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第1页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第2页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第3页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第4页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在实际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不是前述的单组元材料,而是由二组元及以上组元组成的多元系材料。本章将简单描述二元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复习相图热力学的基本要点,着重对不同类型的相图特点及其相应的组织进行分析,也涉及合金铸件的组织与缺陷。,7.1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二元相图中的成分在国家标准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x),两者换算如下:,式中,A,B分别为A,B组元的质量分数;ArA,ArB分别为组元A,B的相对原子质量;xA,xB分别为组元A,B的摩尔分数,并且A+B=1(或100),xA+xB=1(或100)。,相图的实验绘制方法,1、动态法热分析法、膨胀法、电阻法2、静态法金相法、X射线结构分析3、理论计算法固溶体准化学模型,二元相图是根据各种成分材料的临界点绘制的,临界点表示物质结构状态发生本质变化的相变点。下面介绍用热分析测量临界点来绘制二元相图的过程。,在二元相图中有单相区和两相区。由相率可知,二元系最多只能三相共存,且在相图上为水平线,7.2相图热力学的基本要点,固溶体的自由能为,7.2.1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式中,xA和xB分别表示A,B组元的摩尔分数;A和B分别表示A,B组元在T(K)温度时的摩尔自由能;R是气体常数;为相互作用参数,其表达式为,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z为配位数,eAA,eBB和eAB为A-A,B-B,A-B对组元的结合能。,。,。,G,。,Hm,-TSm,按三种不同的愿情况,分别作出任意给定温度下的固溶体自由能成分曲线,相互作用参数的不同,导致自由能-成分曲线的差异,其物理意义为:,(a)0:eAB(eAA+eBB)/2,AB对结合不稳定,形成偏聚状态,此时Hm0。,7.2.2多相平衡的公切线原理,两相平衡时的成分由两相自由能-成分曲线的公切线所确定,二元系在特定温度下可出现三相平衡,7.2.3混合物得自由能和杠杆法则,混合物中B组元的摩尔分数为:,而混合物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为:,由上两式可得:,混合物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Gm应和两组成相和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Gm1和Gm2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即为相和相平衡时的共切线,两平衡相共存时,多相的成分是切点所对应的成分x1和x2,即固定不变。此时,可导出:,在和两相共存时,可用杠杆法则求出两相的相对量,相的相对量为,相的相对量为,两相的相对量随体系的成分x而变。,杠杆法则!,7.2.4从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根据公切线原理可求出体系在某一温度下平衡相的成分。下图表示由T1,T2,T3,T4及T5温度下液相(L)和固相(S)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求得A,B两组元完全互溶的相图。,下图表示了由5个不同温度下L,和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求得A,B两组元形成共晶系的相图。,7.2.5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4、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其延长线应进入两相区。,1、相图中的线代表发生相转变的温度和平衡相的成分,且平衡相成分沿线随温度变化。,2、两个单相区之间一定有一个两相区,两个两相区之间一定有一个单相区或三相水平线。即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为(点接触除外),称为相区接触法则。