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复习PPT参考课件_第1页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PPT参考课件_第2页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PPT参考课件_第3页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PPT参考课件_第4页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PPT参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复习课),2,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关于记:,满井游记,3,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二、生字词三、重点实词四、重点虚词五、古今异义词六、一词多义七、词类活用八、通假字九、特殊句式十、文章内容理解,4,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5,二、生字词,篁()冽()坻()屿()嵁()佁()俶()翕()邃()龚()参差()()差互()悄怆()(),hung,li,ch,y,kn,y,ch,x,su,gng,cn,c,c,qio,chung,6,三、重点实词,隔篁竹如鸣佩环伐竹取道水尤清冽为坻为屿为嵁青树翠蔓,成林的竹子发出声音这里指开辟特别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茎蔓,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照映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曲折,8,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或现或隐相互交错能;源头空虚,寂静忧伤的样子;深凄清留,停留离开随从,9,四、重点虚词,之心乐之(它,指上文“如鸣佩环”的水声)乃记之而去(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物)其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那种)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指溪水的),10,以全石以为底以(为):把(作为)卷石底以出以:相当“而”,表承接,不译。以其境过清以:因为而记之而去(表顺承,不译。)隶而从者(表并列,不译。)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不译。),11,五、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闻水声(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可以)隶而从者(古义:随从今义:奴隶,隶属),12,六、一词多义,1、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3、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13,4、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隶而从者(跟随)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6、见下见小潭(发现)明灭可见(看见),7、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同游者(游览),14,七、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5,5、日光下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6、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7、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8、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16,9、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10、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11、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7,九、特殊句式,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倒装句,18,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补叙同游者,隔、闻、伐、取、见,谭水:清澈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幽深冷寂,移步换景,特写镜头,寓情于景,形象比喻,孤凄悲凉,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19,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20,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二、翻译下列句子。,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21,十、文章内容理解,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22,2、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四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23,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用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的方法,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景物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24,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25,5、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26,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27,6、用原文句子填空。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中写鱼儿动态、静态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似与游者相乐。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8,4、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实为写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鱼水,29,5、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文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6、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四、课文赏析,30,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三、重点句子,3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时而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时隐时现。,三、重点句子,3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三、重点句子,33,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B,34,2、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B、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表面写水,实写游鱼,阳光等。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B,35,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的这篇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B本文寄寓了作者自己的不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