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浆的化学成分、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O2、CO2、血浆:加入抗凝剂后沉淀的淡黄色液体。血细胞比容:全血中血细胞的体积百分比。血容量,血容量:全血总量。正常成人血容量占体重循环血容量的7%8%。储存血量:储存在内脏和静脉丛中的血量。一般不参与血液循环。成年人一次失去的血液总量不超过10%,身体可以补偿。(1)颜色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颜色。(3)正常人全血比例为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4)血浆的酸碱度相对稳定,取决于血浆的缓冲作用和肺肾的调节功能。血浆缓冲液对主要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磷酸氢钠/磷酸氢钠,其中第一对是最重要的。(3)粘度是由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水的粘度为1,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这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及其在血浆中的分布。血浆的相对粘度为1.6-2.4,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5)血浆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2.成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血液中晶体物质(钠、氯)形成的渗透压。功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功能: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的血容量。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第二节血细胞1,红细胞(1),1。形态:无籽,双凹盘状,2。数量:红细胞(克/升)血红蛋白(克/升)男性4.05.51012120160女性3.55.010121101503。功能:运输血液中的O2和CO2,缓冲酸和碱物质,(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在可塑变形外力作用下通过毛细血管变形2。悬浮稳定性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可以更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这种不易沉降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原因是:个红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大,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也大,沉降慢。红细胞沉降率(ESR) 指红细胞的沉降率。正常成年男性:0-15毫米/小时成年女性:0-20毫米/小时红细胞沉降率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重叠,从而导致红细胞相互重叠。3.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透性溶液中膨胀和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阻力越大,渗透脆性越小。0.9%氯化钠红细胞的正常大小和渗透压得以维持和降低。开始0.42%氯化钠红细胞的膨胀和破裂以及0.35%氯化钠红细胞的溶血。0.35%氯化钠红细胞溶血完全。(3)红细胞形成和红细胞形成破坏的条件1。红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充足的造血原料:铁和蛋白质3。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必要因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对红细胞形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2。白细胞生理学,形态学:无色核,球形数:4.010.0109/L病理状态下,白细胞计数增加:急性感染,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吞噬和消化0.5-5%,组胺释放抑制,嗜碱性粒细胞0-1%,组胺和肝素淋巴细胞释放20-40%,T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免疫,白细胞分类和功能,3,血小板,(1)核的形状和数量2.特征:血液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血清:凝血后沉淀的淡黄色液体。血浆: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沉淀的淡黄色液体。想想血清和血浆的区别?目前有14种凝血因子(1),包括除前激肽释放酶和大分子激肽原以外的12种。(3)凝血因子的特征FIV是钙离子除Ca2外,其余为蛋白质,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活化后具有蛋白水解酶功能。(3)除组织因子外,新鲜血浆中存在其他凝血因子,肝脏中合成F、VII、IX、X,需要维生素K参与。(4)凝血因子激活后,在因子右下角标记“A”。4.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联系与区别。区分: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是FXII,所有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来自组织的组织因子FIII。在接触:以产生FXa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成为相同的途径。2.抗凝血系统:1。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是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抗凝血酶可与FIXa、FXa、FXIa、FXIa和凝血酶联合使其失活。肝素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结合以增强抗凝血酶的抗凝血作用。它还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剂和其他抗凝血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抗凝的应用:血液保存时经常加入柠檬酸钠进行抗凝。促凝:术前注射维生素K,促进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素和血管生成素的合成,防止术中和术后大出血。3、纤维蛋白溶解,第4节血型和输血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