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课件-血液生理凝血输血_第1页
《正常人体学》课件-血液生理凝血输血_第2页
《正常人体学》课件-血液生理凝血输血_第3页
《正常人体学》课件-血液生理凝血输血_第4页
《正常人体学》课件-血液生理凝血输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细胞生理bloodcellsphysiology凝血与纤溶bloodcoagulationandfibrinolysis血型、血量与输血bloodgroup,volumeandtransfusion,bloodcellsphysiology,白细胞(leukocyte)生理,正常白细胞(leucocytes)数为(4.010.0)109/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0.5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01单核细胞(monocyte)38和淋巴细胞(lymphocyte)2040,粒细胞(granulocyte),bloodcellsphysiology,生理特性,渗出(diapedesis)趋化(chemotaxis)趋化因子(chemokine)吞噬(phagocytosis)吞噬细胞(phagocyte)分泌(secretion),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循环池(circulatingpool)边缘池(marginalpool)骨髓中储备(inbonemarrow),外周相关药物,吞噬分泌,作用,单核细胞(monocyte),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进入组织,发育为成熟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在各种组织中名字不一样,组胚中单核吞噬系统)溶酶体、线粒体增多。,作用,吞噬(更强的吞噬),抗原呈递,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的发生与调节有关,1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可释放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和白三稀(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组胺和白三稀可过敏反应症状的发生有关。参与机体抗寄生虫、抗肿瘤免疫应答。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是哮喘发生发展中组织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lymphocyte,(三)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1.T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2.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NK):与天然免疫有关,bloodcellsphysiology,白细胞生成调节,粒细胞生成受集落刺激因子CSF调节CSF:体外可以刺激造血细胞形成集落,包括GM-CSF,G-CSF,M-CSF.G-CSF: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刺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GM-CSF:与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因子联合作用,还可刺激早期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白细胞的破坏,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就会进入组织,4-5天以后就会衰老死亡,或经消化道排出。在有细菌等入侵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吞噬过量的细菌后,因释放溶酶体酶而“自我溶解”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形成脓液。,bloodcellsphysiology,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直径23m,血小板内存在-颗粒、致密体等血小板贮存颗粒。正常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血小板,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血小板黏附(plateletadhesion),血小板黏着于非血小板表面称为血小板粘附通过黏附血小板可识别损伤部vWF是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的桥梁血小板膜蛋白GPb-V是vWF结合的受体,血小板,2.血小板释放(plateletrelease),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血小板颗粒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致密体:ADP,ATP,5-HT,Ca2+(进一步活化相关)-颗粒:vWF、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等,血小板,血小板还可即时合成释放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作用阿司匹林因可抑制环氧合酶,抑制TXA2的合成,血小板,3.血小板聚集(plateletaggregation),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称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需要纤维蛋白原、Ca2及血小板膜上GPb-a的参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的激活剂和抑制剂,血小板聚集激活剂:ADP、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胶原、凝血酶、TXA2等血小板聚集抑制物:血小板聚集也接受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血管内皮细胞中有PGI2合成酶)和一氧化氮(NO),血小板的聚集通常出现两个时相,第一聚集时相:发生迅速,可逆,由外源性ADP引起第二聚集时相:发生缓慢,不可逆,由内源性ADP、TXA2引起,血小板,4.收缩使血块回缩,析出血清与钙离子浓度改变有关,G-IP3途径5.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吸附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血小板,血浆与血清的比较,血小板,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直接修复内皮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血小板,2.在生理止血中发挥关键作用,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出血时间(bleedingtime):正常13min,(1)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小板,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裂解脱落而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最重要的生理性血小板生成调节调节因子TPO主要由肝脏生成,血小板,血小板的破坏,平均寿命是7-14天,主要在肝、脾、骨髓及其他部位中被破坏。参与生理性凝血之后,也会解体。,hemostasis,血管收缩,血液凝固,血小板止血栓形成,hemostasis,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bloodcoagulation,1.凝血过程,bloodcoagulation,2.