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8-34所示。图8-34汽车发动机电子燃油分配和喷射系统框图,图2,8-35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1。电子点火系统1和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点火系统主要由与点火相关的各种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ECU)、点火电子元件(点火器)、点火线圈、高压分配器和火花塞组成,如图8-35所示。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中使用的主要传感器包括曲轴转角/转速传感器、曲轴参考位置传感器(点火参考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此外,根据进气压力传感器或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起动开关信号、空调开关信号、空档开关信号和其他开关信号,根据需要校正各种工作条件下的点火提前角。(1)曲轴转角和转速传感器:在电控点火系统中,发动机转速信号是微机读取或计算基本点火提前角的最重要依据之一,而曲轴转角信号用于计算具体点火时间。曲轴参考位置传感器(点火参考传感器):当曲轴旋转到特定位置时,例如气缸上止点或上止点前的特定角度,该传感器可以输出脉冲信号。微型计算机使用该脉冲信号作为计算点火提前角的曲轴位置参考点,并在任何时候与曲轴角度信号一起计算曲轴的具体位置。(2)点火提前角的确定在电控点火系统中,点火提前角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值。基本点火提前角:(如图8-36)、图8-36点火提前角示意图、点火提前角修正值:点火提前角修正值是指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和发动机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节气门位置、混合气空燃比、起动开关、空调开关等相关开关信号,根据一定的修正特性,对基本点火提前角进行的进一步优化修正。从而优化发动机的点火性能。嘿。嘿。(5)、(3)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通常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如图8-37所示。开环控制模式:电子控制器根据相关传感器提供的发动机工况信息,从内存中读取相应的基本提前角。(2)闭环控制模式:在控制点火提前角的同时,闭环控制模式可以连续检测发动机的相关工况,如发动机是否爆震、怠速是否稳定。图8-37开环和闭环控制模式的框图,6.爆震控制最重要的传感器是爆震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是否爆震。通常,每个发动机安装一个或两个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的安装位置:3缸发动机安装在2缸缸体的中间;4缸发动机安装在2缸和3缸气缸体之间。工作原理:爆震传感器(如图8-38和8-39所示)是安装在发动机气缸体上的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图8-38爆震传感器的物理和特性图,图7和8-39爆震传感器的结构图。如果爆震发生在发动机运行期间(主要是在低速和重负荷条件下),并且爆震强度达到某个值,则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接收提前信号,并向点火电子部件发送信号,以根据爆震强度延迟点火,直到爆震消失。爆震消失后,电子控制单元逐渐将点火提前角移动到最佳点火角,或以某一角度提前点火,直到爆震再次发生。通电时间的控制:导通角为上述闭合角,主要影响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的通电时间和点火线圈的储能,而点火线圈的通电时间和储能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图8-40爆震传感器结构图,图9,图2,当前高压配电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分电器要求点火系统不仅要提供较高的点火能量,而且要以较高的精度控制点火正时和对发动机各种工况的适应性,以提高发动机功率、经济性和减少排气污染。由分配器ECU控制的典型点火系统的框图如图8-41所示。图8-41带分配器的典型电控点火系统组成图,图10,图8-42磁电式曲轴转角传感器结构图,1。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1)传感器:磁电式曲轴转角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其典型结构如图8-50所示。11、以下三种情况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图8-43所示。这三种情况下的磁通回路为:永磁体的N极气隙信号转子气隙铁芯永磁体的S极。图8-43磁电传感器典型结构示意图。12、磁电曲轴角度传感器的检测:检查并调整信号转子凸齿与线圈铁芯之间的间隙值:用测厚仪测量,如图8-44(a)所示。该间隙的标准值一般为0.2毫米 0.4毫米。如果不是,调整方法见图8-44(b),图8-44信号转子凸齿图,图13、图8-45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图3霍尔曲柄角传感器:图8-55是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如图8-45(a)所示,霍尔元件有四个端子,其中a和b分别是电流Ig的输出和输入端子;c和d分别是霍尔电压Eh的两个输出端。永磁体的磁力线可以通过气隙垂直进入霍尔元件,如图8-45(c)中的虚线所示,或者可以通过叶片屏蔽进入霍尔元件,如图8-45(b)中的虚线所示。