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_第1页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_第2页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_第3页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_第4页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 (100 分,90 分钟) 题题号号 得得分分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总总分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P:31 S:32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110 题每题2 分,1115 题每题3 分,共35 分) 1 1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 X 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 点燃 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4H3S2BC2H6SCC4H4SDC6H6S 2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点燃 APO2= P2O5 MnO2 BH2O2= H2O2 通电点燃 C2H2O= 2H2O2DMgO2= MgO2 3 3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信息,下列关于M组 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 C、H 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B只含有 C、H 元素 C含有 C、H、O 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 点燃 4 4从 2H2O2= 2H2O 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 g 氢气与 32 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 g 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5 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D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6 6完全电解a g水,在正极上得到10 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气体的质量和 1 体积分别是() 811 Aa g,10 mLB.9a g,20 mLC.9a g,20 mLD.9a g,5 mL 7 7已知:某密闭容器中,12 g A加热完全分解产生 B和 C,其中 B的质量为2 g,同时 C 又能部分分解产生 0.1 g D 和 7.9 g E,则最终该密闭容器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A11B12C14D15 8 8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 3)22X2H 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 X 的化学式为 H2 B反应中 N 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 N 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 为 11 C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反应物 Cu 与生成物 H2O 的质量比为 329 9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 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 1010在化学反应 A2BC=BA2C 中,反应物 BC 与 生成物 B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 2 g A2和 80 g BC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A2C 的质量为() A64 gB18 gC80 gD9 g 1111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反应前 t 时刻 反应后 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64 32 0 10 a 54 1 b 16 0 A.乙和丙为生成物Ba 等于 32 Cb 等于 37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12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 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 X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N,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N) D若 a g X 完全反应生成 b g Z,则同时消耗(ba)g Y 1313某物质 4.6 g 与氧气反应,生成 8.8 g CO2和 5.4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为 11.2 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3 C生成 CO2和 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414金属单质 M 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2MS= M2S。甲、乙两组 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 M 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 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则 M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甲 乙 M 的质量/gS 的质量/gM2S 的质量/g 6.0 7.0 2.5 1.5 7.5 7.5 A.64B56C39D23 151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 a 与 b 之和一定等于 c 与 d 之和 BA、B 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与 C、D 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一定相同 C反应物 A 和 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 3 D若取 x g A 和 x g B 反应,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 2x 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2 分) 1616(10 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 ; (3)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取氧气_; (4)实验室加热纯净物制取氧气_; (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_。 1717(10 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研究化学 反应的重要方法。以下是运用上述方法认识红磷燃烧反应的过程,请完成 下列问题。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定性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该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从微观 角度讲,该反应产生了新的分子,即_; (3)定量认识,从宏观角度讲,_的总质量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 P2O5的质量;从微观角度讲,磷、氧_的总个数在反应前 后保持不变; (4)现有 62 g 红磷,要使其完全燃烧,至少需要_g 氧气。 1818(12 分)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 KClO3、Mn O2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 KClO3分解产生 O2;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 (1)试写出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2)“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 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X=NaClONaClH2O,则 X 的化学式为_ _。求出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并在该化学式中表示出来_。 (3)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4 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6 分) 1919(8 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在反应前后化 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 点燃 = 2MgOC,则 X 的化学式为_;若金属镁的质量为 m1,完全 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 m2,则 m1_(填“”“”或“”)m2。 