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入研究高考卷备考复习方向明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卷浅析,要点:对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的基本认识与评价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解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启示,一.对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的基本认识与评价,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变化是“颠覆性”的,难易考虑又是人性化的,1、试卷充分体现了当下背景特点及其要求,2017年高考语文学科面临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复杂而多变,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特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考试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原则,遵循“新课程标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及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因此,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全面而较好地体现了“2017年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精神,试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彰显了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真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试卷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理念,“大语文”教育强调实行校内外联系、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渗透、文情理统一、教学做合一、德智体和谐发展。“大语文”的观念,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社会处处有语文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层度的加深、人文化更加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可以认为,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及其应用。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而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从现代文阅读的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选材,到古代诗文阅读鉴赏,再到语言文字运用及作文,无不处处体现了这种结合,真正落实了“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思想。,3、试卷是一套“有温度”的试卷一是试卷取材活生生的生活,让考生有亲切感、熟悉感,有利于减轻考生考场上的紧张情绪。二是试卷处处体现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对比2016、2017两年的试卷发现,2016年全卷8850余字,2017年全卷8500余字,总阅读量并未“大幅度”增加,而且文言文由2016年的约740字降低到2017年的约580字,暗中减轻了考生的阅读负担,语言文字运用的五个题,也明显降低了难度。尤其是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幅降低,命题意图在所给文字里已经说得十分显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4、试卷侧重于“用语文”,而不是“学语文”的考查,“学语文”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所系,学得好不等于会运用“用语文”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所系。因此,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从选材到设题,都十分重视对考生运用语文思想、知识、方法及解决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18、19、20、21等题,就是这样的范例。,5、试卷侧重于“人文精神教育”落实情况的考查,在“立德树人”总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不断深入人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和2017考试大纲修订与调整的大背景下,试题充分发挥高考选拔和育人的直接载体的功能,整体设计做到了春风化雨,引导、推动考生领会、接受命题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从作文看,作文切近社会热点,注重价值引领;接地气、有生气,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恢复高考对我国教育和整个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以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这一命题思路正是高考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价值的体现。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人人参与“高考”,但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思考和梳理过,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每位考生都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广阔的空间里写作。,从阅读题看,阅读试题既深度关注现实,及时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又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期待。以“留住乡愁”、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为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体验生活、思考社会进步。,从选材看,试卷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名句默写中,荀子劝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呈现出了自省好学、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文言阅读中,以古人的高风亮节感染考生。许将为官有方、护国有节、勤政爱民。这些古人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楷模,在当下也是立德树人的榜样。,从材料主题规划看,在材料主题规划方面着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融入现实。实用类文本阅读“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的变化,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融入历史、文化、考古的因素,强调中华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从文化传承看,试卷突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母体,民族进步的基石。试卷论述类阅读文本关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议事亭、乡村的入口、祭祀场所”,包涵礼仪、孝道、乡治等优秀文化在古代基层社会结构中的深沉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活力依然,根源在于其思想精髓总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试题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体现时代精神。,1、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变化巨大具有颠覆性首先,试卷结构调整力度很大。取消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的选考,改为均必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三类文体阅读调整到一个板块内集中进行考查,分为(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单元;古代诗文阅读的三个单元虽仍合为一个板块进行考查,却从过去现代文阅读的“夹缝”中独立出来,其独立性和边际性更加显豁。