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恐龙的秘密Thesecretofthedinosaurs,.,2,.,3,一、恐龙的起源与演变,在古生代时期,柔软无骨的生物演变出具有骨格架构的鱼类,接着鱼类又演化出具有肺部,能在陆地上行走的两栖类,两栖类虽然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并不能完全离开水,仍旧要在水中产卵、受精。到了古生代末期,两栖类终于演化出完全可以在陆上生活的爬行类,也就是羊膜动物,羊膜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并在羊膜中发育,也就是从此以后,爬行类就不再依赖水,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及繁衍。,.,4,二、恐龙的名称,恐龙(Dinosaur)一词來自希腊语,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学者以希腊文的dino(恐怖的)和saur(蜥蜴)命名),日文译为恐龙,中国古生物学家引用了此名。,.,5,恐龙化石最早约在距今数百年前被发现,当时的人以为那是巨人或是喷火龙的骨头。1824年比较解剖学的鼻祖、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Cuvier)认为是巨型植食性爬行类的牙齿;1824年英国牛津大学的巴克兰(Bukland)命名第一只恐龙斑龙(巨型的化石蜥蜴)并做科学性的描述;1825年英国业餘化石迷孟德尔医生(G.Mantell)命名了第二只恐龙禽龙(鬣蜥蜴的牙齿),也是第一隻被命名的植食性恐龙;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RichardOwen)才率先使用恐龙(Dinosauria)一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6,全球各地曾经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世界各地都有恐龙的发现,目前发现的恐龙已将近三百个属,由此推估全球可能曾有超过一千个属以上的恐龙生存过。,.,7,恐龙时代,.,8,太古代(距今24億年以前)元古代(距今24億年6億年)古生代(距今6億2.5億年)中生代(距今2.5億0.7億年)新生代(距今7000萬年),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第三紀第四紀,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时代的划分,2.4億年前,1.9億年前,1.4億年前,.,9,希腊文为全陆地的意思在三迭纪之后,恐龙的演化随着植被与大陆位置的改变而变动,在三迭纪到早侏罗纪期间,主要大陆连接成一个超级大陆,盘古大陆。,由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所提出,盤古大陸(又称超大陸),.,10,上个世纪20年代,在蒙古戈壁沙漠火焰崖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震惊了世界,因为其中包含有完整无损的恐龙胚胎。,.,11,在全世界200多处地点,为数众多的恐龙蛋化石被发掘出来。但是在这些恐龙蛋化石当中,极少被发现其中有保存下来的胚胎组织,因此科学家们很难鉴别出该恐龙的种类。这张照片拍摄于2003年7月7日,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安吉利斯港。,.,12,三、恐龙的分类,恐龙可分成两大类龙盘目和鸟盘目,龙盘目就是有龙的骨盘如暴龙鸟盘目就是有鸟的骨盘如似鸟龙,如:龙盘目:.兽脚亚目:分为三个次目(1)虚骨龙次目(2)肉食龙次目(3)恐爪龙次目,.,13,.蜥脚形亚目:恐龙中最大、最长的类型全在此亚目中,四足行走和植物食性是本亚目属种的特点,当然较原始代表也有双足行走和杂食性者。本亚目又分為两个超科。(1)古脚龙超科(2)蜥脚龙超科,.,14,3.鸟盘目:腰带为四射型结构,与鸟类者相似。植物食性或少量杂食性,除鸟脚亚目外,其餘是四足行走动物。()鸟脚亚目()剑龙亚目()甲龙亚目()角龙亚目()肿头龙亚目,.,15,四、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出现大约距今二亿四千万年前(三叠纪),属脊椎动物爬行类的恐龙。恐龙于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最为兴盛,真正成为地球霸主,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牠们称霸地球约一亿六千万年之久,最后一批恐龙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灭绝。三叠纪(约2亿4千8百万到2亿8百万年前)通常被称为恐龙时代,是中生代的第一个时期。当时所有的陆地形成了一个超级大陆,叫做盘古大陆,北半部称劳拉西亚古陆,南半部则是冈瓦纳古陆。当时各地的气候都限暖和或者炎热。极地没有冰层覆盖,沙漠在内陆地区扩展。