妻子说”。现代汉语里还有“各得其所、自得其乐、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这些用法和古汉语的用法是一致的。此外就只限于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语境,如“政府正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解决安置问题”。而“其家的客厅很大”这样的话就让人觉得很别扭了。又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用于特定的文体;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3)古汉语的某些词的某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例如:服、窥。教材中具体解释了“服”的情况。再看“窥”这个词的情况。“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从这个意思还引申出了“暗中察看”的意思。现在前一个意思已经消失了,而“暗中察看”的意思还保留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词语中。,2古今汉语在句式方面有哪些变化?【探究参考】句式方面,古今也有不小的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式,下面一句“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汉语的句式相同。“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今天要说成“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漂亮的人”。,“忌不自信”也是古代汉语的句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不能把“自己”搁在动词的前边,搁在前边就是“亲自”的意思(又如“亲自动手”),不是动作对象的意思(“自救、自杀、自治”等,是古代句法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与坐谈”也是古代句法,现代不能光说“和”,不说出和谁,也不能说“坐谈”,得说成“坐下来说话”。“不若君之美”的“之”字,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也是多余的。,答案:(1)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的亲人(2)意外的变故(3)当地有声望的人(4)哪里愁、愁什么(5)年纪大了(6)迎接(7)可以凭借(8)用来的(9)妻子:妻,妻子;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0)虽然如此,2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请看看下面这些称谓,说明它们分别用于什么人。(1)仆,不才,不佞:_(2)小子,竖子:_(3)孤,孤家,寡人:_(4)子,夫子,先生:_(5)公,君,足下,丈,丈人:_,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常识。答案:(1)一般人自称(2)称晚辈(3)王侯自称(4)称师辈(5)称朋友、尊长,解析: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要想做好此题应了解古今汉语的词类,了解词语在句中的语法特点,然后再做出判断。,答案:(1)名词作动词,游水。(2)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3)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使哭泣。(4)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5)形容词作动词,把看做一样。(6)名词作动词,做帝王。(7)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8)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老师。,4语汇的变化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有些词语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只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偶然出现;有些词语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请看下列词语:江河山寨钟表手机烈士沙发笔记本航母牺牲驾崩彩超软件耳目光缆你能说出这些词语分别属于什么情况吗?_,答案:“江河”“山寨”“钟表”“笔记本”“牺牲”“耳目”“烈士”等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意义发生了变化;“驾崩”已经消失,只在特定语境中出现;“手机”“光缆”“航母”“彩超”“软件”等词语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沙发”是外来语。,答案:(1)“怨”古义为“恨”;现在的“怨”,由古义的“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词义弱化。(2)“涕”古义为“眼泪”,现在一般作“鼻涕”解。词义转移。,练课后备考方案,文言文阅读对应的高考考点主要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文言文的衡量标准是:词汇运用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法结构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而典型的用法为主;内容的涉及范围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文章的整体风格特点是不崇尚形式上的整齐,不堆砌难于理解的辞藻,不强求音节上的和谐。,“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几年,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涉及面进一步拓展,复习过程中只注意考试说明规定的常用实词还远远不够,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虚词的考查也相对集中,规定考查18个,另外也要注意一下规定外的虚词,如“见”“已”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很少直接设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文言文的翻译,分数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躬:亲自。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方式。B.都是介词,替。C.介词,用/介词,因为。D.介词,在/介词,比。答案:B,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是以世称其忠平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BCD,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世人对阴兴的评价,不是直接体现。是皇帝对阴兴的评价,非直接体现。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不是阴兴的请求。原文为阴兴认为其二人“经行明深,逾于公卿”。答案:C,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译文:_(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译文:_(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译文: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注意句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翻译。答案:(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关键词:所幸、辄、见、亲信)(2)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关键词:嘉、让、夺)(3)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关键词:至诚、遂、听),参考译文阴兴字君陵,是光武皇后的同母弟弟。建武二年,担任黄门侍郎,统领武骑,随光武帝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蔽风雨,亲自脚踩泥土,作期门(官)的表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很受亲近信任。他和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并不相互交好,但知道他们有用,同样称赞他们的长处并推荐他们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徒有外表但缺乏才干,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推荐他们:因此世人都赞扬他忠直平允。,建武九年,升任侍中,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的功劳,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实在是满盈了。我蒙皇上和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极点了,不能再加封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贵人问他什么原因,阴兴说:“您没有读过书吗?越是在高位越容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尽头,人应当知足,浮华奢侈更为舆论所反对。”,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和睦,不过敬重阴嵩的威严庄重。阴兴病重了,光武帝亲自看望他,问他政事以及群臣胜任与否。阴兴叩头回答说:“我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帝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领羽林军十余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明帝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监管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显著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条例蒙受恩泽,阴兴都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亲自辅导朕,有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厚的待遇。封阴兴的儿子阴庆为鲖阳侯,阴庆的弟弟阴博为强侯。”阴庆去世,儿子阴琴继嗣。阴琴去世,儿子阴万全继嗣。阴万全去世,儿子阴桂继嗣。,常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字形分析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2字音分析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这句中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3语法分析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在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可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这句中的“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作动词,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4结构分析推断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对的特点,以此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中“跬步”的意义。“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5语境分析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