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图学12.ppt_第1页
武汉大学地图学12.ppt_第2页
武汉大学地图学12.ppt_第3页
武汉大学地图学12.ppt_第4页
武汉大学地图学12.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8,第十二章制图综合,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22:08,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100000,22:08,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22:08,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一、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22:08,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二、制图综合的目的,突出,类型特征,抽象,基本规律,清晰,传递信息,22:08,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三、概括和取舍,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特征,缩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选取: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区别:选取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级信息;概括则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的某些碎部及类别、级别的合并。,联系: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22:08,比例综合: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缩小产生的选取和概括,目的综合:由编图者对制图物体重要性的认识来确定是否选取。,感受综合:从读者的实际感受出发,由于视觉和记忆的因素产生的无意识的综合。,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四、制图综合的分类,22:08,1、地图上图形并非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2、制图综合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五、制图综合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3、解决图面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制图综合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明显、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22:08,一、选取,(一)选取的方式,类别选取:整个一类信息全部舍弃选取,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级别选取:舍弃某一级别信息,(1)主要次要(2)等级高等级低;大小(3)整体局部,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二)选取的方法,1、资格法,(1)概念,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2)选取标志,资格(标准),数量标志:长度、面积、产值等,质量标志:等级、品种、性质等,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3)优缺点,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缺点: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临界标准,第一种缺陷,定额法,第二种缺陷,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定额法,(1)概念,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2)方法,规定定额,确定载负量,面积指标,22:08,(3)优缺点,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优点:预计地图容量;,缺点:无法保证在不同地区保留相同质量指标。,保证地图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而又不失去易读性,弥补措施:临界指标,高指标,低指标,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我国1:100万地形图规定居民地选取定额,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应用方根规律法确定新编地图某区域居民点的数量问题,方根规律法:用于解决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由于比例尺的变化而产生的地物数量递减问题。,式中:NB新编地图地物数;NA原始地图地物数;MB新编地图比例尺分母;MA原始地图比例尺分母。,NB=NACDMA/MB,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二、概括,1、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删除制图对象图形的不重要的碎部,保留和适当扩大其重要的特征,使制图对象构成更具有本质特性的明晰的轮廓。,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方法:,删除,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合并,22:08,夸大,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分割,22:08,合并,删除,移位,夸大,夸大,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是指减少制图对象的数量差别和按数量的分级数目,舍弃低于规定数量指标等级的部分。,形状概括,选取,数量特征变化,还表现在提高表示某类地物规模尺寸上。,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3、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减少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别,以较少的分类代替详细的分类,用总体的概念代替局部概念。,质量特征,分类特征如:居民地、河流,分级特征如:行政意义分级,比例尺缩小,减少,类别、级别,方法:,删除,合并,质量特征概括会引起分类分级缩减,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三、定位优先级,(一)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1、舍弃,2、移位,双方移位,单方移位,3、压盖,22:08,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1、点状符号,(二)定位优先级,有坐标位置的点如平面控制点、界碑符号等,有固定位置的点如居民点、独立地物点等,只具相对位置的点如路标、水位点等,定位于区域范围的点如说明符号等,阵列符号如离散符号组成的图案,22:08,2、线状符号,有坐标位置的线,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具有固定位置的线,表达三维特征的线,具有相对位置的线,面状符号的边界线,组成某种网线图形的线,22:08,地图比例缩小,内容拥挤,必须进行取(舍),确定指标,确定资格,给出定额,考虑区域差异,概括,空间(图形)特征,定性特征,定量特征,化简,舍小弯曲,分级,降维处理,分类,从详细到概略,量表,考虑图形最小尺寸,22:08,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一、地图用途,地图用途,决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的选择,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程度,22:08,22:08,22:08,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22:08,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二、地图比例尺,1、地图比例尺影响着地图的制图综合的程度,2、地图比例尺影响着地图的制图综合的方向,3、地图比例尺影响制图对象的表示方法,22:08,22:08,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三、景观条件,景观条件,制约着,制图对象的重要程度,决定着,制图综合原则,22:08,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22:08,四、图解限制,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地图符号的形状和尺寸,五、数据质量,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一、图形最小尺寸,地图上基本图形:线划、几何图形、轮廓图形和弯曲,单线划的粗细为0.080.1mm;两条实线间的间隔为0.150.2mm;实心矩形的边长为0.30.4mm;复杂轮廓的突出部位为0.3mm;空心矩形的空白部分边长为0.40.5mm;相邻实心图形的间隔为0.2mm;实线轮廓的半径为0.40.5mm;点线轮廓的最小面积为2.53.2mm2;弯曲图形的内径为0.4mm时,宽度需达到0.60.7mm。