显花植物尚未演化出来;柞柏类植物、棕状的苏铁和蕨类植物生长在潮溼的区域。能适应干燥环境的史前爬行类在陆地上占尽优势;爬行类也出现在天空与海洋之中。,.,16,生存年代-2,侏罗纪(约亿千万亿千万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二个时期。在亚洲针叶树和银杏繁茂。盘古大陆继续分离。爬虫类中的恐龙很繁盛,此时大型的恐龙和在空中飞行的翼龙出现了。最古老的鸟类始祖鸟也出现了。西格龙、稜尺龙、禽龙、甲龙等也一一出现。,.,17,生存年代-3,白堊纪(约亿4000万6500万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三个时期。虽然恐龙不断繁盛,但是在这个时代末期就都灭绝了。白堊纪时期的恐龙有似鸟龙、霸王龙、恐爪龙、鸭嘴龙、原角龙、肿头龙等等。在三叠纪开始分裂的盘古大陆到了白堊纪即很快地形成了大西洋。从6500万年前到现在为止。,.,18,生存年代-4,新生代分为第三纪(6500万200万年前)及第四纪(200万年前以后)。此时期的樱、竹、椰子等被子植物分布,鸟类和哺乳类繁盛,不久人类也出现了。,.,19,五、恐龙举例介绍,恐龙自三迭纪出现到白垩纪灭绝,它们统治地球达整整一亿三千万年之久。,进入中生代,由于森林茂盛,植食性爬行动物得以迅速繁衍和进化,同时也产生出一些肉食爬行动物种类。整个中生是爬行动物时代,有时人们也称之为“恐龙时代”。,冠龙,.,20,史上最大恐龙腳印,最小的恐龙,最小的恐龙体型相当于鸽子。近鸟和耀龙体长都在35公分以下。目前已知最小型的成年恐龙标本属于近鸟,体重估计为110公克左右。,化石时期:侏罗纪晚期,耀龙,近鸟,化石时期:白垩纪早期,法国科学家发现可能由重量逾40公吨的巨型蜥脚类恐龙所留下史上最大的恐龙脚印。该脚印非常大,宽达1.5到2公尺,相当于体重超过30或40公吨,高逾25公尺的动物。,.,21,左图为部分早期爬行动物。(从左至右)前排1.犬颌龙,2.距齿龙,后排1.安琪龙,2.肯氏龙,3.鸟龙。,.,22,恐龙的食性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可怕的肉食性动物。其实,许多恐龙是温和的草食性动物,只穿梭在树丛间,撕扯树梢的叶子吃。还有些恐龙和人类一样,属于吃肉也吃植物的杂食性动物。至于肉食性恐龙不只吃恐龙,任何能动的东西,如昆虫和鸟类,都是它们的捕猎对象。从恐龙化石遗骸,我们可以得知许多恐龙生前的食性。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来自恐龙下颚骨及牙齿的形状和排列。此外,整副恐龙骨架的形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如肉食性恐龙通常具有大的头部、短而有力的颈子,以便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而大多数草食性恐龙则具有长长的颈子,以方便它们取食树梢叶片。,.,23,.,24,素食者很多恐龙都是草食性的,其中包括了体型最大的蜥脚亚目恐龙,以及所有的鸟臀目恐龙。事实上,恐龙吃植物要比吃肉麻烦多了,因为植物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这些坚韧物质必须先被分解处理后,才能被胃消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食性恐龙演化出各种解决方法,例如:蜥蜴亚目恐龙根本不咀嚼,直接把咬下的食物吞进肚里,让胃里的细菌来发酵食物或让它们故意吃下去的小石子来磨碎食物。鸭嘴龙类的恐龙具有特殊的牙齿,可以先咬碎及研磨食物;角龙亚目的恐龙则用格外强壮的颚骨和利剪般的牙齿撕碎坚韧植物。,.,25,.,26,.,27,禄丰龙发现于中国云南禄丰,故名。生活在三迭纪,长6米、高2米,植食性。蜥臀类,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28,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中国四川,蜥脚类,植食性。长22米,高3.5米,重40-50吨。,.,29,脖子长长的马门溪龙,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因而十分僵硬,转动缓慢。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蛇形头部。身体和一个网球场一样长,但却很细。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细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30,盘足龙、蜥足类,植食性。足像圆盘,长20米左右,现在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并不生活在水中。,.,31,雷龙生活在侏罗纪,蜥脚类,植食性恐龙。长逾24米,重约30吨,颈很长,可在水中吃到岸上的植物。由于巨大而沉重,因此它们一般都呆在水中,这样可依靠水的浮力来减轻体重对足部的压力。一般地讲巨大恐龙都有类似雷龙的这些个特点。,.,32,腕龙侏罗纪,蜥足类,植食性。体长24.4米,重55吨,是最重的恐龙之一。