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PPT精选文档_第1页
布依族.PPT精选文档_第2页
布依族.PPT精选文档_第3页
布依族.PPT精选文档_第4页
布依族.PPT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民族历史,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依族少女“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2,二、饮食,主食多以大米为主。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布依人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3,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做菜。,4,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便当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5,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还有农历的六月六,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6,三、宗教信仰,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月选兔日或虎日开祭,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餐,以祈望丰收,全寨平安。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许多祭日,要祭山神,树神等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要祭祀。,7,四、节日,布依族传统节日除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个别地方有撒秧粑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过汉族节日。,8,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9,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10,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传有一家三个亲姊妹同嫁在一个寨子里,日子过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孙,三家的外孙们听说后都争着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外公说,在三月初三那天,你们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带到寨子路口,看谁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谁家去。这天,大女儿家炸了油团,二女儿家打了糍粑,三女儿家做了五色糯米饭,外公来到寨口,把三家的东西打开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他最喜欢,于是就先去了三女儿家。从这以后,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11,牛王节相传为“牛王菩萨”生日,当天要让牛休息。一些地方用黑糯米面粉或白糯米面粉染黑后掺水拌和,将牛角涂黑,然后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看到自己的影子,使之知道犁田工作即将结束,再加上一把劲便可休息。有些地方不用黑面粉而用石灰浆把牛角涂白。相传为“龙王”晒龙袍日,当天富裕人家把好衣物拿到屋外晒。一般人家都做糯米饭或糯米粑吃,老年人饮酒讲故事,年轻人到山坡草地上唱山歌。“撒秧粑节”为西凉乡布依族特有的节日,,时间订在每年撒秧(谷雨)后的申(猴)日。当天各家带粽子,酒肉,香烛纸钱到田边祭供菩萨,祈求风调雨顺,灭绝害虫,五谷丰收。,12,五、民族服饰,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13,14,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15,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晴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16,六、礼仪习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17,七、民族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18,生产禁忌他们在生产活动中,诸如诀择垦荒、建房、出猎等,常要杀鸡占卜,如占的结果呈现凶兆,便十分忌讳,往往要改变行动,顺从“神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一般不从事生产劳动,有“正月初三以前不动土,十五以前不动刀”之说。