2020(8 分)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填字母序号); 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原子种类物质总质量 ABCD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B每 32 g S 和 32 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 64 g SO2 C在化学反应 aAbB= cCdD 中,一定有:ab= cd (3)有机化合物 R 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CO2和 H2O,实 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RO2 128 32 CO2 0 x H2O 0 54 反应前质量/g46 反应后质量/g0 则 x _,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 R 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3,则 R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121(10 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 5 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 A 所示,小李 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 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 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小刘的实验:_ _; 小李的实验:_ _。 (3)【结论与解释】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 你认为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 _ 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 _ _。 (4)【反思与评价】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_ _。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7 分) 22(7 分)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于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 点燃 程式可表示为:C2H6O3O2= 2CO23H2O。 6 (1)23 g 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 (2)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乙醇 4.6 0 氧气 8.8 0 二氧化碳水 0 6.6 0 5.4 一氧化碳 0 a 表中 a 的值为_。 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4C2H6O11O2= _CO2_H2O_CO。 7 答案答案 一、1. 1.C2. 2.C3. 3.A4. 4.B5. 5.C6. 6.C7. 7.A 8 8B点拨: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 Cu 4HNO3(浓)=Cu(NO 3)22X2H2O 可推知,X 的化学式为 NO2,故 A 错误;分析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若4个HNO3分子反应,化合价 发生改变的氮原子有2个,化合价不变的氮原子个数也是2个,原子个数比 为 11,故 B 正确;浓硝酸是一种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C 不正确;反应 物铜与生成物水的质量比是 6436169,故 D 错误。 9 9D点拨: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 一定条件 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由方 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NO、H2O两种氧化物,故A错误;由方程式可知,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 B 错误;由方程式可知,O2中氧元素 显 0 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 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 化,故 C 错误;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678;故 D 正 确。 1010B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图像分析法解答。分析图像可知,参加反应的 BC 与生成的 B 质量比为 54,则 80 g BC 完全反应生成 B 的质量为 64 g,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 A2C 的质量为 2 g80 g64 g18 g。 1111D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守恒法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 054b0,则 b37,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丙 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故 A、C 正确;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 64 g(5410)g1611,所以(6432)g(a10)g1611,则 a32,故 B 正确;甲、丁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64 g16 g41,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xy,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 2xy41,解得 xy21,故 D 错误。 1212C点拨:如果X、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N,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 2 。 1313C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守恒法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O2 8 质量为:8.8 g5.4 g4.6 g9.6 g,故 A 错;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 类和质量不变,4.6 g 该物质中含碳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 CO2中所含碳元素 12 质量,为8.8 g44100%2.4 g,4.6 g该物质中含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 2 的 H2O 中所含氢元素质量,为 5.4 g18100%0.6 g,故 C、H 元素的质 量比为 2.4 g0.6 g41,B 错;生成的 CO2与 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 8.8 g5.4 g 44 18 23,故 C 正确;4.6 g 该物质中含 2.4 g 碳元素、0.6 g 氢元 素,则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 4.6 g2.4 g0.6 g1.6 g,故 D 错。 1414A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数据分析法解答。对比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数 据,虽然两组同学所用的 M 和 S 的质量各不相同,但生成的 M2S 质量都是 7.5 g,甲实验所用 M 的质量为 6.0 g,乙实验所用 M 为 7.0 g,说明乙实验 中M没有反应完;S已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M质量为7.5 g1.5 g6.0 g。找到 M、S、M2S 的质量关系,再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 M 的相对原子质量。 设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 2MS= M2S2x326 g1.5 g 2x32 6 g1.5 g x64 故答案选 A。 1515D点拨:在化学变化前后虽然原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个数可能发生改 变,故化学计量数 a、b 之和不一定等于 c、d 之和,故 A 错误;化学变化 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A、B 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等于 C、D 中所含的 元素种类,故 B 错误;参加反应的 A、B 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 C、D 的质量之和,但反应物 A、B 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 C、D 的质量之 比,故 C 错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的,故若取 x g A 和 x g B 反应,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 2x g,故 D 正确。 点燃 二、16.16.(1)SO2= SO2 点燃 (2)3Fe2O2= Fe3O4 MnO2 (3)2H2O2= 2H2OO2 9 (4)2KMnO4= K2MnO4MnO2O2 通电 (5)2H2O= 2H2O2 点燃 1717(1)4P5O2= 2P2O5 (2)五氧化二磷分子 (3)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原子 (4)80 MnO2 1818(1)2KClO3= 2KCl3O2 化合反应 1O (2)Cl2;NaCl (3)MgH22H2O=Mg(OH) 22H2 催化剂 三、19.19.(1)2CO2NO =N22CO2;氧元素(或 O)(2)CO2; 点拨:(1)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反应条件为催化剂,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碳元素的 化合价升高,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2)根 据化学反应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