,.,33,最大的腕龙,腕龙是最大和最重的恐龙之一。它有巨大的身躯、很长的脖子、小脑袋和长尾巴。一个巨大、强健的心脏不断将血液从腕龙的颈部输入它的小脑。一些科学家认为它或许有几个心脏来将血液输遍全身各处。前腿比后腿长,能帮助支撑其脖子。腕龙依靠长脖吃树梢嫩叶。腕龙有发达的颌部,犹如边缘锋利的勺子一般的牙齿,可夹断嫩树枝和树芽。腕龙需要吃大量的食物,来补充它庞大的身体生长和四处活动所需的能量。一只大象一天能吃大约150公斤的食物,腕龙大约每天能吃1,500公斤。它可能每天都成群结队地旅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荡,寻找新鲜树木。,.,34,梁龙侏罗纪,植食性,蜥足类。约重30吨,体长25至30米,是最长的恐龙之一。,.,35,庞大无比的梁龙,梁龙脖子长7.8米,尾巴13.5米。梁龙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但头部纤细小巧,鼻孔长于头顶。嘴前部长扁平牙齿,侧面和后部则无。前肢比后肢短,脚有五趾,一趾长着爪子。成群活动,走路缓慢。不做窝,一边走路一边产仔,因此蛋形成一条长线,无育子习性。草食,不咀嚼,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脖子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尾巴有大约70块。用强有力的尾巴袭敌,迫使进攻者后退;或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自卫。前肢内侧趾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梁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36,剑龙侏罗纪,植食性,鸟臀类。背部骨板为防卫之盾,尾部骨刺为防卫之矛。是一种漂亮的恐龙。,.,37,尾巴长尖刺的剑龙,四足行走,大小与象差不多。但体形却不同,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处在臀部。背上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从颈部排到尾巴,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这些骨板有什么用处呢?有人认为,骨板可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因为在侏罗纪的时候,陆地上的恐龙开始繁荣起来,肉食龙个体逐渐增大,这对食植物的剑龙威胁很大,剑龙可以背上“刀山”一样的骨板防御敌人。但是,身体裸露的地方怎么保护呢?所以有人又认为,骨板实际上是一种“拟态”,用于迷惑敌人。剑龙的骨板上带有各种颜色的皮肤,似一簇簇的本内苏铁,如此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近年来,有人又提出新看法,认为其骨板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剑龙觉得体温太高时,就爬到阴凉处,这时就有大量血液流到骨板里,通过骨板散发热量,这是变温爬行动物的一种特殊适应方式。,.,38,弯龙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期,鸟脚类,植食性,可四足行走。,.,39,禽龙白垩纪,鸟脚类,植食性。其大拇指演变为锥状,可能与防卫有关。,.,40,棘鼻青岛龙,植食性。头上那个东西真不知是干什么用的。,.,41,角龙亚目出现在白垩纪晚期,属鸟臀类,植食性。这类恐一般都有各式各样的角,颈部都有一圈骨质“披风”,显得威风凛凛,很漂亮!,.,42,有三支角的面孔顾名思义,角龙亚目的三角龙是因为头部的三支犄角而得名。角龙目恐龙的头颅间都有一圈朝后延生的骨质褶皱、喙部呈细窄钩状,以及鼻子上长着尖角。它们和现在的犀牛很像:体形粗壮,以四肢行走,而且都是草食性动物。角龙亚目恐龙的化石往往成群地被发现,可见它们生前有群体生活习性,可能也会成群结队地对抗肉食性恐龙。在演化过程中,角龙亚目恐龙的犄角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其中以恐龙时代末期登场的三角龙最为明显,因此它被称为角龙之王。三角龙拥有角龙亚目中最特出的犄角和褶皱装备,头部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一旦遭到攻击,三角龙只要收缩其庞大的身躯,压低头部以犄角指向对方,就能构成坚强的防御架式,以吓退霸王龙之类的猎食者了。,.,43,长三个角的三角龙,最后的恐龙之一。大型角龙,髋部高3米,重12吨,跟现在的两头大象差不多。与所有的角龙一样,它的头完全是一堆结实的骨甲。嘴呈角质的喙,鼻上有一只短角,两眼上方各有一只超过1米的眉角。脑后是盾牌一样的骨质颈盾。体长9米,体重5吨,草食。二只额上的尖角长,第三只从鼻后伸出的角较为短而厚重。三角龙与暴龙共存同一时期,是一种具短褶叶的角龙类。它的体型强而有力以保护自我,它是属于最大型的角龙类。它额上有两只尖角第三只从鼻后伸出的角较为短而厚重。三角龙为温驯的角龙类;但是受到激怒后,它会被破还击,冲出去每小时可达三十五千米。