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_第1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_第2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_第3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_第4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郁证,普陀医院中医内科葛华迅,1.概念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现代医学疾病范围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抑郁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文森特梵高1853-1890,1890年7月27日,不堪忍受心理重压力的梵高拿着手枪走进了一个农民的田庄,他没有将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或心脏,而是朝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然后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当被人发现时,已是两天后的早晨了。他死了,年仅37岁。他临死前对提奥说:苦难永不会终结。,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为了挣脱出焦虑与抑郁情绪,海明威曾不断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很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但是仍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鹰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日的一天,他终于用子弹结束了自己拼搏的一生。,“实话实说做的时间长了以后,做伤了。一到那个地方,化上妆,镜头对着你,光一亮,就开始心里不舒服,有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我也一直在跟心理医生沟通,心理医生跟我开玩笑说,你要重返人间。治病期间,我沮丧得没办法,连活着都没兴趣,对所有的事情丧失了信心。”,3.历史沿革:,内经“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金匮要略中对妇人脏燥、梅核气、百合病的证治作了专门论述,用甘麦大枣汤及半夏厚朴汤及百合地黄汤分别治疗,至今仍为临床沿用。,邵某某,女,35岁,教师。无悲自哭,涕泪交流,举发无常,胸闷太息,每于情绪激动而加重。证乃脏躁,治当和缓心气,解郁柔肝:太子参、朱茯苓各15克,夜交藤、淮小麦各30克,合欢皮、石菖蒲、仙灵脾各12克,甘草3克,大枣12枚。服12剂后云:已2个月未发。(按)脏躁证用甘麦大枣汤为常法,加太子参、合欢皮益气调肝,更为合辙。(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病案分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郁不离乎七情”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的著名论点,首倡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指出其中以气郁为先,并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证之病名首见于医学正传,张景岳提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以及“郁由于心”等观点。景岳全书郁证按病因分为怒郁、思郁、忧郁三种明赵献可在治疗上重视木郁,“以一法代五法”,用逍遥散一方治其木郁,肝胆之气舒展则诸症自解,一直为后世习用。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当分气血新久,并指出郁证须配以精神护理。,一女许嫁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睡。朱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想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令激之大怒而哭,至三时许,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曰:思气虽解,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愈。(名医类案),病案分析,三.病因病机:1.郁怒不畅,肝气郁结2.思虑劳倦,脾失健运3.脏气素虚,耗伤心神,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初起以气滞为主,气郁日久,引起血瘀、化火、痰结、食滞、湿停等病理变化,多属实证日久伤血耗气,影响心、肝、脾、肾的功能,由实转虚。,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既往病史、除外器质性病变。以由于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为主症。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病变。,病例:某男,47岁,某公司老总。因“发作性双下肢无力5年”,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心烦、失眠、1年多,加重1个月于2005年1月25日收入院。患者于1999年突发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诊断不详,治疗2月后恢复。此后患者每年均有发作性双下肢无力,持续1-6月,3年内反复在各大医院神经内科及骨科中医科住院18次,作头颅和全脊髓MRI、脑脊液检查,胸腹部CT、全身PET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一直不明确。2004年1月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心烦易怒,悲观厌世,工作能力下降,予氟西汀20mgqdpo,症状好转。,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病例:2005年1月抑郁情绪又加重,不能工作,双下肢无力加重,不能行走,失眠,心急心烦,易激惹。查体:意识清楚,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张力降低,肌力3-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未引出病理征;精神检查:明显焦虑抑郁,未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存在。住院期间,有关检查均阴性可排除外器质性疾病,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诊断考虑躯体化障碍。给予口服抗焦虑抑郁药疗,心理治疗,半年后情绪恢复良好,能扶拐行走,1年后患者重返岗位,行走自如,随访3年无复发。,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2.鉴别诊断:与虚火喉痹鉴别郁证中的梅核气应注意与虚火喉痹鉴别。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严重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中青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研究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感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于加剧。,与噎膈鉴别。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与癫病鉴别郁证中的脏躁一证,需要与癫证相鉴别。脏躁多发生于中青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楚六郁。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辨别证候虚实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于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2.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条畅情志,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对于实证,首先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食积、湿滞、痰结等分别采取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对于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3.分证论治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证候分析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见症;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见症;肝气乘脾,见症,舌苔脉象胃肝胃不和之象。,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解郁-柴胡、枳壳、香附理气和中-陈皮活血化瘀止痛-川芎、芍药、甘草,气郁化火临床表现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候分析气郁化火,火性上炎,循肝经上行,见症;肝火犯胃,胃肠有热,故见症;性情急躁易怒,舌苔脉象为肝火有余之象。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胃。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散。,气滞痰郁临床表现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或兼胁痛,苔白腻,脉弦滑。证候分析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见症;气失舒展则见症;经络郁滞,则见症,舌苔脉象为肝郁夹痰湿之征。,治法化痰利气解郁。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降逆化痰-半夏、厚朴、茯苓利气散结-紫苏、生姜,虚证心神失养临床表现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证候分析由于不解,心气耗伤,营血暗亏,不能奉养心神,故见症;舌苔脉象为气郁血虚之象。治法养心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心脾两虚临床表现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证候分析劳心思虑,心脾两虚,心失所养,故见症;脾不健运,饮食减少,气血来源不足,故见诸症。,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药归脾汤加减。补气生血-当归、黄芪补心益脾-枣仁、远志、龙眼肉理气醒脾-木香,阴虚火旺临床表现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证候分析脏阴不足,营血暗耗,阴亏则虚阳上浮,故见症;阴血亏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见症;肾阴不足;腰府失养见症;阴虚火旺扰动精室,精关不固见症;肝肾失养,冲任不调,故见症。,治法滋阴清热,振心安神。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清泄肝火-柴胡、山栀、丹皮,六.转归及预后郁证的各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属于实证的肝气郁结、痰气郁结等证侯,病久之后,若损伤心脾,气血不足,则可转化为心脾两虚或心阴亏虚;若损及肝肾,阴精亏虚,则转化为肝肾阴虚的证候。,实证中的气郁化火证,由于火热伤阴而多转化为阴虚火旺。郁证中的虚证,可以由实证病久转化而来,也可以由于忧思郁怒,情志过极等精神因素耗伤脏腑的气血阴精,而在发病开始即出现比较明显的虚证。病情较长的患者,亦有虚实互见的情况。一方面正气不足,或表现为气血不足,或表现为阴精亏损,同时又伴有气滞、血瘀、痰结、火郁等病变,而成为虚实夹杂之证。,陈某,女,32岁。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证:心烦、头晕、失眠、胸胁苦满,午后低烧、欲手足贴近砖墙凉而始爽,饮食无味、口苦、时时太息,经期前后不定、量少、色紫、挟有血块。曾服芩连四物汤等寒凉之药无效。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赉赉。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治仿东垣之法:,病案分析,粉葛根3g、升麻2g、羌活2g、独活2g、防风3g、白芍12g、生甘草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