,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二、地图载负量,1、基本概念,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极限载负量:指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2、载负量形式,面积载负量,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数值载负量,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极限负载量,地图上可能表达的最大容量,适宜负载量,最佳容量,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3、地图上面积载负量的量算,居民地:符号和注记的面积;道路:长度和粗度;水系:单线河、渠道、附属建筑物、水域的水涯线及注记的面积;境界线:长度和粗度;植被:符号和注记等高线:作为背景,不计算面积。,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4、地图载负量的分级,Qn=Qn-1/i式中:Qn第n级密度区的面积载负量,n=1,2,3,;Qn-1第n-1级密度区的面积载负量;i辨认系数,它是一个变数,在1.21.5之间变化。,当n=1时,可认为是最密区的载负量,即极限载负量。,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5、极限载负量及其影响因素,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22:08,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22:08,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1、误差来源,2、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1)描绘误差,(2)移位误差,当符号发生争位矛盾时的移位,为强调某种特征而产生的移位,(3)由图形概括产生误差,长度变化,方向变化,轮廓图形的改变,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一、水系的综合,(一)海洋要素的综合,1、海岸的制图综合,海岸线的图形概括,形状概括,海岸性质概括,质量概括,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1)海岸线图形概括的方法,研究类型及图形特征找出转折点确定准确位置图形化简,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海岸线图形概括的基本原则,保持海岸线平面图形的类型特征,侵蚀海岸,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堆积海岸,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保持各段岸线间的曲折对比,曲折系数,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保持海陆面积的对比,海角上,删去小海湾,扩大陆地面积,海湾中,删去小海角,扩大海部面积,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岛屿的综合,(1)岛屿的形状概括,大岛屿,同海岸线概括,小岛屿,突出形态特征,岛屿只取舍,不合并,(2)岛屿的选取原则,根据选取标准进行选取,根据重要意义选取,22:08,根据分布范围和密度进行选取,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海底地貌的综合,(1)水深注记的选取,首先选取浅滩上、航道上最浅水深注记;其次选取标志航道特征的水深注记;再次选取反映海底坡度变化的水深注记;补充水深注记到必要密度,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等深线的勾绘,原则:判浅不判深,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等深线的综合,等深线的选择,根据深度表进行,浅海详细,深海概略。,-20m和-200m等深线必须选择,等深线的图形概括,原则:舍深扩浅,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二)陆地水系的制图综合,1、河流的制图综合,(1)河流的选取,河网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长度k=L/p,河流选取标准,将实地河网按密度进行分级;在不同密度区中确定选取标准;不同类型的河系,采用不同的选取标准;先选主河流及各小河系的主要河源,再以小河系为单位,从大支流到小支流选取。,22:08,22:08,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河流选取的基本规律,河网密度大地区,选取标准低,舍去的河流条数多,反之,少;,保持不同密度区的密度对比关系;,随着比例尺缩小,选取标准的上限逐渐增大。,低于选取标准,但具有重要特性的小河流应选取;,大于选取标准,但河流之间间隔较小,小于3mm通常舍去。,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河流的图形概括,目的:舍去小弯曲、突出类型特征、保持各河段弯曲对比,河流弯曲形状,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概括河流弯曲的基本原则,保持河流弯曲的基本形状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真形河流的图形概括,表示主流和汊流的相对宽度以及河床宽度和收缩的情况。,河心岛单独存在时,只取舍,不合并,外部总轮廓一致时可适当合并;,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保持河流中心岛屿的固有特征;,保持辫状河流中主汊流构成的网状结构及汊流的密度对比关系。,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1)湖泊的综合,湖泊的岸线概括,保持湖泊与陆地的面积对比;保持湖泊的固有形状及其同周围环境的联系。,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湖泊的选取,选取原则:湖泊只选取不合并,选取标准:0.51mm2,选取方法:,独立湖泊:按选取标准选取,分布湖泊:分布范围、形状、密度对比等,不能依比例尺表示时改用蓝点表示,22:08,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水库的综合,真形水库,形状概括,取舍,记号性水库:取舍,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居民地内部的井、泉和水网地区的井、泉:-大于12.5万的地图上部分表示-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区尽可能详细表示选取水量大的,有特殊性质的(如温泉、矿泉),处于重要位置上(如路口或路边)的井、泉。反映井、泉的分布特征。反映各地区间井、泉的密度对比关系。,3、井、泉和渠网的制图综合,(1)井、泉的选取,22:08,(2)渠网的综合,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以取舍为主,少有图形概括,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二、居民地的制图综合,(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1、城镇式居民地的形状概括,目的:保持居民地平面图形特征,内部结构,外部轮廓,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1)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的原则,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内部通行情况;,通行情况:街道、铁路和水上交通等,重点是街道。,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街区的取舍,合并街道,首先应选取主要街道,再选取条件好的次要街道。