,.,44,.,45,有硬脑壳的肿头龙,剑角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素食性。一般长2.5米,高1.5米,头骨有25厘米长,6厘米厚。头盖骨是自卫的武器。其身体结构很符合撞击的力学要求,比如头可以自如地前倾;前肢短、后肢长,可以使它动作灵活;长尾可以保持身体平衡;骨盆上的耻骨长而低,骨盆上方有六至八块互相愈合的脊椎,有骨腱紧密相连,既加强了冲力,又减少震动;头与脊柱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角度,战斗时身体绷成一条直线,头稍向下倾,有利于冲刺。最重要的是,当它们以头相撞时,肿厚的实心头骨像安全帽那样,能减少震动以免脑震荡。此外,带锯齿的锐利牙齿,可撕碎和切断食物。群聚生活,由决斗中获胜的雄性充当首领。作为首领,它不仅统帅整个群体,而且拥有与群体中雌性恐龙交配的权利。,.,46,假鳄龙是恐龙和鳄类的祖先类型,体形不大。,.,47,植龙比假鳄龙大,看起来像鳄鱼,可和鳄鱼绝对没有一点关系,它们在三迭纪中期就彻底绝种。注意它的鼻孔在头顶。,.,48,身批盔甲的甲龙,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就是爬行纲、鸟臀目、甲龙亚目。甲龙类是恐龙大家族中较晚出现的类群,直到白垩纪之末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甲龙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甲龙有个像高尔夫球棒一样的尾巴。它的四只腿都是短的,脖子也很短,脑袋是宽宽的。,.,49,栉龙,栉龙是已经进化了的带冠的鸭嘴龙类,头顶部向后倾斜着一个骨质尖刺,鼻子周围下垂的皮肤被这个尖刺支撑起来。栉龙可以把尖刺像吹气球一样充上气,使自己的鸣叫声更为响亮,他们群居在一起,鸣叫声正是他们的联络信号。栉龙的头上长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管子,里边有细细的通道。空气经过时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可以用来吓跑敌人。也有人认为,那是它们在潜水时用来通气用的,究竟是做什么用的,目前还没有定论。,.,50,.,51,.,52,.,53,肉食者肉食性恐龙是以群头大、后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龙。它们都属于兽脚亚目,常常被称为食肉龙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龙靠后肢行走;由于后肢要负荷庞大身躯的重量,因此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速。它们的头很大,双颚很长,颚骨上整排巨大弯曲的利齿,看起来就像牛排刀边缘的锯齿一样。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他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它们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后肢捕杀猎物,然后再借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帮助,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虚骨龙也是一种肉食性恐龙,但它们和一般肉食性恐龙完全不同。虚骨龙的体态轻盈、行动敏捷,有一双便于抓取的长手臂和手掌,以及长又窄的颚骨。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为食。此外,虚骨龙也常会在大型肉食性恐龙吃饱后,捡剩下的残渣碎屑吃。,.,54,如果一任植食性恐龙无节制地发展,可能会把地球上的植物很快吃光,于是大自然弄出肉食性种类的恐龙来对其加以限制,这就是所谓生态平衡吧。,霸王龙,白垩纪,兽脚类,肉食性。长17米高6米。只存在很短时间就灭绝了。其头大但骨中多空隙,因此头不重。巨大的口中布满每个长20cm的牙齿,非常可怕。,.,55,小鸟龙兽脚亚目,侏罗纪,长2米,后肢发达,行动迅速。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这玩意。,.,56,似鸟龙兽脚亚目,白垩纪晚期,前肢很小,没有牙齿,长2米,像驼鸟,所以又称之为驼鸟龙。,.,57,恐怖之爪-恐爪龙,1964年在美国的蒙大拿州第一次发现了恐爪龙化石。恐爪龙的大头上长着利齿和坚固的下巴。用两脚站立,前臂较短。每只手上有3个带着尖长爪子的手指,每只脚有4个脚趾,其中一个脚趾上长着约12cm长的利爪。尾长,眼大,所以视力极好。聪明,成群打猎,跑动迅速。肉食动物。有一套独特的捕杀本领: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举起镰刀般的爪子,加上前肢利爪的配合,易将猎物开膛破肚,置于死地。对恐龙而言,其前指特长,能抓住猎物然后用有勾爪的脚去踢猎物的肚子,撕开皮肤。