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_自然家庭观察--duyuchun.ppt_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_自然家庭观察--duyuchun.ppt_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_自然家庭观察--duyuchun.ppt_第3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_自然家庭观察--duyuchun.ppt_第4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_自然家庭观察--duyuchun.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家庭观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组员:梁宗宝杜玉春张再青报告人:张再青,第二部分观察记录(共6次),第一部分准备工作,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准备工作,讨论(观察思路):1拟定的观察项目(互动模式):权力分配(父母谁对孩子的控制占上风、父母支配孩子还是孩子支配父母,指标发言长度、响应频率、祈使语句、语气严慈)支持性行为、言语、眼神(程度和频率)惩罚(方式口头/表情惩罚、坚持度、频率)奖励(方式口头/表情、频率、强化的主题)冲突、攻击、躲避、妥协、(程度和频率)注意力分配依恋(姿势、距离)穿着(家庭经济状况)、2地点的选择:师大东门外麦当劳(未果),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2005.09.1717:4518:05,第一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北师大北门口家属区北侧的小花园(内有许多健身器材),面积不大,活动的人数也不多,多为妇女孩子,也有男女青年。,第一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核心家庭,共三人:父亲(约30岁)提着一个文件包,上身着白衬衫,下身着黑色西裤,看起来像是一名正式的普通员工。母亲(约30岁)穿着连衣裙,看起来很休闲,可能是北师园内的家属,因为母亲最终离开后进了花园旁边的住宅楼。儿子(约两岁)上身着短衫、下身着长裤,活蹦乱跳,看起来很有活力。,第一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第一次观察,第一次观察,17:47等待:三位观察者之前刚观察完别的家庭,但时间很短,正在等待着合适的家庭。目标出现:这时,观察者发现这一家三口,他们正在住宅楼东侧说话,一家三口这一核心式家庭立刻引起了观察者们的关注。爸爸牵着小男孩的手,妈妈站在小孩的旁边看着他。父亲和母亲正在谈话,很平和的样子。追踪目标:(一位观察者先向着距离他们较近的方位走去。)儿子向小花园跑来,爸爸赶快追了上来,蹲在小男孩的旁边,很小心地看护着小孩,生怕小孩从上面摔下来。母亲也跟着爸爸赶到小孩跟前。观察者听见爸爸给小孩说要小心,让小孩手抓牢一些。因为小孩年纪很小,父母怕他受到伤害,所以他们一直紧紧地跟着小孩。,观察过程,第一次观察,17:48分离焦虑(小孩来到距离另外两位观察者较近的位置,距离大约是两米,第一位观察者也跟在父母后面来到这里。)小孩玩爬梯,表现得很勇敢,爸爸开始跟着孩子玩,一分钟后拎着一个袋子离开。离小孩大概一米时,小孩叫住爸爸,口齿不清。爸爸已经转身走了几步,小男孩叫住了爸爸,爸爸回过头跟他说了几句(具体没有听清楚),爸爸还给小孩打了几个手势。说完话之后爸爸就回家了。妈妈依然站在旁边,小孩放心地让爸爸走开。,观察过程,第一次观察,17:53独立自主小男孩继续在玩耍,他一会爬上爬下的,妈妈坐在旁边的器械上看着他,小孩在没有大人提示的情况下自己做热身动作,很熟练,看来经常玩运动器械。小男孩不时地向旁边婴儿车里看,因为有另外一家的小孩子在车里,小男孩玩的时候,母亲不时地用手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小男孩突然从器械上下来之后也没有给妈妈打招呼就跑到另外一处器械处去玩耍,母亲在儿子离自己还不到一米远的距离就赶快追了过去,一边追一边说:“你怎么不等等我啊!”(第一位观察者紧随其后。),观察过程,第一次观察,17:56勇敢孤僻小孩来到一个磨背机,向母亲表示说要上到上面去玩,妈妈把他举到磨背机上跨坐,离地大概一米四。儿子没有一丝恐惧感,自己在上面玩。母亲在下面看着他,生怕他摔下来。过了一会,母亲与旁边抱着小孩的另一位母亲开始聊天。从母亲的言语信息里得知,小孩特别喜欢车,一个人睡在属于自己的小床上,在外面很胆小,在家里很吵闹。(这时第二位观察者也来到第一位观察者身旁,边玩器械变作记录。)母亲没有在意观察者的行为。儿子不太理会她们的谈话。母亲偶尔逗儿子笑,儿子反映平淡。妈妈回头问他:“小弟弟淘气吗?”他扭头不答。,观察过程,第一次观察,17:59逃离忽视小男孩一个人在器械上玩耍,小男孩对母亲说自己想吃菠萝,可是母亲没有理会他,小男孩一连说了好几次,母亲还是没有理会,最后小男孩大叫,母亲才回应了一句。小男孩要求要从健身器械上下来,母亲就把他从上面抱下来。