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战争?,5200多年历史中大小战争:14500多次2.8次/年近2000年无战争的日子:58天战火中丧生:36.4亿人毁灭的财富:可铺宽150公里、厚10米的金带,环地球一圈。据邵锡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东南大学学报958期,统计数字,单元结构,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影响),(原因),(经过),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产生垄断组织。2.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3.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8701913年各大国工业发展状况,18801913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材料二:英德法美比较,请回答:,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矛盾的实质是什么?,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不平衡,(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1.欧洲列强间的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主要矛盾,(1)法德矛盾,铁血宰相俾斯麦,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与洛林予德国法国付出五十亿法郎赔偿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2)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毕洛夫,(3)英德矛盾,A.“邻国”指谁?德国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B.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C.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殖民地。,经济实力增强,导致英德矛盾激化。,英、法;,海外殖民地。,英德矛盾(为什么?),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协约国,同盟国,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2.两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欧洲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后来有27国参战。,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后来,有4国参战。,(三)疯狂的扩军备战,新式武器有:,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一战德国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四)萨拉热窝事件,1.“巴尔干火药桶”,阅读教材“巴尔干火药桶”相关内容,分析: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该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但也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俄奥矛盾(主要原因)。,(3)地理位置重要。,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2.萨拉热窝事件(1914.6),普林西普(1894-1918),塞尔维亚爱国青年,1914年6月行刺斐迪南大公,事后被捕入狱判20年徒刑。1918年在狱中病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在他当年埋伏站立的地方用混泥土嵌下一双脚印。,我们要消灭祖国的敌人!,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宣战,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地区性战争,欧洲战争,世界大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问题探究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3.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4.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课堂小结,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PK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PK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PK奥匈,(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线,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西线,东线,南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军队,巴尔干地区,塞军奥匈军队,决定意义:西线,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左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施里芬及其计划,(1)第一阶段:1914(2)第二阶段:1915-1916(3)第三阶段:1917-1918,(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大战的第一阶段1914年,1、西线:,德法,马恩河战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巴黎,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撤职。,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德国陷入长期两线作战。,西线进入相持阶段,马恩河战役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2、东线:,(1)交战双方:,(2)主要战役:,(3)结果:,俄德俄奥,东普鲁士战役加里西亚战役,东线进入相持阶段,3、南线:,(1)交战双方:,奥塞,(2)结果:,奥退出塞,4、远东及其它地区:,日本参战,?1914.9对德宣战1914.11入侵中国,思考:大战第一阶段的战局如何?,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陷入持久阵地战,(2)大战的第二阶段1915-1916,1、东线: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2、西线:1916(最关键的一年)(1)凡尔登战役1916.2月21日12月19日(2)索姆河战役1916.611(3)日德兰海战1916.5.31-6.1,巴黎,碾碎法国的磨盘。“让法国人把血流干!”,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因毒气弹失明的英国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时间:1916年5月底双方:英-德军舰:250艘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封锁,英国仍然掌握着制海权,是一场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国为打败英国的海上封锁发动日德兰海战(1916.5.31-6.1),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双方参战兵力:英舰151艘,德舰110艘。战斗中双方主力并未进行决战。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伤亡680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伤亡近310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飞机、飞艇毒气弹,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战役,坦克,日德兰海战,最大的一次海战,潜水艇,1916年5月底,1916年6月,(3)大战的第三阶段(19171918),1、美国参战1917年4月,2、中国加入协约国,3、俄国退出大战,1战争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十分紧张2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3直接: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4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5防止社会主义革命的扩散6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美国参战原因分析,根本原因,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美国参战对二战局势有何影响?,(2)在军事上、财政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1)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3)俄国退出大战,原因:,表现:,1918年3月,德俄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工人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进攻失败:1918德国发动5次进攻,(2)开始瓦解: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3)宣布投降,4、同盟国集团崩溃的过程,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