,.,58,被这玩意咬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异齿龙是早期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动物。至于它背上的那个“帆”,可能是用来调节体温的。另有一种吃草的基龙也有这种“帆”,别说,还真漂亮。,.,59,伶盗龙(迅猛龙),特色具有长而坚挺的尾巴,双脚的第二脚趾具有大型镰刀状趾爪出现时间白垩纪(7500万7100万年前)荤或素: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龙身长:体型接近火鸡的大小体重:约15千克它们的大脑较大,脑重/体重比在恐龙中属于最大的之列,显示它们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伶盗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温血动物,因为它们猎食时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伶盗龙的身体覆盖羽毛,而在现代的动物中,具有羽毛或毛皮的动物通常是温血动物,其羽毛或毛皮可以用来隔离热量。,.,60,.,61,极其凶猛的暴龙,1902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1910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他利用木制的大木筏,即河上划艇作为流动营地来寻找化石,并进行发掘。这种木筏也是运输化石的工具,因为用马车运输会损伤化石。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62,霸王龙,跃龙(allosaurusfragilis)为侏罗纪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体长约11米,估计体重1.52吨,为行动矫捷的凶猛捕猎者,狩猎时可能会跃进扑击猎物,故名。推测它会潜伏在植物丛中发动突击,强壮的前肢上长有3个指爪,为重要的武器,一般以中型至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物,无疑是侏罗纪恐龙最强的天敌,但到了白垩纪中期,跃龙突然消失在地球上,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历史上最强的陆上捕猎动物暴龙(tyrannosaurus)。,.,63,长颈龙,长颈龙生活在晚白垩纪,它可以长到40英尺(12米)长体长的四分之三都摊到了它的脖子和尾巴上,生活在浅水区但有时候也到岸上来。在陆地上长颈龙捕捉些昆虫和小爬虫吃,而在水里则是鱼和菊石。长颈龙游泳很慢,它们最喜欢沿着岸礁爬行,在不惊扰猎物的情况下,利用长脖子的优点远远地咬住猎物。和现代某些蜥蜴一样,长颈龙地的尾巴在被凶猛动物咬住时也可以自己断开,它们则趁机逃跑,尾巴会慢慢再长起来。,.,64,跃龙,侏罗纪,兽脚类,肉食性。长11米,有利爪,尾强有力,牙利如刀刃。为十分可怕的一种恐龙。,.,65,异特龙,最早在北美洲侏罗纪晚期生活。科学家不断争执就像其它的食肉龙类一样它是否为敏捷、凶狠的掠食者,或者仅是笨拙而迟缓的腐肉食性。体重约3.6公吨,站立大约5米高。最大型的大约有3.5米长,但平均在10米左右。异特龙下颚是咬合的,有些像蛇类;它可能吞食大块的肉类。在它三趾的前肢上有15公分长的利勾爪。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体长7.5长,臀高约2米,重约1.5吨。头部特大,头骨长1米,牙齿不仅锋利,而且还有倒构。上下颚可以前后移动,便于撕裂猎物。前肢细小,有三只带爪的手指,后肢高大粗壮,也有三只带爪的趾。在那个时期的地层里,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弯龙的骨头化石,头骨上有异特龙牙齿留下的深深痕槽,折断的异特龙牙齿也散布在四周。这表明地层记录了一次血腥的捕杀。,.,66,喜马拉雅鱼龙,三迭纪晚期。发现于中国珠峰地区海拔4800m的摄拉木。体长10米,肉食性,该龙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地质板块理论。,.,67,三迭纪时,一些刚刚来自水中的爬行动物又重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失去了在陆地生活的绝大部分能力,体形又逐渐演变为鱼形,但肺呼吸功能却仍保留着,且在陆上产卵,成了水生的爬行动物。,.,68,在恐龙统治陆地的时候,海洋也同样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占领着。它们也用肺呼吸空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锋利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69,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大约为躯干的两倍。,.,70,像这两条鱼龙,简直就和今天的鱼一模一样。