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_第1页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_第2页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_第3页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_第4页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比较【摘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代表,这两部悲剧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价值取向、矛盾冲突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所以这两部作品存在平行研究的价值。【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复仇;平行研究复仇文学是人类几乎各民族都盛行过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文学宝库中永恒的主题。而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虽然在民族、语言和时间上有所不同,却都描述了主人公为父报仇的故事,赵氏孤儿更被誉为中国的哈姆雷特。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部作品又有着诸多不同。本文将两部作品放于同一层面上探究其中的异同。1、 复仇之同 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描写复仇为主题的悲剧文学作品。其中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对复仇的描写纯粹而集中,它们分别是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各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特色。因为它们同处于封建社会文化交替时期,又同为“复仇悲剧”,所以这两部作品经常被拿来加以比较。1、出处相同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都取材于史料记载,但是都进行了艺术改编和加工,关于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记载于12世纪的丹麦史,16世纪英国作家将其改编为戏剧,以复仇为主题,广为流传。但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更融入了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他新的诠释。而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赵世家中一桩有关“赵氏孤儿”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虽然有书可凭,但是纪君祥对史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 复仇主题相同哈姆雷特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父亲的鬼魂让他复仇, 最终国王的虚伪和罪恶被昭然示众, 哈姆雷特与敌人同归与尽。赵氏孤儿写奸臣屠岸贾谋害了忠臣赵盾,灭其全家,赵家门人程婴牺牲亲生儿子的性命救出了赵氏孤儿,并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赵氏孤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杀死了屠岸贾,为全家报了仇。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分别面临杀父之仇和灭门之恨,因此,这两位主人公的复仇都具有正义性,是维护正义、惩奸除恶的需要。3、 复仇行为相同不论是哈姆雷特还是赵氏孤儿,剧中主人公都面临着血海深仇,也都选择采用个人复仇的方式。哈姆雷特至始至终都是哈姆雷特一个人在思考复仇的问题,在最后也是他一个人完成了为父报仇的任务。赵氏孤儿中也是主公命令孤儿“暗暗的自行捉获,乃将他阖门良贼,龌龊不留。”最后孤儿一个人生擒了仇人以报灭门之仇。可以说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是以个人力量进行复仇行动。2、 复仇之异 两部作品虽然在出处,复仇行为和主题上存在一致性,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正处于人文主义时期,而中国正处于另一个时代、另一种文化强势来袭的境地,所以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价值取向方面仍旧存在差异性。1、 人物形象塑造赵氏孤儿主角个性鲜明单纯,作者主要从道德评判角度来展示主角性格的完美,而哈姆雷特主要是通过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赵氏孤儿的主人公与其说是“孤儿”,不若说是程婴,中国悲剧人物往往喜好由善良、弱小的普通人来充当,而这样的人最终成为了道德伦理的代表。主角程婴的性格从始至终都单纯鲜明,是位在道德上至善至美的完人。他善良、勇敢、意志坚强, 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作品中程婴的行为无一不是围绕“忠义”二字展开的,程婴,作为公主府的门客,不辱使命,勇救孤儿,是为“忠”;危难时刻,舍弃自己的儿子保护孤儿,是为“义”。在惊心动魄的正反对峙一场戏中, 程婴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屠岸贾活活砍死,只能默默忍受内心的巨大悲痛。从始至终,程婴的性格非常鲜明,不像哈姆雷特的性格那样复杂。程婴是善的代表,正义、勇敢的化身。他是道德方面的完人,没有任何弱点和缺陷,他在复仇的过程中一直鉴定信念,没有任何动摇。在刻画人物方面,哈姆雷特主要通过展示悲剧主角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来塑造人物形象,他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有强烈人文主义思想的王子,既有内心灵魂的自我对抗,又有同腐朽罪恶的现实世界的斗争,而优柔寡断犹疑不决是哈姆雷特最明显的性格缺陷。从剧中可以清楚看到体现在哈姆雷特身上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世界观。其具体表现在当哈姆雷特与恶势力斗争时,他只相信自己,甚至连他的挚友霍拉旭也没有完全依靠。正因为他孤军作战,所以当他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必然产生势单力薄的孤独感,从而诞生出严重的悲观情绪,最终导致陷入怀疑、忧郁和犹豫不决的精神状态。正因这样的忧郁使得哈姆雷特丧失了很多杀死其叔父的机会,而这也正是导致最后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复仇充满犹疑和思考。2、 矛盾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氏孤儿是一部以故事情节为中心的社会悲剧,而哈姆雷特则是一部以性格为中心的性格悲剧。赵氏孤儿的冲突则是以“忠奸对立”这一个重心来展开的。屠岸贾是奸诈邪恶的代表,为了找到遗孤,屠岸贾下令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所有婴儿拘拿到帅府,全部剁为三段。程婴、韩厥、公孙柞臼、赵武等人是忠贞正义的一方,面对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为保存遗孤,拯救天下婴儿,不惜舍命舍子,在亲情与生命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义与责任。这斗争双方的力量明显的不对等使舍生取义的侠义行为更加凸显。这通过双方的矛盾、冲突、斗争,演绎出一个波澜起伏、动人心魄的复仇故事。