,3、二元相图中,三相平衡为一条水平线,表示为恒温反应点,根据相律指出下列相图中的错误之处,7.3.1匀晶相图和固溶体凝固-匀晶相图,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7.3二元相图分析,1.匀晶相图,匀晶相图还可有其他形式,如Au-Cu,Fe-Co等在相图上具有极小点,而在Pb-T1等相图上具有极大点,,具有极小点的相图,具有极大点的相图,固溶体材料冷却时组织转变的特点:(1)与纯金属凝固一样由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结晶过程,实际进行在一定的过冷度下。(2)凝固在一温度范围内进行。只有在温度不断下将时固体量才增加,温度不变,液固数量维持平衡不变。(3)凝固过程中液体和固体的成分在不断变化。,(5)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依赖于异类原子的互相扩散。,(4)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析出的固相成分与原液相成份不同,需成份起伏。晶粒的形核位置是那些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和成分起伏都满足要求的地方。,2.固溶体的平衡凝固,平衡凝固是指凝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达到平衡,即在相变过程中有充分时间进行组元间的扩散,以达到平衡相的成分,现以(Ni)为30的Cu-Ni合金为例来描述平衡凝固过程。,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每一温度下,平衡凝固实质包括三个过程:液相内的扩散过程。固相的继续长大。固相内的扩散过程。下图描述了上述合金从小至,2温度的平衡凝固,3.固溶体非平衡凝固,在工业生产中,合金溶液浇涛后的冷却速度较快,使凝固过程偏离平衡条件,称为非平衡凝固。,非平衡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液、固两相的成分偏离液、固相线;凝固过程进行到一更低的温度才能完成;生成固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大,这些差别特点表现的愈明显。,非平衡凝固的结果:生成固体的成分不均匀较偏析,快速冷却时在一个晶粒内部先后结晶的成分有差别,所以称为晶内偏析,金属的晶体往往以树枝晶方式生长,偏析的分布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枝晶成分有差别,因此这种偏析又称枝晶偏析。,晶内偏析的程度:相图中液-固相线相距愈远,组元元素原子的迁移能力愈低(扩散系数小),冷却速度愈大,造成的晶内偏析将愈严重。,固溶体通常以树枝状生长方式结晶,非平衡凝固导致先结晶的枝干和后结晶的技间的成分不同,故称为枝晶偏析。下图是Cu-Ni合金的铸态组织,树枝晶形貌的显示是由于枝干和枝间的成分差异引起浸蚀后颜色的深浅不同。,下图是经扩散退火后的Cu-Ni合金的显微组织,树枝状形态已消失,由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枝晶偏析已消除。,7.3.2共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固态下有限溶解,一组元溶入另一组元中时都使凝固温度下降,并发生共晶转变。如Pb-Sn、Ag-Cu等形成二元合金对应的相图就是二元共晶相图。,Pb-Sn共晶相图,1.共晶相图,该共晶反应可写成:,2共晶合金的平衡凝固及其组织,现以Pb-Sn合金为例,分别讨论各种典型成分合金的平衡凝固及其显微组织。a.(Sn)19%的合金,b.共晶合金,(Sn)=61.9%的合金,右图显示出该共晶合金呈片层交替分布的室温组织,黑色为相,白色为相。该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示于下图,珠光体的二次电子像Fe3C铁素体,T8钢珠光体,共晶体的形成过程,(1)在TE温度以上仅是液体的冷却(2)到达略低于TE的温度,按L相区分析应为从液体中析出C成分的相,而按L相区分析应从液体中析出D成分的相。如果和按一定的比例析出,最终液体的成分不变,两固相不断同时析出,即共同结晶,故称为共晶转变,直到液体完全消失,结晶过程完成,得到的是两固相的混合物,称为共晶体。(3)在TE温度以下仅是固体的冷却,共晶体的形核长大特点,c.亚共晶合金,现以(Sn)50的Pb-Sn合金为例,分析其平衡凝固过程,下图是Pb-Sn亚共晶合金经(HNO3)为4硝酸酒精浸蚀后显示的室温组织,暗黑色树枝状晶为初生固溶体,其中的白点为,而黑白相间者为()共晶体。,d.过共晶合金,成分位于E,N两点之间的合金称为过共晶合金。其平衡凝固过程及平衡组织与亚共晶合金相似,只是初生相为固溶体而不是固溶体。室温时的组织为初+(+)。,课堂练习,组元A和B在液态完全互溶,但在固态互不溶解,当组元B质量分数为63时合金在1040形成中间化合物,1)试写出中间化合物的分子式;2)试求w(B)为20的合金在750共晶反应后先共晶组织(初生相)和共晶组织的相对量;组成相的相对量。