正月二十日“天乾地露”忌出门、忌做活路,阳雀(候乌)韧叫时不出工,“红熬日”、“戍日”、“甲子日”忌出行,不生产。四月初八,相传是牛的生日,这一天禁忌动土耕种,尤其忌讳驱牛干活。,19,在布依族的生产实践中,还有闻春雷辍耕的禁忌习俗。认为雷声是天神对下界的警告,晴天响雷尤为不祥,故闻雷必辍耕,所忌时间因地而异。一般是每年头次闻雷声三天内不耕作。有的甚至连忌七天。第二次起逐渐减少到两天或一天。牲畜在布依族的生产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大牲畜生产后,主人家要在门外插上用红纸剪成的小三角旗,让外人知道已有“喜财“,提醒人们不要乱闯进家。如果有非接待不可的客人时,就请客人帮忙喂幼畜,认为这样以后就可以消除“邪气”对牲口的影响。,20,日常生活禁忌在布依族的社会生活中,于家居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禁忌事项。在家居生活中,布依族的房屋大多数分为三间、五间,也有七至九间的。不管是几间,一般都以中间的那间为堂屋,堂屋是最神圣的地方,多用来接待客人和供奉祖宗,忌讳产妇走过堂屋。正堂设有神龛,神龛下方只限安置一张供奉祖宗的四方桌,禁忌其它杂物堆放于此。有的还禁忌妇女住在楼上,尤其是忌外来的已婚妇女住在楼上,说是怕冲犯了祖宗。,21,生小孩或重病,须在门前挂一根姆指粗、一米长的竹子,竹子中央缠上一团茅草,外人见了,即不会入内。认为外人进家会把邪恶带入,影响小孩成长和病人康复。另外,贞丰一带的布依族,还严格禁止外来夫妇在家同宿否则不“吉利”。独山一带的布依族忌讳拾空水捅进家。如果借人家的水桶使用,归还时,要么帮拾一挑水,要么放下扁担,用手提着空桶进家。,22,在社会交往方面,布依族有热情好客之俗。所以,当客人到来时,要盛情款待、第一等菜是先挟鸭头请客人吃接着再挟脚爪放到客人面前。据说,鸭头和鸭脚敬客,表示这只鸭从头到脚部给客人吃了,是主人盛情款待之意。这时,客人不得故意推辞,或让给长者,也忌讳不吃否则、主人则认为是看不起他们嫌其饭菜租谈不净。后生、姑娘与长辈、客人谈话时,提到自己忌讳说“我”字,要直接说出自已的小名或用“伊”、“偎”等自谦语。称呼长辈也不得直呼其名,而是称呼“亚公”、“亚奶”、“姆”等。小辈人称呼当了爸爸、妈妈的人,分别称“卜某”(头个孩子奶名的父亲)、“乜某”(头个孩子奶名的母亲),忌讳直呼其名。否则认为是不礼貌或不尊重他人。,23,在与长辈进餐时,要让长辈坐上方,自己坐下方。在老人、长辈或客人面前就坐不能翘二郎腿、吐痰、挖鼻屎,不能随意嬉闹。父母在世,儿产们不和留胡子,否则就视为不“孝”。此外,在布依族的社会交往中,还有许多有关妇女特别是孕妇方面的禁忌。如独山布依族妇欠忌同男性客人一起吃饭,只能到处边吃。孕妇不能串门,不能走亲访友、人家办婚事、不准主帮忙、不准摸嫁妆物品,不准拿秤、鱼网等物。产妇未满月不准出门,不准吃粘米饭,只能吃糯米饭或糯米做成的其它食品,忌讳“红人”(未满月的产妇)进家进寨,与此相似娘家人去看望未满月的外孙时、不能进入女儿的卧室,只能由他人抱出外面来看,不能摸、更不能抱,否则小孩就会有不幸。忌讳女儿在娘家生孩子。,24,25,婚丧礼俗禁忌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缔结有自由选择和凭媒说合两种方式。在择婚过程中,一般是民族内婚,不和外族通婚,有的同姓同宗禁止开亲,辈份不同者禁止结婚。婚姻程序大多要经过议亲、说媒、订婚、结婚、坐家等几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最忌讳“白”的东西。尤其是遇到“白事”。订婚时,布依族禁忌响雷。如果订婚那天响雷了,双方都认为是恶兆,立即自动解除婚约而且各无怨言,有人称此俗为“雷打鸳鸯散”。大概布依族以为雷响是天神对此婚约不满的警告所以他们不得不遵从神意而离异。结婚时,新娘出门和抬新嫁妆上路要回避“四眼人”(孕妇),忌走另一新娘或送葬者当天走过的路,忌讳在午时正发亲,故有的在子夜出门上路,意即要避开这些不吉利的事。,26,再婚妇女从娘家出门的前夕,不能住在娘家只能在村寨附近的山洞里呆上一夜,从那里到夫家,寓意为只能从娘家出门一次。姑娘去男家,不管路程有多远,当接近男方村寨时,不能直接近夫家的门,而要等到吉时才能走进新郎家门。有的则要等到晚上鸡上笼时才进男家门,未进家门前男家要送关伞钱、背娃钱。结婚豹当天晚上,一般新郎新娘不同房。有的地区在次日或过后二、三日,新娘即同送亲人回娘家过坐家(不落夫家)生活。忌讳新娘子一结婚就落夫家但是,当男家为女方举行过“戴假壳”仪式后新妇就必须到夫家长住了,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反之则不然。,27,28,布依族的丧葬礼俗中,人死了要立即烧“落气钱”。同时要把死者平时睡的垫铺稻草抱到寨边三岔路口烧掉。在为死者入殓时要以一点碎银放在死者口中,但严格禁用其他金属。入殓死者的棺木多用杉树或红椿制作。禁忌使用松树和刺泡树制作。俗以为松树砍了,再也不会发芽。若用松树做棺材,会使子孙断种;若用刺泡树随棺材,会使子孙得麻疯病,像刺泡树一样癞疙癞包的。在死者入殓封棺后,放置于堂屋中央,头向家神,脚向大门外。但家神上的“祖宗上但”条幅要用一条白纸斜着蒙去;大门上有“门神”的也要用白纸蒙去;若死者年长,儿孙又多。其他所有分居的亲生儿子家的家神、大门,亦要蒙上白纸。,29,从死者入殓到送上山安葬这一期间,孝子不能在床上睡觉晚上都要用稻草铺在灵柩旁陪同死者过夜。亦不准吃猪肉、猪油。祭、葬日选择好以后,丧家请人到亲友家去“报丧”。报丧者到亲友家报丧、哪怕肚子再饱胀,多少也要吃上一碗或半碗饭。据说这是报丧者替死者吃亲友的最后一餐饭。每个亲友来家祭奠烧纸时孝子均要到大门外跪接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