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水 画 技 法.ppt_第1页
山 水 画 技 法.ppt_第2页
山 水 画 技 法.ppt_第3页
山 水 画 技 法.ppt_第4页
山 水 画 技 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画技法,李启色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的文化渊源:儒释道与山水画1、儒家,论语雍也:“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孔子将儒家君子之道比附于山水。后世儒家门徒做过这样的解释:巍巍高山让草木生长、乌兽繁殖,它“无私”地供给四方以财用,而且“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飧”,所以仁者会“乐”于此山。,2、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就有在山林石窟寺中坐禅苦修的传统,佛经付法藏因缘传有:“山岩空谷间,坐禅而龛定。”佛教强调“静守”,为了求得心灵真正宁静,从而达到对尘世的解脱。佛教一传入中国后,便自然地与中国本土栖居山林的隐逸思想相契合,开始了它的中国化,其结果就是禅宗的出现。佛教用江月、浮云、流水、花草与林竹恰切传达出禅宗的虚空观,意象地创造出空明灵动的美学意境,成为中国人取山林景致时独特的审美角度。,3,消愁解闷、怡神养性。老庄哲学中开始形成平淡自然的审美,融合成了物我合一的山林意境,成为中国特有的山的审美感受。老庄的“朴素”之美的精神到了魏晋的玄学时代逐渐形成了追求自然的虚静淡雅的审美要求。达庄论有:“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道家与山的关系:一者,山是求仙练道的场所;二者,山是静观悟道的对象。,南北朝时期谢赫南齐画家、理论家画品“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宗炳南朝宋画家、理论家、佛学研究者画山水序:“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游春图隋展子虔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明皇幸蜀图唐李昭道,山水画技法,1、笔墨技法2、山石法3、树法4、云水法5、点景法6、构图法7、设色法,1、笔墨技法,作画工具与使用方法1、毛笔毛笔分三部分:笔根、笔肚、笔锋选笔毛笔有四格:尖、圆、齐、健毛笔分两类:狼毫、羊毫、还有兼毫,2、墨:油烟墨、墨汁3、纸:生纸、熟纸(矾纸)、绢4、颜色:(1)、水色(动植物做的颜料):花青、睹红、胭脂(2)、石色(矿物质做的颜料):硃砂、硃磦、石青(头青、一青、二青、三青、四青)、石绿(头绿、一绿、二绿、三绿、四绿)、石黄、赭石(比较透明,颜色比较细,没有覆盖力)中国画设色以固有色为主。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不碍色,色不碍色。山水画分为:水墨、设色(浅绛、青绿、金碧、重彩)没骨、泼墨和泼彩、界画。,黎雄才先生总结:画山水须以整体为重,以势为主,着色亦然。大自然变化无常,不以整体为势,则支离破碎,不成画。古人云:“色有色气”。山水画之着色,除金碧青绿山水外,须以清淡为主,不可过重,过重则不空灵,容易以色碍墨。色与墨相得益彰。要色不碍墨,应保留墨之光彩气韵,显出笔之精神。一画之成,应色调统一,象音乐一样,如果音乐调子不协调,则杂乱无章。,画之落墨,从局部开始,须胸有成竹,条条有理。而着色相反,以整体为先,逐步深入,求其细部变化,渐显层次,丰富起来,使色墨相得益彰,符合整体的精神。初着色,宁淡勿浓,淡者可加。着色要有用笔,方见色之气韵。着色,有不见笔痕,有可留笔痕。有干染湿染之别,湿染笔痕模糊,一般用于第一遍取大效果,后用干染。中国画设色分重彩和淡彩二类。但不管重彩还是淡彩都必须以墨为主。重彩难在气韵,淡彩难在浑厚。,清石谿(四王),陆严少,5、笔墨(用笔、用墨),没有笔墨就不成中国画,没有笔就无骨法,没有墨就无神韵。(1)、用笔:中锋、侧锋、逆锋、散锋行笔:,行笔有快慢、节奏、粗细用笔宜劲健、挺拔,不宜柔弱。黄宾虹先生总结用笔要求:平、圆、留、重、变平:用力均匀,力是用笔的基础,不能挑剔,重而不宕,轻而不浮。圆:不是形体上的圆,是指神圆气圆,用笔不死。