,.,71,海王龙袭击一只海鳄,.,72,.,73,翼龙出现于侏罗纪早期,它们从前肢的第四指起至后肢长出一片皮膜,在进化过程中,嘴中的牙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嘴也喙化了,尾也一样退化至消失。其中的某些早期种类可能是鸟类的祖先。,无齿翼龙,.,74,翼龙,.,75,恐龙与鸟类的关系,1868年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提出恐龙可能是鸟类祖先20世纪格哈德海尔曼认为鸟类与恐龙没有关系(恐龙缺乏叉骨)后来发现的恐龙化石则发现了锁骨或叉骨,如1924年发现的偷蛋龙。1970年代,约翰奥斯特伦姆重新提出鸟类演化自恐龙的理论。鸟类与兽脚类恐龙具有上百个共同的生理特征,牠们目前被普遍认为是近亲。2006年艾伦费都加与赖瑞马丁提出鸟类演化自原始主龙类假设或是鸟类起源于手盗龙类,但手盗龙类并非恐龙,而是与恐龙的趋同演化结果。,.,76,六、恐龙灭绝的原因,6500万年前,可能是因为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以及其它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自1980年代以来,陨石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的说法,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来自于英国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他们研究分析结果表示,6500万年前时地球上有太多雄性的恐龙,使得雌性恐龙不易觅得雄性恐龙。他们认为太多雄性的恐龙,可能是恐龙绝灭的原因。像鳄鱼等现生爬虫类动物等对环境的温度感应,会影响新生鳄鱼的性别:温度较寒冷时,新生鳄鱼的性别为雄性的机会较大,恐龙亦是如此。有些科学家们认为,陨石撞击地球造成灰尘布满大气层,产生遮蔽效应,使得太阳光被阻挡,让全球温度降低。因而使得恐龙这类爬虫类动物,有较多雄性的恐龙诞生。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性别筛选是恐龙灭绝可能原因。但是,来自于英国大学的科学家,并不同意大学研究人员的想法。认为,陨石撞击地球影响最大的是海洋中的生物(约有50%以上的海洋生物族群于化石的纪录中消失),并非恐龙族群。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77,1.陨石撞地说,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因撞击而產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火药,则相当於一百万亿吨(megaton)。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78,2.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大卫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在白垩纪后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猛烈与地球相撞。撞击时速度为每小时约10万公里,撞击时扬起了惊人尘土,尘埃飘浮在大气中,以至遮蔽了阳光,使地球上持续一段时间内一片黑暗,气温聚降,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枯萎,使“食物链”中断,恐龙纷纷死去。,.,79,3.造山运动说:,在白堊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堊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80,4.气候变动说:,由于大陆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食物缺乏而导致了恐龙的灭亡。有的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气候变冷。在白垩纪末期六千五百万年前,整个地球发生了广泛性寒冷,日温差增大,冷热季节交替明显。使习惯热带环境生活的恐龙,不能像蛇、晰蜴那样进行冬眠,又不像毛皮动物那样躲进山洞里避寒。恐龙是热血动物,没有御寒的外表和生理机能,因而无法抵抗和适应寒冷的袭击,最后被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消灭了。,.,81,5.火山爆发说:,因為火山的爆发,CO2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82,6.海洋潮退说:,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係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83,7.温血动物说:,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牠们过於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84,8.