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人教版高三备考二轮)_第1页
01-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人教版高三备考二轮)_第2页
01-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人教版高三备考二轮)_第3页
01-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人教版高三备考二轮)_第4页
01-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人教版高三备考二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通史坐标,通史综述,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返回目录,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史实要点,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经济上,从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到封建经济产生,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文化大繁荣。,(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经济上,从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到封建经济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文化大繁荣。,(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返回目录,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史实要点,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1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无可分割性和世袭性。,2经济上(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3思想文化上: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返回目录,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史实要点,少数民族内迁、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均田制、翻车、灌钢法、草市经济格局: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向于平衡;,王羲之、宗教画、佛教盛行,孝文帝改革,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1)政治上,南方士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3)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四、隋唐时期(从公元589年至公元907年),返回目录,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史实要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藩镇割据,农业:筒车、曲辕犁;手工业:制瓷业、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商业:坊市制、柜坊和飞钱、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制度: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两税法经济格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诗(李、杜;山水、边塞诗)绘画(阎立本、吴道之、王维)火药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唐太宗,阶段特征: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经济上,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3)文化上,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五)、宋元时期(从907至1368年),返回目录,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史实要点,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1政治上,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1)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另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2)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经济上(1)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3)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4)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空前水平。,3文化上(1)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六)、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返回目录,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史实要点,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正确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1)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2)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对外关系(1)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