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_第1页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_第2页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_第3页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一、运动的说明1,矢量:具有现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向量:力、位移、速度、速度变更、加速度、场强、磁感应强度。2,位移和瞄准:物体沿直线单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瞄准。3加速度: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快的物体,加速度要大;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不一定为0。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其速度不一定为零。第二,均匀变速运动1,均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高灵敏度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高粘度曲线运动(平抛运动)。2、加速和减速运动:(1),加速度运动:无论加速度增大还是减小,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都相同。(2),减速运动: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则无论加速度增大还是减小,速度都将逐渐减小。3、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t=v 0 at;(仅限均匀变速直线运动);x=v0t 1/2at 2;x=t;Vt2-vt2-v02=2ax(统一加速度:从a获取“”编号;减速:a使用“-”。);X=x2-x1=x3-x2=.=xn-xn-1=at2(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初始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一秒内,两秒内,n秒内位移的比率:x1: x2: x3:xn=1: 4: 9:N2一秒内,两秒内,n秒内位移的比率:x : x : x :xn=1: 3: 5:(2n-1)通过连续等位移的时间比例:t : t : t :TN=1:(-1):(-):(-)自由落体运动:vt=gt;H=gt2h=t;Vt2=2gh4、速度图像:(1),等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2),均匀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图表线和垂直轴的交集表示初始速度的大小。直线的斜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直线倾斜时,加速度越大。图表线与垂直轴和水平轴包围的区域和位移的大小相同。三、互动1、力的分类:力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性、摩擦力、电场力(库仑)、磁力力(安培力、洛伦兹力)、分子力、核力等。其馀力根据效果命名。2,摩擦: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有弹性、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倾向。(1),静摩擦:0f静态fm(fm称为最大静摩擦)。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2),滑动摩擦:f=FN。方向与物体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反。(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可以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3,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二分法F1,F2的合力范围为:四、牛顿运动定律1,惯性:所有物体都有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与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牛顿第二定律: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性质相同的力。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4、力与反力和平衡力的异同5、机械单位制:默认单位为千克(kg)、米(m)、秒(s),其他单位为导出单位。6、公共点力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恒定的直线运动状态。(2),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7、超重和失重(1),超重:支撑物对物体的压力(或对悬挂的拉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超重。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上升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例如物体的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2),失重: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伸)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就是失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下降时,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例如物体的加速度下降或减速上升)。(3)完全失重:如果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那么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伸)为零。从现象被称为完全失重。自由落体运动,在轨道上飞行的人造卫星。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速度的方向是相切方向,速度方向总是变化的。变速运动,必须有加速度,合力必须不为零2.物体的曲线运动条件:合力不为零,方向不在与速度方向相同的直线上。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判断联合运动的基础:物体的实际运动是什么,其运动是联合运动,即直接观察到的运动是联合运动。(2)联合运动的特点:两个等速直线运动的联合运动必须是一定的直线运动;两个一次速度为零的二次连续变速直线运动的耦合运动必须是一次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均匀直线运动和均匀直线运动的结合运动可以是均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均匀变速曲线运动。两个一次速度非零的两个均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均匀变速曲线运动。4.平整折叠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等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的下落运动的联合运动。(1),偏移公式:水平偏移x=v0t,垂直偏移y=gt2-in-offset: s=,(2),速度公式:水平速度为vx=v0,垂直速度为vy=gt结合速度为v=、5.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v=;=;v=r;=2f=2n (n是r/s)。两个重要结论:同一转盘上的点的每个速度相同,同一皮带轮边上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6.向心加速度an=;an=r2;an=r;An=4 2f2rAn=v7.向心力:大小:F=m2r=m=m(2f)2 r=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半径向中心所受的力,可以是单个力单独承受或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径向方向指向中心的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分量。六、机械能和守恒定律1,操作:W=Flcos。单位是行(j)。2,功率:公式:平均功率:p=w/t;瞬时功率:P=Fv(v是物体的瞬时速度)3,重力作用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 EP=ep1-ep2物体从高到低移动时,重力做正当的工作,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当物体从低到高移动时,重力作用于阴历,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多少工作,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多少。4、动能和动能定理(1),动能:EK=mv2(2),动能定理:合力对物体执行的操作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接合=ek2-ek1合力对物体进行静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力对物体进行负电,物体的动能减少。8,机械能守恒定律:仅重力或弹性作用;表达式:mv12 mgh1=mv22 mgh2七、电场、电流1,启动方法:(1),摩擦启动:先中和后平分(2),感应启动:近动2,库仑定律:真空,点电荷公式:F=k,其中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3,电场和场强:定义表达式为E=,单位为N/C。电场强度是指在电场的某一点上,与正电荷在该点接收的电场力方向相同的矢量4、电场线:密度表大小,切线表方向;如果不封闭曲线,正电荷在负电荷处结束。绝对不相交;不存在5,电流和电流强度:I=1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导体的电阻、电时间成正比。Q=I2Rt八、磁场1,磁感应线:密度表格大小,切线表格方向;闭合曲线,从外部n到s,从内部s到n;绝对不相交;不存在2,安培定律(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方向)(1)直线电流:右手抓住电线,使伸直拇指指向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个手指指向的方向是缠绕线缠绕的方向。(2)环形电流:右手抓住环形电线,使弯曲的四个手指与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直拇指指向的方向是环形电线轴上磁力线的方向。(3)电源螺线管:右手抓住通电的螺线管,弯曲的四个手指指向通电的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伸直的拇指指向通电的螺线管上的内部磁电感方向。(从外表看,电磁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同,因此直拇指指电磁螺线管的北极。),以获取详细信息3,安培:F=BIL(供电的直线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安培力在导线的电流方向平行于磁感线时为零。安培方向:左手定律(伸出左手,拇指垂直于其馀四个手指,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磁力线通过起始心,使四个手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拇指指向通电电线的方向)九、电磁感应1,通过特定区域的磁感线的杆数称为通过该区域的磁感线通量。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通过闭合电路的磁链速度发生变化。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N指线圈中的灯数,磁通量变化)磁通变化越快,诱导电动势越大。磁通量大或磁通量变化大,诱导电动势不一定很大。即诱导电动势与磁通量大小和磁通量变化大小无关。4、交换的周期和频率:周期t,单位为秒(s);频率f,单位为her (Hz)。周期和频率互为:T=。5,交流电的峰值和有效值:有效值取决于电流的热效应。正弦电流峰值与有效值的关系:U=,I=6,变压器:变压器只能更改交流的电压,不能更改直流的电压。(1),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即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P in=P out(2),电压与灯的关系:原始线圈和辅助线圈的电压比率与灯的数量成正比。U1: U2=n1: N2(3),电流与灯的关系:原始,辅助线圈中电流的比例与灯的数量成反比。I1: I2=N2: n18、电力输送中减少损失的方法:(1)、减少输电线路电阻的方法。(2),降低传输电流。也就是说,提高传输电压。9,自觉现象:随着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其本身刺激感应电动势,称为自觉现象。磁角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阻止电流的变化。线圈越大,灯的数量越多,自感系数越大。如果在线圈中加入磁芯,磁角系数比没有磁芯时要大得多。热,物理学史1,发现重力的科学家是牛顿。“心和马”的代表是托勒密。提出“日本心脏理论”的人是哥白尼。发现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的科学家是开普勒。5、揭开“天战”的奥秘,使人类摆脱雷电现象的迷信;发现“尖端放电”现象并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