小男孩下来之后又向一个跑步机跟前跑去,母亲赶快从后面追了上去,边追边说:“你怎么不等我啊!”、“咱们该回家了。”,观察过程,第一次观察,18:01离开孩子玩运动器械,母亲在一边看护着。过了五分钟,母亲有点不耐烦了,说:“我要走了。”随即就离开,孩子看到母亲离开了,在母亲离开自己还不到一米的距离时就赶紧追了上去。一分钟后,母子二人一同进了花园旁边的住宅楼。18:05观察结束。,观察过程,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第一次观察,第一次观察,1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观察者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对被观察者所察觉,他们只是把观察者看作是一些正常活动的人,因而没有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2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和睦,没有发现不恰当的行为存在。在整个观察中最明显的是亲子依恋的问题。父母对儿子的行为很关注,很在意儿子的安全。在整个观察期间,亲子之间的距离一般都在一米以内,没有出现距离两米以外的情况。可见亲子间的亲密度很高。3儿子的安全感很好,这通过儿子积极主动的探索行为可以看得出来。同时,父亲离开时儿子表现出敏感性追问行为,表示对于父亲很依恋。母亲离开后,儿子马上跟着离开,也明显反映出儿子对于母亲的依恋。4父母教育儿子的方式较为民主,没有出现强迫行为、惩罚责骂行为,父母给予儿子很大的关爱,所以儿子有很大的自主活动空间,玩得无拘无束。5在权力分配上,父母给予儿子很大的权力。但父母的权威性尚存,因为在母亲真的要离开时,儿子紧跟其后,而不是表现出哭闹、赖着不走的行为。,观察体会,第一次观察,总结:1因为是第一次观察,而且是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很多因素无法控制,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可能许多重要的信息没有把握住。2同时,自己离家庭太近了,害怕人家会有所觉察,破坏自然状态,离远了,许多信息又捕捉不到。而且是第一次观察,自己有些紧张,拿着笔记薄也不知道记录什么。虽然事先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是当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家庭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从那些方面入手。3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小组成员都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会做得很好的。在以后的观察中不断完善,以后的观察中我们要事先查阅前人的观察记录,事先做好观察记录表,这样就可以有目的地去观察了。,观察体会,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2005.09.2418:0018:35,第二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北师大北门口家属区北侧的小花园(内有许多健身器材),面积不大,活动的人数也不多,多为妇女孩子,也有男女青年。,第二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女孩2岁多,身穿绿上衣,齐耳短发,活泼可爱阿姨(保姆)40岁左右,穿着朴素,性情温和补充说明:观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年妇女带着小女孩在健身器械上玩耍,都以为是母女两人,但也有些怀疑,因为“母亲”的年纪看上去很大,怎么可能有这么小的孩子。后来我们才发现小女孩称呼中年妇女为“阿姨”,原来她们是保姆与小孩的关系,不是母女关系。,第二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第二次观察,第二次观察,18:00小女孩玩摇脚,特别高兴,大声地叫喊,阿姨在摇脚边站着看她玩。18:02小女孩仰身摔倒,后脑勺砸在地上。但没有哭,可能是碰得不是很疼,表情平淡,连眉都没皱一下。阿姨赶紧将她扶起,虽然反应敏捷,但没有表现出特有的紧张、担心的表情,这可能跟不是自己的女儿有关。阿姨说:“咱不玩这个了。”两人换成玩爬梯。,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03阿姨玩摇脚,小女孩跑到距摇脚2米处的座椅坐上,30秒钟后,又跑到摇脚边上想玩摇脚(摇脚共有三个)。阿姨说:“不行,那个摔,这是大人玩的,不是小孩玩的。”18:05阿姨脱鞋坐在爬梯(小爬梯共有2个,阿姨坐的爬梯距摇脚半米)上。小女孩在另一个爬梯上坐着(两个爬梯约距0.4米远)。小女孩坐了一会,说:阿姨,穿鞋!阿姨回应:晾晾,不穿!(此时再青坐在距阿姨一米左右的靠椅上,隐约能闻到些许脚臭)小女孩并不坚持,在爬梯上爬来爬去。不时地望着对面的人玩器械,还不时地自言自语。阿姨对这些没有理睬。