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是以哈姆雷特的内心冲突为重心,并附之以“正邪双方”的外部冲突。哈姆雷特作品中哈姆雷特的内心冲突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并且复仇的外在冲突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寡断的性格特性。他追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本性;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莉娅和母亲乔特路德,又怨恨他们的脆弱,这一系列内心冲突显示了哈姆雷特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以哈姆雷特代表的正义的一方与新国王克劳狄斯代表的邪恶的一方的外部冲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 3、价值取向赵氏孤儿写于元代,其思想上包孕着元代社会的时代特征,间接、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矛盾。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和斗争,因而程婴的思想性格便具有鲜明的封建时代特点和阶级特点。作品中的斗争是从封建忠义出发的,义士助赵救孤其实质是忠奸斗争,带有浓厚的中国封建社会忠义行为这一时代色彩,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的民族斗争。当然,赵氏孤儿也着重表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孝”的重视,赵氏孤儿长大后,在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毫不犹豫便下定决心为家族报仇,实现其孝,因为中国古代以孝为先。在惨烈的悲剧气氛中,声讨奸恶,颂扬忠善,讲求孝行的道德主题得以表达。赵氏孤儿的复仇是对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进行的复仇。哈姆雷特表现的则是人文反思的主题。哈姆雷特中的克劳狄斯是私欲战胜理性的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代表,理性丧失,天良泯灭;哈姆雷特则是进步的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同时又是整个人文主义思潮及其所属时代的怀疑者、反思者和批判者。哈姆雷特通过正邪斗争和悲剧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将怀疑意识贯穿全剧始终,表现的是一种反思精神,其批判的不仅是社会及人类的奸诈邪恶,更有一种对人的存在本体的批判,主题思想上更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思潮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哈姆雷特的复仇是对人性黑暗的一面的复仇。3、 产生差异的原因 赵氏孤儿写于元代,当时蒙古灭金亡宋,入主中原,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民族政策和阶级政策,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惨遭掳掠杀戮,民众受到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人民反抗意识非常强烈。再加上元代知识分子仕途上大多不顺利,生活在社会底层,与老百姓联系比较紧密,深深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艰难。所以他们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元杂剧作为受迫害人民的传声筒,真实地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愤怒和呼喊。这样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就造成了元杂剧具有惩恶扬善的鲜明倾向,而悲剧主人公也往往毫不妥协、理直气壮,极具反抗精神。哈姆雷特虽然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然而剧中所写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环境则处处显示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而西方受到文艺复兴带来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为内核,偏重于个体尊严及人格价值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在西方复仇文学中集中体现在复仇主体精神世界的冲突、复仇主体的人格变化和发展历程。文学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某个方面的体现,在最深层意义上,是受其所属文明和价值观念影响并体现的。这在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四、总结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这两部中西方悲剧经典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同为悲剧,都描述了主人公为父报仇这一主题,但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却有很大差异。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虽然都把复仇作为贯穿全剧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复仇不是它的悲剧主题,复仇者的形象也不是悲剧主人公。复仇只是两剧的外壳,在其中内在有着很深刻的内涵。哈姆雷特最终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的道义上的胜利,对人性的关注,从而鼓舞了人文主义者的斗志和反思。而赵氏孤儿通过剧本最后除奸报仇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以及中国人对传统的“忠孝义”的重视和成全。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作为两个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们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完美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状态和思想倾向,展现了同在封建社会时期,两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它们是极具价值的文学作品。 【文献索引】一、书籍1纪君祥.赵氏孤儿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朱生豪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2、 期刊论文1吴丽芳.复仇悲剧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比较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2)2岳峰.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J.盐城师院学报,1999,(3)3马继滨.试析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高美萍.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复仇主题之比较J.时代文学(双月刊),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