,22:08,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建筑密集街区:合并为主、删除为辅,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建筑稀疏区:选取、合并、删除进行概括,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保持轮廓上的明显拐角、弧线或折线形状;保持其外部轮廓图形与道路、河流、地形要素的联系。,22:08,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城镇式居民地形状概括的一般程序,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农村居民地的形状概括,(1)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密集街区式,稀疏街区式,混合型街区式,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区分主次街道,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对独立房屋进行取舍,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2)散列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特点:不依比例独立房屋核心有少量依比例的街区建筑,方法:对独立房屋选取,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选取位于主要位置上的独立房屋,原则:,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选取反映居民地范围和形状特征的独立房屋;,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选取反映居民地内部分布密度对比的独立房屋,适当移位,以保持其相互方向和拓扑关系,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分散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特点:散而有界、小而有名,方法:取舍,(4)特殊形式的农村居民地的概括,主要形式,窑洞,蒙古包,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1、圈形符号的设计,明显性:面积、结构、视觉黑度和颜色等,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尺寸:最大尺寸、最小尺寸和适宜尺寸,最小尺寸,地图用途,使用方法,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圈形符号的定位,(1)平面图形结构成面状均匀分布时,圈形符号定位于图形的中心;,(2)居民地由街区和外围的独立房屋组成时,圈形符号配置在街区图形的中心;,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居民地图形由有街道结构和部分无街道结构组成时,圈形符号配置在有街道结构的部位的中心;,(4)圈形符号配置在房屋较集中的部位的中心;,(5)对于分散式居民地,首先应判别其范围,圈形符号配置在注记所指的主体位置的中心。,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圈形符号和其它要素的关系处理,圈形符号和其他要素的关系:同线状要素具有相接、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同面状要素具有重叠、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同离散的点状符号只有相切、相离的关系。,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三)居民地的选取,1、选取指标的确定,图解法:通过样图试验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方法。图解解析法:根据制图区域实地上的居民地密度,确定适宜的面积载负量,按新编图上图形和名称注记的大小,通过计算获得居民地的选取指标。解析法:数学模型来计算居民地选取指标。,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选取居民地的一般原则,(1)按居民地的重要性选取,(2)按居民地的分布特征选取,(3)反映居民地密度的对比,3、选取居民地的方法,定出全取线选取;,按其他条件补充,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四)居民地的名称注记,1、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选取,(1)位于城市郊区并和城市连成一体的农村居民地可以选注名称;(2)当居民地成群分布,有分名也有总名时,在注出总名的条件下,分名可以选注;(3)大居民地有正名和副名时,副名可按规定选注。,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定名、定级和配置,(1)居民地的定名:以国家公布地名为主(2)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定级:确定字体、字大(3)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配置:不压盖同居民地联系的重要地物,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三、交通网的制图综合,(一)陆地交通网,1、道路的分类和分级,2、道路的选取,(1)选取道路的一般原则,重要道路应优先选取,道路的取舍和居民地的取舍相适应,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保持不同地区道路的密度对比,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各种道路的选取,铁路的选取,公路的选取,其他道路的选取,道路附属物的选取,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道路的形状概括,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1)删除,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特殊的表示手法共线或缩小符号,(2)夸大具有特征意义的弯曲,4、管线运输,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二)水上交通,(三)空中航线,四、地貌的制图综合,(一)地形图上的等高距,等高距与地面倾斜角间的关系表示为:,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二)地貌等高线的形状化简,1、形状化简的的基本原则,以正向形态为主的地貌,扩大正向形态,减少负向形态,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以负向形态为主的地貌,扩大负向形态,减少正向形态,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等高线的协调,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3、等高线的移位,(1)为保持地貌图形达到必须的最小尺寸时可进行等高线移位;,(2)为了保持地貌形态特征移动等高线;,(3)为了协调等高线同其它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同国界线的关系所采用的移位。,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三)谷地的选取,数量选取:选取谷地的数量,质量选取:谷地在地貌中的作用,1、谷地选取的数量指标,(1)按谷间距选取谷地,谷间距:相邻两条谷底线之间的距离,以mm为单位,规定:谷间距为25毫米,(2)按比例选取谷地,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选取谷地的质量指标,谷地在地貌中作用大的应优先选取,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四)山顶的选取和合并,1、选取,(1)标志山体最高的山顶必须选取,当它的面积很小时,要夸大到必要的程度;,(2)优先选取山体结构方向上的山顶,(3)反映山顶的分布密度,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2、合并,(1)独立山顶不能合并;,(2)沿山脊分布的间隔小于0.5毫米的山顶可合并;,(3)连续分布的方向一致的条形山顶、沙垄、风蚀残丘等可合并。,22:08,第五节普通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1、地貌符号的选取,(五)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的选取,(1)点状符号,(2)线状符号,(3)面状符号,2、高程注记的选取,区域的最高点和最底点,各种重要地物点的高程,迅速阅读等高线图形所必须的高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