自相残杀说:,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於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於同归於尽。,.,85,9.压迫学说(地壳运动假说):,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检讨。有的科学家断言恐龙灭绝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大约在七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一些盆地隆起,浅丘开始出现,因而造成水枯林竭:同时海底变化,海平面下降300多米,亚洲、北美洲之间的陆地开始连接起来,大量动物迁移到恐龙栖息处,使食物供应发生困难,以至恐龙处于“断粮”地步,在严重的饥饿中逐渐死亡。,.,86,10.哺乳类犯人说:,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牠们属於以昆虫等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真的是如此吗?如果哺乳类战胜了恐龙,那麼随着哺乳类化石的增加,恐龙的化石应逐渐减少才对,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种化石交替的现象。哺乳类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龙的时代终了之后。而且,恐龙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间消失。因此,恐龙被哺乳类消灭之说是不能成立的。,.,87,11.种的老化说:,认为恐龙由於繁荣期间长达1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於巨体化。而且,角和其他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极大的不便,终於导致绝种。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25公尺,体重达30吨,由於体型过於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另外,叁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叁隻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不过,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1公尺左右的小恐龙。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但為什麼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可知,恐龙曾生存於狠长的期间内,因此从狠久以前开始,就有不少人对於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88,12.生物碱学说:,这种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A股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寻找偏振
- 2025年辅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妇产护理期末题库带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钦州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过敏医疗领域技术创新与2025年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社保培训工作总结
- 总结政研成果汇报
- 建筑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 研学大赛理论模拟试题二附有答案
- 红火蚁监测和防控技术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指南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五单元:书法艺术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10+Office2016)(第3版) 课件 项目3、4 Windows10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 《种子包衣技术》课件
-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水文地质单元及侵蚀基准面划分的探讨
-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