留:力在笔内,不得逸出笔画外,否则为滑、飘重:掀得下去,有分量,不露外力,执笔牢,靠内劲下沉。变:有行迹的变化,不能一幅画中千百,黎雄才先生总结用笔:1、画应快则快,应慢则慢,慢而不滞,快而不飘。2、中国画家一向强调“人”用“笔”,不能使“笔”用“人”,执笔欲紧,运笔欲活。3、作画要练会悬肘,否则无法伸展作巨幅。4、执笔要实指虚拳,用笔应悟之于心而运之于手。5、用笔慢是取其含蓄,快则取其奇巧。若画轻物宜利其笔,苦画重物宜陈其迹。,6、运笔锋正易藏,锋偏易露。用笔要讲藏锋,锋芒毕露则易轻簿,而难易沉重。7、用笔有气有韵,千变万化,用笔全神贯注,下笔胆大心细,全神贯注,如箭在弦,一触即发。,用墨:古代有讲到,墨分五色、墨分六彩。黄宾虹先生说到七墨:浓、淡、焦、破、泼、积、宿(怎么用墨及墨的材料)1、浓墨2、淡墨3、焦墨4、破墨:水破墨、淡破浓、浓破淡。在墨未干加笔以破之5、泼墨:开始不勾皴6、积墨:勾皴不能太紧,相积不能重复。7、宿舍:隔日为宿,有渣,脱胶的墨。忌涂、拖、抹一定要落下去,避免板、死。,黎雄先才总结用墨用墨足以表达人之素养志趣。古人云:“人品不高,笔墨无法”;“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笔墨是直接写人内心感情的东西。用墨应设法露其光彩,墨过干枯则无气韵,过湿则无纹理。用墨无气则浑黑一团,是谓之死黑。活黑则有气有光彩,死黑无气无光彩。古人用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次积成谓之积墨,一种是一遍画成。积墨过多易伤气韵,要能薄中见厚。一遍过的虽易得气韵,但有时难得浑厚。,初入手者,宜先用淡墨,以其可改可救,但有把握之后,则拘于此法。画中空白之处,须格外小心,一错难改。,山水画技法特征:勾、皴、擦、点、染勾:山水画里最基本的方法,纯勾也成画。勾山石的轮廓,轮廓不要勾死,有破。皴:一般先勾后皴,也可边勾边皴,根据情况,看笔势及笔上的含墨。体现山石的立体感。擦:光勾皴比较平板,通过擦可将勾皴连接起来点:增强形式感,有时靠点可拉近推远,山上用的点可表示小树、草。染:增加画面的厚度感,不怕画不到,只怕染不到,山石画法,山石起手法运笔应注意石分三面所处的起伏、明暗、虚实关系,表现其形体和质感,因而要有起落、提、按、转折、中锋与侧锋并用,要有缓急轻重,在长轮廓线行笔中要有转动,富于变化。,画石用笔要活,切忌板刻,一笔之中有转、顿,要若游龙有磊落雄壮气概。画石要大间小,小间大,要穿插有致。,画石的勾、皴、擦、染、点技法,以勾、皴为关键,决定山石轮廓面貌的基本骨架,骨架处理得好,其形体、明暗、虚实、神韵也已具备其中,要用不同笔法,有干湿、转折、轻重分出层次、空间、体面。擦、染、点是在此基础上更加丰富充实深入刻划,使之进一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勾山时要注意山石的走势,大小相间和结构的变化,避免形态重复,运笔类同呆板。,写石之皴法不固定那一家之法,要服从描绘对象出发,也可以把几种笔路相近的皴法混合起来用,也可以在古人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创新法,以符合客观对象。,山水画教学体系大体框架为: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复合化教学模式。六个“最大限度”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深入传统,以求最大限度地跳出传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以求最大限度地高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以求最大限度地走出自我。在任何学习阶段中,无论临摹、写生、创作,都必须始终坚持个性化的审美认识,要牢记一个“大我”的自身强烈的真实感受。,山石的皴法1、点皴:雨点皴、钉头皴、豆瓣皴、米点皴笔触短,墨色重,用笔多用中锋,切忌笔迹重叠、齐头、成格,在细密的排列中见秩序。,潇湘图(局部)五代董源南方山水长披麻皴雨点皴,关仝与北宋李成、范宽合称“三家山水”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称北派高手睛峦萧寺图北宋李成,以山传神雨点皴豆瓣皴钉头皴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春山瑞松图北宋米芾南宗山水文人画,溪山行旅图主体山画法分析步骤一:勾勒,用中锋短笔,一段段转折,顿挫的线条组成山体的轮廓,阴面的线多于阳面,使山体呈立体之势,线与线的组合,气脉相连,以线立骨。