,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07小女孩突然说“我玩那个”,于是一个人跑到约5米远的一对母子附近,5秒钟后返回,而这时阿姨没有移动位置,一直坐在那不动。18:08小女孩再次跑开,到约6米远处的地方玩垃圾桶。阿姨转头看:“甜甜(小女孩的小名),脏,别碰那个!”10秒钟后,小女孩跑回,在爬梯上端坐,并快活地移来移去,嘴里高兴地唱着,但不知唱些什么,阿姨一直望着她。,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11小女孩向阿姨说话,意思是要小便。小女孩爬下小爬梯,在草坪上小便,阿姨也下了爬梯照看她小便。小女孩解完小手后又爬上爬梯。阿姨穿上鞋跨坐在爬梯上,小女孩一直在哼歌“咕咕”。阿姨朝别处张望,没有理睬小女孩。小女孩自言自语地说:“要锻炼身体。”阿姨也跟着重复说“要锻炼身体”。18:13小女孩跑开,距离大约2米。想爬树,说:“我要上大树!”树距小女孩一米2左右,半径约10厘米。小女孩身小力弱,上不去,就绕着那棵树走,眼瞅着树身,不时用手摸摸,剥掉快要脱落得的树皮。,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16阿姨去玩摇脚。小女孩坐在爬梯上,距阿姨2米。远处有小孩哭声,小女孩望着哭声的方向。没有哭声后,她又开始专注地玩,并“呃呃”出声,哼歌,四处张望。一个小男孩跑到小女孩身边,后面跟着小男孩的母亲。小女孩没有理睬小男孩,仔细地剥树皮。小女孩跑到那个爬梯边,想上去玩。阿姨:“甜甜,你在那边玩,都一样的。”小女孩站在距那对母子1米远处望着那对母子噗涎,涎水滴下来。但她没有坚持,也没有回到原先的爬梯,跑到草地上躺着并打滚。18:19阿姨走到小女孩边上,说:“有蚊子,咱们回家!”小女孩从草地上爬起来,与阿姨走开,到另一处场地,据该场地15米远。,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20小女孩先玩了一阵跑步机,接着又去玩踩撑。阿姨再次说:“天黑了,我们回家!”其时天已半黑。阿姨站在小女孩旁边,小女孩开始坐在踩撑上,后来又立起来,接着又坐下,两人有大约三分钟未说话。18:23小女孩又去玩力量仪,阿姨在距其一米远的转腰上玩。两人都不作声。,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24小女孩指着转腰对阿姨说:“我要玩这个。”阿姨从转腰的脚盘上下来,小女孩却跑开了,但马上又跑回,和阿姨一起把地上剪落的干草堆到转腰脚盘上。接着小女孩拿起地上的小伞,跑开一米远。阿姨说:“咱回家吧!”小女孩不作声,阿姨继续催:“走吗?”小女孩:“不走!”“回家吗?”“不回家!”见小女孩玩的这么有兴致,阿姨只好去玩起座机。小女孩跑过去也要玩起座机。阿姨没让给她,小女孩跑开2米远。(此时,载情和大宝坐在距观察对象约6米远的长椅上,阿杜距载青和大宝约5米,距观察对象约6米,玩跑步机)小女孩蹲在地上玩草。这时一个大女孩到她旁边,可能是感到不舒服、不安全,一分钟后小女孩跑到阿姨处。18:29小女孩跑去和阿姨一起玩起座机,30秒钟后,阿姨和小女孩起来。小女孩跑去玩力量仪(距起座机3米远)。阿姨跟过去,两人都不出声。阿姨玩力量仪。,观察过程,第二次观察,18:32阿姨催促小女孩回家,小女孩不答应,继续玩。阿姨说:“再不回去,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找不到咱们。”阿姨牵小女孩回去。此时天色已黑,看得很模糊。小女孩很不情愿的样子,几次回头,走了3米后,挣脱阿姨的手回来玩。阿姨没理她,继续往前走,走了将近10米时回头,然后藏在旁边的灌木丛后面,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女孩旁边的一位叔叔说:“找不着了吧!”小女孩回去,但没有表现出担心的样子,仿佛知道阿姨在跟她玩捉迷藏游戏。一下子就把阿姨找了出来,然后又想回来。最后还是被阿姨带走,还不时地回头,意犹未尽的样子。18:35观察结束。,观察过程,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第二次观察,第二次观察,观察体会,1在权力分配上,似乎小女孩有着更多的自由,阿姨对她的限制很少,即使对她实施约束的时候,小女孩也总是拒绝。这一点在阿姨多次要求小女孩回家,而遭到小女孩拒绝这一点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小女孩甚至挣脱阿姨的手而再次返回游乐场。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她们之间不是母子关系,而是保姆关系的缘故。保姆是受雇来照顾小女孩的,在地位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她对小女孩实施权威的能力。能够感觉到,在整个观察过程中,阿姨一直处在权力分配上的弱势地位。阿姨还是借助于小女孩的家长来暂时获得替代的权力,当她向小女孩表示“再不回去,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以后找不到咱们”时,小女孩才让阿姨牵着她的手回家。在依恋关系上,阿姨与小女孩之间的依恋也不强。