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训练课件.ppt_第1页
电工技能训练课件.ppt_第2页
电工技能训练课件.ppt_第3页
电工技能训练课件.ppt_第4页
电工技能训练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培训,1安全用电,随着电气应用的扩大,以电气为媒介的各种电气设备在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家庭生活的同时,因用电而引起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 因此,要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掌握通常的触电防护技术。 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本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触电、电火灾、电压异常上升导致的电气设备损坏等,对电气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尤其是触电和电气火灾的危害最严重。 触电直接导致人身伤害、死亡。 静电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1.1人身安全、触电是电流能量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和电击两种。 1.1.1电击电流严重干扰人体通过,严重干扰人体正常生物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致命危险性越大,危害生命。 通过人体的电流一般交流在15mA20mA以下,直流在30mA以下,对人体的危害较轻,超过上述数值对人体造成危害。1.1.2电伤:电伤的分类:电伤有烧伤和电烙伤两种。 烧伤是电热效应烧伤人体皮肤、皮下组织、肌肉以及神经。 烧伤可引起皮肤发红、起泡、烧焦和坏死。 电烧伤是电流机械和化学效应对人体触电部位的外伤,通常是皮肤表面的肿物。 1.1.3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触电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流路径、电流性质及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其中,通过人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是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 (1)电流的大小,(2)电流的类型,(3)电流的作用时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致命的危害越大。 根据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和人体表示的状态,商用频率交流大致分为感觉电流: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3mA种。 脱离电流:是指人体触电后自身能够脱离电源的最大电流(10mA )。 致命电流:是指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mA )。 工频交流的危害性大于直流。 交流主要瘫痪神经系统,难以自主脱离。 4060Hz的交流被认为是对人来说最危险的。 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降低。 当电源频率超过2000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显着减少,但高压高频电流仍对人体具有危险性。 人体触电,电流流过的时间越长,生命的危险性就越大。 据统计,在触电1-5min时急救,90%有良好效果,10分钟内60%为救命率,超过15分钟希望减少。 触电保护器的主要指标之一是额定切断时间和电流积小于30mA.s。 实际产品一般为额定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因此不足30mA.s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 (4)电流通路,(5)人体阻力,(6)安全电压,电流可能通过头部使人昏迷通过脊髓而瘫痪;通过心脏时心跳停止,通过血液循环中断的呼吸系统时窒息。 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手到手、从手到脚是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脚到脚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 人体的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皮肤干燥时一般为100K左右,有湿气时会下降到1k。 不同人体对电流的敏感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敏感,女人比男人敏感。 患有心脏病的人,触电后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安全电压是指在人体上没有安装防护设备时,不会接触带电体而受到触电或电损伤。人体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产生有害效果,触电的形式通常是人体的两个部分同时接触带电体,这两个带电体之间存在电位差。 因此,在电击对策中,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没有危险的范围内,将人体接触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国家标准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或额定值,这些额定值指交流实效值,分别为42V、36V、24V、12V、6V等几个。 1.1.4常见触电原因,人体触电的主要原因有两种: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体和步进电压。 直接接触分为单极接触和双极接触。 (1)单极触电人站在地面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某部位接触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极触电。 (a )中性点直接接地(b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单相触电_57347; 一般来说,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比非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危险性大。 (2)双极型触电双极型触电是指人体的2处同时接触同一电源的双相带电体和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高压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引起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向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 由于两相触电对人体施加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无论电网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触电的危险性最大。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3)阶梯电压感电带电体接地后,电流流入大地,以接地点为中心,在半径20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 将两脚之间(以0.8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阶跃电压Uk,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阶跃电压触电。 在高压故障地和流过大电流的接地装置附近有可能出现高阶跃电压。 离接地点越近,两脚的距离越大,步进电压值越大。 一般10米以上没有危险。 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高压电弧触电、高压步进触电、残馀电荷触电、残馀电荷触电是指人接触具有残馀电荷的设备时,具有电荷的设备向人体放电的触电事故。 设备中存在剩馀电荷,通常是因为检查人员在检查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缆、电力变压器以及大容量电机等设备时,在检查前后没有充分放电。 1.1.5防止触电的触电事故有以下原因: (1)缺乏电气常识,接触带电的导线。 (2)不遵守操作步骤,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部分。 (3)电气设备管理不当,导致绝缘破损,发生漏电,人体接触漏电设备的外壳。 (4)高压线落地,阶梯电压对人体造成损伤。 (5)检查中,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接线错误,造成触电事故。 (六)人体有雷击等其他偶然因素。 如何抢救触电,1.1.6安全用具,常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棒三种。 1 .绝缘手套2 .绝缘靴3 .绝缘棒由绝缘性能好的特殊橡胶制成,有高压、低压两种。 操作高压隔离开关和断油器等设备,在带电运行的高压电器和低压电器上工作时,预防接触电压。 用绝缘性能好的特殊橡胶做成,高压或低压的电气设备带电操作时,防止阶梯电压给人体带来损伤。 又称绝缘棒、操作棒或拉杆,由电木、橡胶木、塑料、环氧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 主要包括:(1)作业部、(2)绝缘部、(3)握手部、(4)防护环。 1.4电气安全技术,1、绝缘、屏蔽和间隔是最常见的安全措施,1、绝缘防止人体接触,绝缘物密封带电体。 瓷器、玻璃、云母、橡胶、木材、橡胶、塑料、布、纸、矿物油等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失去绝缘性能,强电场会破坏绝缘性能。2、屏蔽采用隔断、护照、护罩、外壳门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断。 电气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需要屏蔽。 无论高压设备是否绝缘,都必须采用屏蔽。 3、间隔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 沥青不仅能防止接触带电体或过于接近带电体,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易于操作的作用。 低压作业时,最小检查距离请控制在0.1米以下。 2、接地与零接地、接地是指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路带电部分的某一点与大地的连接,电气装置或其他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的某一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称为接地。 另外,保护接地是指为了防止电气设备没有露出的导电体的意外带电引起的危险,使该电气设备通过保护接地线与埋入地下的接地体紧密接触。 因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接地。 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接地。 在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 保护零件是电气设备在正常状态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连接。 应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壳同时接地并连接到零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在零线电路中不允许设置保险丝和开关。 3、为了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确保发生故障时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请尽量安装漏电动作保护器。 设备和线路漏电时可以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附带热水器的插头),4,强化绝缘,强化绝缘采用双重绝缘,或者增加整体绝缘,保护绝缘体防止通常的绝缘破坏后的触电。 注意事项1、请勿随意摆弄或修理电气设备。 2、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盘、配电盘、斩波开关、开始按压、插座、锁存器及导线等必须完全保持,不得破损或露出带电的部分。 