(已知原子量:A28,B24),3共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a伪共晶,规律:两组元熔点接近,对称型伪共晶区。熔点相差较大,共晶点通常偏向低熔点一方,而伪共晶区则偏向高熔点组元一方。,在用Al-Si合金中,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在快冷条件下得到的组织不是共晶组织,而是亚共晶组织;而过共晶成分的合金则可能得到共晶组织或亚共晶组织,这种异常现象通过下图所示的伪共晶区的配置不难解释了。,伪共晶实例,b.非平衡共晶组织,在C点附近凝固形成的共晶体数量较少时,有时共晶体中的同初生相相同的一相依附在初生相上,另一相挤到初生相的晶界单独存在,这种见不到共晶形貌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它可发生在平衡凝固时,而非平衡共晶有时也以离异共晶的形式出现。,7.3.3包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1.包晶相图,Pt-Ag合金相图,a.(Ag)为42.4%的Pt-Ag合金(合金),2包晶合金的凝固及其平衡组织,包晶反应时原子迁移过程,相生成时L-及-界面处的浓度分布,b.42.4%(Ag)66.3%的Pt-Ag合金(合金),c.10.5%(Ag)1)提纯示意图,左图表示劳特(Lord)推导的结果,由图可知,当k0=0.1时,经八次提纯后,在8个熔区长度内的溶质比提纯前降低了104106。,区域提纯示意图,3.表征液体混合程度的有效分配系数ke,在实际凝固过程中,液体浓度并非均匀的。当液体以低速流过一根水管时,液体中溶质的聚集对凝固圆棒成分的影响以及在初始瞬态内溶质聚集的建立所示:,溶质的聚集对凝固圆棒的成分的影响,初始瞬态内溶质聚集的建立,为了表征液体中的混合程度,需定义有效分配系数ke:,扩散和对流的方向如图所示,与之相反方向的扩散和对流不存在。由扩散和对流造成的总通量为,距离z,J流动,J扩散,质量浓度,O,对上式的z偏导数,并由推导菲克第二定律时的前续方程:,可得:,其通解为:,(7.14),右图示意画出在初始过渡层建立后,液、固的体内及界面处的溶质分布情况,由图可知,当z=0时,L=(L)i,可得:,这里忽略进入固体中的扩散,则得,整理后,得,(L)i,(L)B,(S)i,L,固体,液体,界面,(7.17),(7.16),(7.15),对(7.14)式求导,并由x0可得,将(7.18)和(7.17)式代入(7.16)式,整理可得,当z=-(边界层厚度时),L=(L)B,将其和(7.19)式代入(7.14)通解式;,所以:,(7.18),(7.19),(7.20),(7.21),将其代入(7.19)式,则得,将待定系数P1和P2代入通解式(7.14),整理可得:,当Z0时,L=(L)i,上式变为,(7.22),(7.23),(7.24),由于固一液界面建立起局部的平衡,所以而由有效分配系数的定义,将它们代人(7.24)式,最终得到有效分配系数ke的数学表达式,这是由伯顿(Burton)、普里姆(Prim)和斯利克持(Slichter)导出的著名方程。它说明了有效分配系数ke是平衡分配系数k0和无量纲R/D参数的函数。,(7.25),当K0取某定值时,方程(7.25)式的曲线由图所示,ln(R/D),ke,有效分配系数随ln(R/D)的变化,(1)当凝固速度极快时,R,则ke=1,由此表明,(s)i=(L)B=0液体完全不混合,原因是边界层外的液体对流被抑制,(2)当凝固速度极其缓慢,即R0时,则exp(-R/D)1,即ke=k0,(L)i=(L)B=0,属于完全混合状态。,(3)当凝固速度出于上述两者之间,即k0ke1属于不充分混合状态,最大程度提纯,ke=k0均匀化ke=1,ke=k0和ke=2k0溶质分布曲线,4.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a.成分过冷的概念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的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线来确定。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能否产生及其程度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质量浓度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k01合金的成分过冷示意图,b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把(7.26)式代人(7.27)式,则得,设界面温度为Ti,液体中自液-固界面开始的温度梯度为G,则在距离界面为z处的液体实际温度T则为,假设k0为常数,则液相线为直线,其斜率用m表示。,(7.27),(7.28),(7.29),显然,只有在TTL,即实际温度低于液体的平衡凝固温度时,才会产生成分过冷。