(2)执行机构:霍尔点火信号发生器的维护:霍尔点火信号发生器是一个主动装置,只有在输入一定的电源电压时才能工作。其结构如图8-46所示。图8-46霍尔点火信号发生器示意图。15、光电点火触发信号的工作原理:(如图8-47)发动机工作时,转盘由分电轴驱动,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转动。当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穿过狭缝并被导向光电晶体管时,当光电晶体管导通时,信号电路输出信号。分配器的每转产生3601的曲轴角度和转速信号以及660的参考位置信号(指6个气缸和4个气缸的490参考位置信号)。图8-47是光电分配器曲柄角和转速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图,图8-48是由安装在分配器轴上的转盘和安装在分配器底板上的光电信号发生器组成。信号产生由发光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和信号电路组成。转盘位于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之间,如图8-48所示。点火线圈的原理及维护:a .点火线圈的上端装有胶木罩,中心凸出部分为高压端子,其他端子为低压端子。根据低压端子的不同数量,点火线圈分为两个端子和三个端子。其内部结构如图8-49所示。图8-49普通点火线圈内部结构图。18、b、开磁路闭磁路点火线圈原理:在汽车电子点火系统中,采用开磁路闭磁路点火线圈,能量转换效率较高,如图8-50所示。图8-50开路和闭路点火线圈。19、c、点火线圈故障排除:点火线圈故障主要包括一次、二次绕组开路、短路、接地、绝缘罩破裂、泄漏。检查、试验和修理方法如下:点火线圈检查:目视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检查绝缘盖和外壳包装是否完好,周围绝缘是否泄漏。一、二次绕组开路、短路及接地检查:(如图8-51),图8-51点火线圈接地检查。20,图8-52火花塞结构,(4)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及维护:a、火花塞的工作原理:火花塞的作用是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发动机燃烧室,在其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点燃缸内混合气。火花塞的结构如图8-52所示。中心电极由镍铬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导体玻璃起到密封的作用。火花塞的间隙通常为0.6 0.8毫米,但当使用电子点火时,间隙可增加到1.0 1.2毫米,21,图8-53火花塞的结构,图8-54中火花塞间隙的测量和调整,B,火花塞电极间隙的检查和调整:当火花塞间隙不适时,使用专用测量和调整工具调整弯曲侧电极,如图8-53火花塞间隙示意图所示。火花塞间隙的调整如图8-54所示。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取消了分电器的机械动力分配方式,彻底消除了分电器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点火性能,降低了点火能量的高压传输损耗,提高了点火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目前,无分电器的电子点火方式有两种:单缸点火和双缸同时点火,如图8-55所示。图8-55每个气缸单独点火和两个气缸同时点火的示意图。23,1,单独点火模式:单次点火意味着火花塞配有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和功率晶体管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安装在火花塞的顶部,因此不仅省去了功率分配器,还使用了高压电线。因此,分电器和高压线造成的缺陷完全消除,点火性能最佳,但结构和点火控制系统复杂,如图8-56所示。图8-56单点火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化内科疑难病例诊疗案例分析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石油石化行业油气资源开发与能源转型研究报告
- 2025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球“发榜招贤”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互联网行业内容生态创新与变革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科技行业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家庭用品行业生活用品市场消费趋势报告
- 2025年云计算行业云端安全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文旅融合行业数字化旅游服务创新分析研究报告
- 疫情轮岗轮休协议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行业产业化路径与智能制造研究报告
- 基于STM32智能书桌设计
- 《北京市基本概况》课件
- 设备维保中的环境保护与能源管理
- 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护理课件
- 眼科专业视野培训教材
-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档案
- 中建室内中庭墙面铝板、玻璃安装施工方案(改)
- 中秋佳节给客户的一封信(10篇)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格
- 雨污水管道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毕业论文-线路二次电弧熄灭时刻扑捉方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