这在以下几点可以体现:(1)小女孩摔倒时,阿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感和担心;(2)小女孩两次离开阿姨大约6米远,阿姨没有上前去追,甚至在第一次时没有看小女孩到哪里去了,而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在阿姨最后藏起来时,小女孩没有产生特别紧张的感觉,若是母子之间的亲密依恋,小女孩应该紧张地哭起来或至少也会叫着妈妈的名字。3在言语交流上,总体上不多,其中多是小女孩主动跟阿姨交流。阿姨主动跟小女孩交流的表现更少,主要都是要求小女孩回家,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第二次观察,观察体会,补充:1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是母女两人,不过越到后来我们越感觉不对劲,我们发现“母亲”怎么和小女孩很少的互动,大多数时间小女孩都是自己在玩耍,后来我们才发现小女孩称呼中年妇女为“阿姨”。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母女关系。2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对被观察者所察觉,他们只是把我们看作是一些正常活动的人,因而没有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第三次观察,众里寻他,策略:十一假期间,我们三人约好每个下午说有空谁就发短信互约提醒去做自然观察,因为三人总是很难凑到一起都有空。寻觅:十月五日傍晚,我们恰好都有空,于是我们五点十分来到北师北门的游乐场。结果等了四十分钟没有发现前两次观察过的两个小孩。等待:在等待的时候,时隔一两个星期,我们好像已经不能再认出那两个小孩,因为满场跑的孩子看起来都很像。而换了陪同的大人,就失掉很大一部分辨认线索。我们竭力回忆起那两个小孩的行为模式,如小男孩好动勇敢喜欢攀爬,小女孩喜欢唱唱歌吟吟诗什么的,对照满场的小孩,无一映证。新策略:小组成员每天谁在这个时间段有空就自觉过来逛逛,如果逮着前两次观察过的小孩,就赶紧记录,或者给小组同伴发短信通知。绝对不能打乱仗,今天观察这个,明天观察那个!我们的访问频率必须加大。,第四次观察,再次落空,落空:10月8日我们组三人五点五分来到师大北门游乐场,等至六点未发现前两次观察的两个小孩。策略:我们决定来得更频繁一些,多留意一些家庭,尽量记住每晚出来活动频次高的家庭,据此换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2005-10-1617:1017:38,第五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北师大北门口家属区北侧的小花园(内有许多健身器材),面积不大,活动的人数也不多,多为妇女孩子,也有男女青年。,第五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奶奶60岁左右,黑上衣,褐蓝裤子,瘦高小男孩1岁半左右,平头,迷彩军裤,灰外套,微胖,大约0.5米高,第五次观察,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第五次观察,第五次观察,17:10遇到小男孩和奶奶,小男孩跑动灵活,开始还戴着一顶鸭舌帽,估计跑动出汗,十分钟后,老人帮他拎着帽子。17:17小孩捡地上落叶,老人不允许,并要他扔掉。但小男孩扔掉后又捡,沿路边走边捡,看得出他的好奇心很强。17:20男孩要爬磨背机,老人未出声,也没抱他上去,两人之间很少说话。17:22小孩走出了游乐场,往家属楼区方向走,老人跟上。3分钟后将小男孩抱在怀里。(我们紧随其后,真象狗仔队),观察过程,第五次观察,17:32老人一直抱着小孩在一栋家属楼下看一辆轿车,看得出来小男孩特别喜欢轿车。两人有简短言语交流。小男孩可能累了,不怎么说话,而且特别的平静,与刚才生龙活虎的景象完全相反。(我们在三米开外的广告栏站着假装看广告,听不清楚他们的谈话)17:33小孩从老人怀里挣脱下地,趴在栅栏上看自行车寄存处的自行车。可能是这使小孩又恢复了体力,又开始活泼好动起来。17:35老人抱起小孩往小花园走。一路上,两人有言语交流。老人:“喜鹊,喜鹊。”(单词句),观察过程,第五次观察,17:36一个女人(三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穿运动衫)从我们身后小跑追观察对象,并一直喊:“小飞小飞”。追上后把孩子抱过去,与老人兴奋地交谈。(我们推测她是孩子的妈妈。)17:37一辆轿车开过来,三人迎上,一个三十多岁、身材魁梧的男人从车里出来,三人有些许交谈。奶奶和妈妈从车里拎出些东西,然后抱着孩子往家属楼方向走去。男人在后面锁车。(我们猜测这位男士是小男孩的爸爸)17:38男人又从车里拎了些东西往家属楼方向走去。(观察结束),观察过程,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体会,第五次观察,第五次观察,观察体会,小男孩的特点1小男孩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有着一定的探索性行为。由此可以推测,小男孩应该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依恋关系,安全感很好。同时在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