步骤二:从明暗起伏处起笔,用雨点皴一类,头重尾轻的皴笔刻画山体内部的纹落肌理。从整体着墨,不可孤立刻画,皴法要有一种爽朗、利落的美感。步骤三:整体刻画,用雨点、钉头、豆瓣一类皴法使主峰耸立、高远,皴法走向与山体之耸立相协调,阴面皴笔较阳面为短、重;阳面纵其耸势,较顺、长。步骤四:山体勾皴后进行擦染,加强皴与勾的关系,干笔擦染之后,湿笔渲染。,2、线皴:披麻皴、卷云皴、折带皴、解索皴、荷叶皴、乱柴皴、牛毛皴,画山先勾轮廓,然后加皴,画时要带勾带皴,不要分裂开来,有些笔是勾也是皴。皴山石以披麻皴为基本工夫,其它线状皴都从披麻皴中生发出来。卷云皴线皴作云头层层涌起之状,用笔有卷云之势,活跃含蓄。折带皴披麻皴带折笔,肖圆折和方折。解索皴披麻皴线条加以屈曲,象解开的绳索。荷叶皴披麻皴把繁杂的线条删去,剩几根提纲式的线。乱柴皴披麻皴的线画得硬挺而作不规则交叉。,江干雪霁图(局部)唐王维始用水墨法有皴法南宗之祖文人画之始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创立北方水墨山水小披麻皴皴染兼备著有笔法记“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匡庐图五代荆浩,秋山问道图五代巨然,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始用卷云皴理论林泉高致(其子整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早春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山石画法:步骤一:用中锋起笔勾山石的轮廓和结构,落笔重,收笔虚,虚处用清水笔接染,注意水份的运用和控制,掌握好运笔速度及方向。步骤二:大的山石轮廓和结构分清之后,待画完全干透后,用淡墨按山石结构皴擦,加强山石的质感和体积感。皴擦不用过多以免破坏水墨清明感觉,要见笔。厚度不够可复勾或积墨。步骤三:进行点染,皴染、擦染、勾染兼用,形式变化灵活多样,不要平染,要注意整体的虚实,有时留有飞白,才有活气。笔触鲜明,有层次,显示质感。,3、面皴(斧劈皴法):小斧劈皴、大斧劈皴刮铁皴斧劈皴是侧锋用笔,画出的石头纹理象斧头劈过一样。有时蘸浓墨,有时蘸淡墨,可以用数大笔皴笔,也可以用很多小皴笔表现石块的轮廊、明暗和质感,石头的面决定皴笔的方向,笔触与笔触之间不要重复。,“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唐南宋院体开拓者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山石画法分三个步骤:勾勒、皴擦、染。先勾勒后皴擦,勾勒、皴擦、点、挑、染并用。一、先以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轮廓和主要结构,以大斧劈皴兼小斧劈皴画出山石的阴面,用笔的墨色要饱和,要干爽利落。二、阴面凹处用淡墨皴擦补充,表现石头的体积、纹理和质感。三、山石的墨色画足后,再用花青墨皴染山石阴面,以加强对比关系。阴面用赭石或曙红调藤黄,为显其沉着可稍加淡墨,颜色要调匀,水份要适当滋润,不可用色太燥太火。,四景山水图之一南宋刘松年,院体杰出代表马远夏圭用大爷劈皴踏歌图南宋马远,溪山清远图(局部)南宋夏圭,二、树的画法,树分四枝,左右顾盼,穿插自然。树无一寸直,树干要有结构组织,看去不平扁,有立体感觉,左向者出笔自上而下,右向者自下而上。,丛树中偶露一、二株以破板直,露根之树多在悬崖削壁间。,以枯枝入手前后左右出枝。破笔作古木有苍莽之趣,点叶法,夹叶法,三、云水画法,勾云法,空云法,烘染法,画水留白法,画水倒影法,画水勾勒法,富春山居图(局部)元黄公望用披麻皴“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洞庭渔隐图元吴镇,用折带皴容膝斋图元倪瓒,用牛毛皴具区林屋图元王蒙,“明四家”(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用解索皴庐山高图明沈周,骑驴归思图明唐寅,浒溪草堂图明文征明,桃源仙境图明仇英,明“浙派”的领袖:戴进三大巨匠:戴进、吴伟、蓝瑛洞天问道图明戴进,江山渔乐图明吴伟,白云红树图明蓝瑛,“吴门画派”的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