凝血因子,凝血因子(coagulationfactor,或clottingfactor):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除F是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F、F、F、F、F、F、F和前激肽释放酶都是丝氨酸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除F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F、F、F、F的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bloodcoagulation,凝血因子P.93,bloodcoagulation,bloodcoagulation,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三个重要的复合物,因子酶复合物(tenasecomplex)内源性途径因子酶复合物:Fa-Fa-Ca2+-磷脂复合物外源性途径因子酶复合物:Fa-F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prothrombinasecomplex)Fa-Fa-Ca2-磷脂复合物,bloodcoagulation,通过共同的途径激活凝血酶原和生成纤维蛋白,bloodcoagulation,凝血酶(thrombin)具有多种的功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激活F为Fa。使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激活F、F和F,形成凝血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激活血小板,为因子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提供磷脂表面,加速凝血。,bloodcoagulation,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比较,bloodcoagulation,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过程的启动物,bloodcoagulation,血友病(hemophilia),血友病甲(hemophiliaA):FVIII缺乏血友病乙(hemophiliaB):FIX缺乏,bloodcoagulation,体内血液凝固过程的负性调节,(一)血管内皮具有抗凝作用正常的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血管内皮还具有抗血小板功能:释放PGI2和NO血管内皮抗凝功能:(1)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具有肝素样作用);(2)合成和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和抗凝血酶;(3)膜上表达凝血酶调节蛋白,通过蛋白质C系统参与对Fa、Fa的灭活促进纤溶功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bloodcoagulation,(二)凝血因子的激活局限于血管的受损部位,损伤局部暴露的组织因子和胶原分别引起局部凝血和血小板的粘附及活化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在凝血过程中所形成的凝血酶,8590可被纤维蛋白吸附,既加速局部凝血,也避免凝血酶向周围扩散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助于防止凝血过程的扩散,bloodcoagulation,(三)生理性抗凝物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和肝素(heparin),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最重要的组分,与凝血酶及Fa、Fa、Fa、Fa结合而抑制其活性肝素促进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结合,bloodcoagulation,2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系统主要包括蛋白质C(proteinC,P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质C由肝脏合成(维生素K参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凝血酶在内皮细胞上的凝血酶调节蛋白的辅助下激活蛋白质C激活蛋白质C可水解灭活Fa和Fa蛋白质S为辅因子,可使激活的蛋白质C的作用增强蛋白质C系统的缺陷者易发生血栓形成,bloodcoagulation,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形成TF-Fa-TFPI-Fa四聚体而抑制TF-Fa和Fa,bloodcoagulation,促凝和抗凝,()促凝:粗糙表面适当加温(温热)局部使用凝血酶()抗凝:除去血浆中的Ca2+:枸橼酸钠、草酸盐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fibrinolysis,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简称纤溶。纤溶系统的组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简称纤溶酶原,又称血浆素原)纤溶酶(plasmin,又称血浆素)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纤溶抑制物,fibrinolysis,纤溶过程:,纤溶的意义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溶解血栓使血流通畅,fibrinolysis,一、纤溶酶原的激活,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凝血酶可促进t-PA的释放t-PA有低活性的单链和高活性的双链两种形式。纤溶酶可使单链t-PA转变为双链t-PA在纤维蛋白的存在下,t-PA、纤溶酶原共同结合于纤维蛋白上时,其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的活性增加1000倍,fibrinolysis,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肾上皮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可表达u-PAu-PA有低活性的单链和高活性的双链两种形式。纤溶酶、激肽释放酶可使单链u-PA转变为双链u-PAu-PA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结合而促进结合于细胞表面的纤溶酶原的激活主要溶解血管外纤维蛋白,其次才参与清除血浆中的纤维蛋白,fibrinolysis,3.FXIIa和激肽释放酶,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关系示意图,fibrinolysis,二、激活的纤溶酶可降解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纤溶酶最敏感的底物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可将其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s,FDPs)纤溶酶还可分解FII、F、F、F、F等凝血因子部分FDPs片段具有抗凝血作用纤溶亢进时可因凝血因子的大量分解及FDPs的抗凝作用有出血倾向,bloodgroup,血型,血型(bloodgroup)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医学上最为重要的血型系统。,当红细胞上的抗原(又称凝集原agglutinogen)与相应抗体(又称凝集素agglutinin)结合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反应。,bloodgroup,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特点的比较,bloodgroup,一、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的分型与鉴定1.ABO血型的分型分为A、B、AB、O四型,此外还有一些亚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bloodgroup,红细胞常规ABO定型,blood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