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二、初读诗,了解诗意。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4小组读,齐读。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三、品读美景。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3引导:(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a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b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c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2)烟雨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3)子规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板书:景美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四、品读人勤。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板书:人勤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8鼓励学生作诗。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读诗。五、悟读升华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5背诵古诗六、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七拓展阅读。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邓蝴梅工作室成员徐丽娜【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一、上课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二、学习乡村四月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1、趣读,体会音韵美。(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b展示汇报: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2听读,想象画面美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1)听读想象画面: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2)示范描述句子: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3)感悟方法: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4)再听读,强化画面: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5)组内交流: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6)汇报展示: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3、背读,感悟情感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作业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教学设计自我评析: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宋翁卷景山原(绿)川(白)美子规鸣雨如烟人闲人少勤才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四(1)班陈可鲜【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热身】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教学过程】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1、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2、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3、谁想读?读准没有?4、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2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如:我准备用()画,因为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2听读,想象画面美过渡:淡雅的田园诗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5、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子规”是怎样啼叫的?(古诗介入)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沾衣欲湿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11、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2、汇报。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又。(板书:人勤)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一)古今对照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2、汇报。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二)课外拓展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课件:村夜(唐)白居易田园乐(唐)王维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一生无憾。3、作业:1)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宋)翁卷绿原白川景美子规烟雨闲人少人勤才又11.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执教者: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吕惠卿指导老师 : 黄成富 徐建华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2名左右)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三、小组交流感悟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四、品诗(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3.相机解:绿遍山原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解:子规 雨如烟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1.你读到了什么?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5.全班齐读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6.谁愿意自己诵读。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六、小练笔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附: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山原白满川景美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才 又 人勤乡村四月教学反思和溪中心小学 吕惠卿 2009年5月7日早上我在南靖第二实验小学上了堂公开课,课题目是乡村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共四句,28个字,表现的是初夏时节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忙碌、劳累的场面。 根据课本的编排思路,我在这节课上并没有把古诗教学的东西全都揉合在一节课中,而是有所侧重地教给学生一些东西。所谓一课一得,我并不在乎这节课是不是能得到好评价,我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课堂效果、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感觉和后来老师们的评价来看,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完了古诗。 学习古诗,不能不提到翁卷。翁公此人,文学史上留痕甚浅,查书,查网络资源,只能查到是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人,一生未当官,生活在乡村,喜爱描写乡村生活,写诗的时候比较注意技巧的运用,除此以外没有更多的东西。这给我的课前准备增加了一点难度。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往往可以转化成思想内容,反映在作品中。找不到更多的资料,我只能以教师用书中对这首诗的分析来确定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但考虑到今天是给县城四年级学生上课,讲这些内容,一来学生未必明白,二来好像有点太重品德教育。所以,我决定突出两点:景美,人勤。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我认为已经完成了这个教学设想。因为在学习时,景美,人勤都是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 教学用书中还说,要抓字词理解诗句和诗的意境。考虑到这首诗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有些场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所以,我决定,这首诗的教学不在这方面作设计太多的活动,简单点一下即可。那么一节课安排些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呢?经过思考,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初读诗,理解诗的内容;小组轮流读诗,讨论读到的画面;全班交流,理解诗意;感情升华,入情入境地朗诵指导;吟曲,感受古诗的魅力。总的来说,一课下来,很有收获。这种收获不是语言能完全表达的。以此为激励,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完美,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学有所获的好老师。 不知道,这是个理想还是幻想?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2、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3、谁想读?读准没有?4、检查生字“蚕”“桑”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面)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2、汇报。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板书:人勤)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一)古今对照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2、汇报。(二)课外拓展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课件: 村夜 (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田园乐 (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3、作业:1) 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原 白川 景美 子规 烟雨 闲人少 人勤 才又【设计理念】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天津市宝坻区九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试题(解析版)
- 2025锅炉房及设备拆除工地进程合同书
- 2025有关超市食品购销合同
- 2025年法硕(法学)专业基础真题及答案
- 因虚伪流失的友情500字9篇
- 2025年中国石化非洲公司招聘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
- 2025年乡镇环保办秸秆禁烧巡查员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房产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附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煤矿安全规程新旧版本对照表格版
- 2025山东“才聚齐鲁成就未来”水发集团高校毕业招聘2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中学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 儿童急救流程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 私募薪酬管理办法
- 经营废钢管理办法
- 联通技能竞赛考试题及答案(5G核心网知识部分)
- #20kV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