,二.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解析,其次,题型变化也十分突出。选择题增加幅度大,主观题减少,其中单选题增加了二道,多选题增加了一道,总分值增加了11分,主观题的分值相应减少,考试成绩的区分度会更明显;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第三道题(19题)由以往考查“衔接”“连贯”,改为考查具有很强文化味的“得体”,突出“大语文”“使用语文”的特点。,第三,考查内容及选材更加契合时代精神。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等文件精神要求,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全面的,不存在可或缺的素养,因此,考查语文素养应该是全面考查,取消“选考题”即是这一精神的体现。综观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三套试卷,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的小说与散文体裁都考到了,其中实用类还一反“传记”主打的“惯例”,选取了相关内容的多则新闻材料来考查,突出了“考纲”“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的要求。,2、全卷“文化味”十足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强调,“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这个要求在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从论述类文本的“乡愁”、散文阅读的地域兼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新闻材料的“博物馆文化”,到古代诗文阅读的优秀传统精神追求,再到语言文字运用考查故事化的成语、汉语言语的得体,直至作文题“高考”,无不透出浓浓的中华文化味。,3、考查点全面而又有侧重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分析,应该说,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切切实实落实了“考纲”要求,体现了“考试说明”精神,扎扎实实承担起了高考试卷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与引领中学教学的“双重职责”。,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树立“生活即语文”的观念。语文教学必须从以教课本为中心,转变到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使用语文,用语文的思想、方法去认识、感悟和表现生活为中心。,三.2017年高考语文卷的启示,其次,立德树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情怀,健康阳光的心态,自觉传递正能量,必须成为语文教育者的自觉。比如,关于“高考”的话题,平时见诸媒体,尤其是一些所谓专家的“高论”,往往是负面说法居多,学生也总是抱怨连连。平心而论,这对“高考”是不公平,也不公正的。今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材料对“高考”有这样的评价性提示“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然是在引导考生以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看待和思考“高考”问题,不理解这样的用意,作文是要吃亏的。,第三,语文高考备考必须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全面性问题。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只盯着过去贵州考区所考试卷模式反复练,而应依据“考纲”要求和“考试说明”精神,凡属语文学科素养方面的知识、能力,都要进行复习、训练。因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题型,不意味着下一年一定考或不考,反之亦然。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前几年只考小说,今年全国卷仍然考小说,全国卷、全国卷却考散文。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语文备考复习不能“押宝”!,二是文化性问题。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说明中所述“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并不仅止于“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而是对文化氛围、文化基因、文化积淀与素养作全方位、系统化的呈现与考核,尤其重视对文化素养的行为化考查、生活化验证,因此,语文教学与备考复习都要有“大文化”观念。全国卷从卷首到卷尾,满卷充盈着文化味,处处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只是考查了一个古代文化常识题那么简单,尤其是重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考查人文素养,如19题。,三是时政性问题。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政治家的敏感与哲学家的思辩素养,尤其要自觉地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爱好时政、思考时政,并以健康阳光心态陈述己见的良好习惯。比如今年全国卷作文题所提供的12个关键词,其中大多数与时政有关,如果平时对时政不关心,不思考,可能就很难写好这篇考场作文了。,四是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问题。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层度的不断加深,尤其是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的中国人,也必须要与时俱进,重塑我们的民族心理与品格。语文学科教学及备考复习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养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形成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品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郎平率美国女排阻断了中国女排的冠军梦,媒体、网民大加挞伐;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羽毛球“王子”林丹“铩羽而归”,媒体、网民鲜见微词,更多的是理性的理解,甚至为他的尽力而为的精彩表现点赞,赴港澳“精英代表团”里有他一员。我们得思考,仅仅时隔八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四是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问题。习近平在会见中国里约奥运体育代表团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永远争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全球第二,是一个大国了。但我以为,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最关键的应该是国民心理与品格的大国化全球视野、理性思考、自信包容等等素质。2017年全国卷的作文题,正是在引导考生朝大国国民方向发展:敢于并善于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全国卷的作文题其实也是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不管是发声还是讲故事,都要立足家国,放眼全球。,五是教师的备考功夫问题。过去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可能给学生“一碗水”。习近平则认为老师应该像汨汨泉涌的潭水。从2017年高考语文卷来看,老师是要做足备考功夫,才可能带领学生夺取高考胜利。建议高三教师进入高三备考复习之前,认真深入地研究近三年的三套全国卷和北京卷,会有惊喜的。,第四,学校应该与时俱进,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电视芯片专业知识培训班课件
- 房屋拆迁补偿合同
- 电脑内部课件设置
- sac考试内容及答案
- 电缆辅材知识培训总结
- 高级礼仪培训师课件
- 高空车电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焊机电缆知识培训总结
- 北京的cad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洋工程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WJ30059-2023军用爆炸品设计安全技术规程
- 现代写作教程全套课件
- 双溪课程评量表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 建筑施工现场常用机械设备用电功率表
- 绿化苗木供货合同范本
- 竖井风管安装施工方案(共10页)
- 三标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