,于是,对(7.28)式求导,可得z=0处的表达式:,(7.30),(7.31),成分过冷产生的临界条件为,(7.32),(7.33),这就是由蒂勒(Tiller)、杰克逊(Jackson)、拉特(Rutter)和恰尔玛斯(ChaLmer)在1953年首先导出的著名方程。大量实验证实,它可以很好地预报凝固时平直界面的稳定性。显然,产生成分过冷的条件是于是有,由(7.32)和(7.33)式得成分产生的临界条件:,反之,则不产生成分过冷。,(7.34),(7.35),c.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无成分过冷:平面方式生长。成分过冷小:界面凸起长不大,不产生侧向分枝,形成立体形态为六方柱体的胞状组织。成分过冷冷:晶体以树枝状方式生长,形成树枝晶。介于胞状晶与树枝晶之间,还有胞状树枝晶。,固溶体晶粒内存在枝晶偏析,主轴与枝间成分不同,所以整个晶粒不是一个相。固溶体合金棒顺序结晶过程中,液/固界面推进速度越快,则棒中宏观偏析越严重。从产生成分过冷的条件看,合金中溶质浓度越高,成分过冷区域越小,越易于形成胞状组织。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固溶度不太,前者小,而后者大。凡是碳钢的平衡结晶都有共析转变,而没有共晶转变;相反,对于铸铁则有共晶转变而没有共析转变。无论何种成分的碳钢,随含碳量增加,组织中铁素体相对量减少,而珠光体量增加。,7.4.2共晶凝固理论,共晶组织大致可分为层片状、棒状(纤维状)、球状、针状和螺旋状等几类,按共晶两相凝固生长时液-固界面的性质,可将共晶组织划分为3类:(1)金属-金属型(粗糙-粗糙界面)。(2)金属-非金属型(租糙-光滑界面)。(3)非金属-非金属(光滑-光滑界面)。,a.金属-金属型共晶,形成层片状还是棒状共晶,虽然在某些条件下会受到生长速率、结晶前沿的温度梯度等参数的影响,但主要受界面能所控制,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1)共晶中两组成相的相对量(体积百分数)。如果层片之间或棒之间的中心距离相同,并且两相中的一相(设为多相)体积小于27.6时,有利于形成棒状共晶;反之有利于形成层片状共品。,其中,设棒的半径和片的厚度均为r,长度为l,根据相棒状排成六方阵列,可计算出棒状共晶的六边形体积为,-相界面积为,设层片状共晶与棒状共晶的体积相同,由此可解出层片状共晶的宽度x:,由此得到层片状共晶-相界面积为,若棒状共晶组织中-相界面积小于层片状共晶,即,得,根据上述不等式可得体积分数为,上式表明:当相(或相)体积分数小于27.6时,棒状共晶组织中单位体积的-相界面积(或相界面的界面能)小于层片状共品组织,有利于形成捧状共晶;反之,可证当相(或相)体积分数大于27.6时,有利于形成层片状共晶组织。,(2)共晶中两组成相配合时的单位面积界面能。要维持这种有利取向,两相只能以层片状分布。,现以层片状共晶为例说明共晶组织形成的机制。共晶合金结晶时,并非是两相同时出现,而是某一相在熔液中领先形核和生长,称为领先相。设领先相为,首先相在TE过冷度下从液体中形核并长大,共晶中和相的交替生长主要是通过横向组元的扩散来实现的,层片状共晶中两相的交替生长并不需要反复形核,很可能是由“搭桥”方式来形成层片状共晶的,以至逐渐长成每个层片近似乎行的共晶领域。,凝固速度R与层片间距之间的关系为:,式中k为常数,因不同合金而异。由此可见,过冷度越大,凝固速度越大,层片间距越小,共晶组织越细。,b.金属-非金属型共晶下图分别为Al-Si共晶生长形态的示意图及其二次电子形貌像。,共晶的层片间距显著影响合金的性能,可用霍尔佩奇公式来表示:,2.层片生长的动力学,当共晶合金凝固时,释放出来的单位体积自由能为:,式Sf中是单位体积共晶液体的凝固熵,而TE为共晶凝固时液-固见面前沿液体的过冷度。,考虑图中所示的界面区域,当界面推进dz后,可得,(7.39),(7.40),若假定所有释放出来的自由能都用来产生-界面,得到:,将方程(7.39)和(7.41)代入(7.40)式,可得,共晶反应所能获得的自由能可分成两部分:,(7.41),(7.42),(7.43),这一结果可用几何方法在相图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用于扩散的成分差示于图中,并可由液相的斜率计算出来:,(7.44),下面要建立扩散浓度差与界面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由片排出的B原于通量为,为了简化计算,视与片的侧向扩散主要发生在图7.88的Y方向上,由此作出的一级近似可得,式中,为与相前沿液体中的平均浓度差;s0/2为扩散距离。在稳态下,J(排出)J(扩散),由此可得,(7.45),(7.46),两边同除以合金的体积质量整理可得,将(7.42)式用过冷度表示,由可得:,将(7.48)式代入(7.44)式后,再代入(7.47)式得,(7.47),(7.48),(7.49),将以及代入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