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答辩PPT模板.ppt_第1页
研究生答辩PPT模板.ppt_第2页
研究生答辩PPT模板.ppt_第3页
研究生答辩PPT模板.ppt_第4页
研究生答辩PPT模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研究,研究生:导师:李建新教授,2009级研究生毕业答辩,Contents,研究背景,1,研究目的与内容,2,结果与讨论,3,结论,4,研究背景,含油废水是指一类含有脂(如脂肪酸、皂类、脂肪和蜡等)及各种油类(如矿物油和动植物油等)的废水。,石油工业,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机械制造加工业,运输工业,餐饮业、纺织工业等,含油废水,含油废水中存在着硫化物、有机酚、氰、细菌、固体颗粒和破乳剂、絮凝剂和杀菌剂等化学药剂,甚至还含如砷、铬等对人体有毒的元素,如果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性难题:含油废水治理的迫切性,因此,含油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油田可持续开发,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单位:mg/L),注:1.1标准分级第一级指所有新建、扩建、改建企业;第二级指所有现有企业。1.2标准分类全国石油开发企业分为二类:I油田II气田,高含盐油田。,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发展趋势:多级处理集成技术,本课题组设计电催化膜,利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强化膜分离过程-两者有机耦合,实现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新型水处理过程,设计思路:将电催化氧化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制备高抗污染电催化膜材料,实现膜材料的多功能化以及无污染操作;电催化膜反应器:以具有导电性的微孔炭膜为基膜,负载纳米催化剂(如TiO2)制备电催化膜。以管式电催化膜作为阳极,辅助电极为阴极,分别经导线与电源相连接,构成电催化膜反应器(如下图);“干净水”通过负压进入管内侧,在低电场下电催化膜产生羟基自由基等氧化剂能够使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或CO2和H2O,实现了该过程的高效分离,同时赋予电催化膜自清洁功能,提升膜抗污染能力,实现膜分离过程的无污染操作。,电催化膜主要技术特点1)催化氧化与分离双功能2)实现过程可控氧化,电催化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探索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油水的最优条件,具体为考察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停留时间、料液pH和温度等参数对处理效果(抗污染性能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的影响,并找出最优条件。根据各因素对膜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对其动力学进行研究,建立电催化膜反应器动力学模型。,研究目的,考察在不同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停留时间、料液pH和温度处理不同浓度的油水时,膜抗污染性能及处理液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情况,结合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找出最优条件,并考察在最优条件下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不同浓度含油废水的效果、能耗和催化效率通过电催化膜反应器在最优条件下处理液COD随着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内容,1稳压电源2导线3阴极4电催化膜5料液槽6真空表7蠕动泵8透过液出口9阀门,实验装置,结果与讨论,第一部分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6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电极间距为20mm、30mm、40mm、50mm、60mm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一、电极间距的影响:,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6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电解质浓度为1g/L、5g/L、10g/L、15g/L、20g/L和30g/L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三、电流密度的影响,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pH=6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电流密度为0.104mA/cm2、0.208mA/cm2、0.312mA/cm2、0.416mA/cm2、0.624mA/cm2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四、停留时间的影响,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6和温度25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停留时间为0.45min、0.9min、1.8min、2.8min和3.8min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pH为3、5、6、7、9和11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五、pH的影响:,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和pH=6,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温度为0、10、15、2025、30、35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六、温度的影响:,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七、参数的优化及最优条件下处理含油废水的能耗及效率,根据单因素实验分析结果,对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pH和温度四个因素自变量进行4因素3水平优化设计实验。利用DesignExpert7.0软件设计的实验因素水平,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和预测结果如下:在电极间距为43.1mm、电解质浓度为14.3g/L、pH为6.3和反应温度为32.5,并在电流密度为0.312mA/cm2,停留时间为3.8min,模型预测处理浓度为200mg/L含油废水时,溶液COD去除率为98.75%,实验结果为97.54%,二者吻合较好,回归模型方差分析,Y=97.56+1.11A-0.85B+3.62C+1.84D+0.25AB+0.91AC-1.03AD-0.46BC-0.34BD-0.13CD-1.43A2-3.71B2-6.50C2-1.70D2,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浓度为200mg/L、400mg/L、800mg/L、1200mg/L和2000mg/L,溶液COD去除率、运行3h后通量的情况、能耗和催化效率,第二部分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动力学研究,当TiO2/炭膜作为阳极被电场激发时,吸收足够能量的二氧化钛发生电子跃迁,分别产生价带上的空穴和导带上的电子,如(1)式,(1),二氧化钛表面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分别于表面吸附的H2O和O2结合生成OH,O2-,HO2和H2O2等活性自由基,如(2)(6)式,用于污染物的氧化。,(2),(3),(4),(5),(6),理论依据,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被上述的活性自由基转变为CO2和H2O,或者易生化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式(7)、(8),R+OHadsCO2+H2O(7)R+OHadsR(8),电催化氧化含油废水降解的动力学方程如(9)表述,(9),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性质非常活泼,寿命很短。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以后,活性自由基的浓度可以认为恒定,将k1与OHadsm合并为一项:,(10),假设含油废水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即n=1,反应速率方程为:,(11),ln(C/C0)=-kt,经积分变换,得,在电极间距为43.1mm、电解质Na2SO4的浓度为14.3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为6.3、温度为32.5,考察含油废水初始浓度为200mg/L、600mg/L、1000mg/L条件下,电催化膜反应器降解含油废水时,溶液COD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油水初始浓度条件下,溶液COD去除率随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到ln(C0/Ct)与时间t的关系图,并进行动力学回归,得到相应的关系式。,通过对不同油水初始浓度下,lnk与lnC0的曲线进行拟合,求出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与溶液初始浓度C0的关系式:lnK=-1.9078lnC0+6.0194,在最优参数条件下,电催化膜反应器在降解低浓度含油废水取得很好的效果,如降解200mg/L的含油废水时,溶液COD去除率达到97.54%,能耗仅为0.75KWh/m3,催化效率为3.30KWh/kgCOD。此外,在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2000mg/L时,溶液COD去除率可达75%,能耗为4.05KWh/m3,催化效率为2.30KWh/kgCOD,相比于传统的电催化氧化技术其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电催化膜反应器降解含油废水最佳条件为:电极间距为43.1mm、电解质浓度为14.3g/L、pH为6.3、反应温度为32.5,电流密度为0.312mA/cm2,停留时间为3.8min时,模型预测电催化膜反应器降解浓度为200mg/L含油废水时,溶液COD去除率为98.75%,实验结果为97.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