3 .使用铜线等代替保险丝,为了防止短路时电弧或保险丝熔断而受伤,必须完全保持开关盖面。 4 .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保护导线免受磨损和断线的影响。 5、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应设置漏电保护器。 工具箱防护性地接地或接地为零,移动工具时请佩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板上,以免拉伸导线。 6、雷雨天,不得进入高压电柱、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米以内。 遇到高压线断线的,周围10米以内,禁止人员进入的已经在10米以内的话,应该单独或者从危险地带出发。 1.5电子设备操作安全,电气设备、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以及通常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气设备可能会引起火灾。 其原因是电气设备的不当选择、线路的经年修理、绝缘老化引起的短路、电力使用量的增加、线路的过载运转、维护不良引起的接头松动、电气设备的灰尘、湿气、热源接近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着火物和通风放热障碍等。 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例如,在干燥灰尘少的环境中,可以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湿气和灰尘多的环境中,必须采用密闭型的易燃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气火灾,注意线路电气设备的负荷不要过高,电气设备的设置位置不要过于接近可燃物,电气设备有无异常,防潮等。 1.6触电急救和电气消防,1.6.1触电现场急救1 .尽快将触电者从电源上拆下(1)触电现场离开开关或者没有切断电源的条件时,救护人员可以站在干板上,单手抓住衣服从电源上拉出。让触电者离开电源,(2)当触电发生在最前线和大地之间时,用干燥绳把触电者的身体从地面拉开,或者用干燥板把触电者与地面隔离开来切断电源。 (3)手边有绝缘导线时,先将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触电者接触的带电体接触,对地短路该相电源。 (4)使用手边的刀、斧、锹等带绝缘柄的工具,也可以切断或撬动电线。 也可以拨开触电者身体的电线,用干燥棒、竹竿等从触电者手中拨开电线。 触电急救,2 .不同情况的急救(1)触电者神智尚清楚,但应感到头晕、心悸、冷汗、恶心、呕吐等,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触电者的神智会醒来或昏迷。 应该安静地睡觉休息,请医生抢救。 (3)触电者无意识,有呼吸心跳。 在请医生的同时,必须进行人工呼吸。 (4)触电者呼吸停止,但心跳残留,应实施人工呼吸的心跳停止,呼吸残留的,应采用胸外心脏压迫法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应并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压迫法进行急救处理。 操作顺序如下: (1)首先将触电者仰起,取下领子、围巾、紧身褡等,去除口中的粘液、血液、食物、假牙等异物。 (2)尽量使触电者的头向后倾斜,仰着鼻孔,伸长脖子。 救护人员一只手握住触电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打破了触电者的嘴。 救护人员深吸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嘴呼气,鼓起胸膛后,救护人员换气,放松触电者的嘴鼻,自动呼气。 像这样重复,吹2秒钟的气,放松3秒钟,约5秒钟重复1个周期。 (3)打气时要捏住鼻孔紧贴嘴巴,以免空气泄漏,放松时要让触电者自动呼吸。 (4)触电者闭上牙齿不能撬开时,采取从口向鼻子吹气的方法。 (5)给身体虚弱的人和孩子打气时,请用力不要让肺泡破裂。 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头部后屈,捏鼻子割口吸气,吸气,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阻力,阻力叫电阻器,其最基本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 电阻器由符号r表示,最基本参数是标称电阻值、额定功率和误差。 1电阻器,3.1电阻容器部件,常见电阻器,电阻器外观,卡电阻器,卡列,卡电阻器,卡列,电阻网络,光电电阻器,电位器(可变电阻器),标称值通常是指附加在电阻器上的电阻值。 电阻值的基本单位用“”表示欧姆(简称欧元)。 在实际应用中,千欧(k)、兆欧(m)、吉欧(g)、太欧(t)也经常被使用。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k=1031 m=1061 g=1091 t=1012、1.1标称值,额定功率是指电阻器在交流或直流电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大气压下和产品基准所设定的温度下)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即最高电压和最大电流的积) 电阻器的额定功率值也有标称值,一般分为1/8W、1/4W、1/2W、1W、2W、3W、4W、5W、10W等,其中常用1/8W和1/4W的电阻器。 1.2额定功率、电路图中,电阻器的额定功率显示在电阻器的图形符号上,如下图所示。 电阻器的公称值用数字和文字直接标记在电阻器上,其容许偏差用百分比表示。 1.3.1直接标准法、电阻器的公称值和允许偏差值用数字和文字符号法按一定规则显示在电阻器上。 R-欧姆K-千欧姆M-兆欧姆G-吉奥特T-泰勒姆,1.3.2文字符号法,例如,6R2J表示该电阻标称值为6.2,容许偏差为5%的3K6K的电阻值为3.6K,容许偏差为10%; 1M5表示电阻值为1.5M,容许偏差为20%。 普通电阻器用四色环,精密电阻器用五色环表示。 电阻体靠近引线根部的一端的轴环是第一环,远离电阻体根部的一端是最终环。1.3.3色环标记法,颜色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第四环电阻值的第一位电阻值的第二位为10的n次方误差棕111-红222-橙333-黄444-绿555-蓝666-紫777-灰色888-白999-黑000-金-0.10.05银-0.010.10无色- - 、与颜色对应的数字语义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