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与《GB 8319-2003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和术语定义:新标准可能对亚洲薄荷素油的定义及适用食品类别进行了更加明确和细致的规定,以适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变化。

  2. 技术要求:GB 1886.204-2016可能对亚洲薄荷素油的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或增加,包括但不限于纯度、杂质限量、微生物指标等,以确保产品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3. 检测方法:新标准更新了检测技术和方法,引入更先进、准确的分析手段来测定各项指标,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标签标识:可能会加强对产品标签标识的要求,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到充分、准确的产品信息,包括成分、使用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等,增强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5. 食品安全管理:新标准可能融入了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原料来源的可追溯性以及风险评估,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接轨。

  6. 法规引用:考虑到法规体系的更新,新标准会引用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标准的时效性和合规性,为监管部门提供更有力的执法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8-31 颁布
  • 201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_第1页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_第2页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_第3页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886.20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003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本标准与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香气由“类似薄荷脑的特征性香气”改为“薄荷脑样的薄荷特征香气”;酸值由“1”改为“薄荷脑含量由“33%45%”改为“30%45%”,并删除了其他色谱图像指标;删除了“羰值”、“重金属含量”和“砷含量”要求。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亚洲种薄荷(花或未开花的地上部分中获得的精油,再经冷冻、脱去部分薄荷脑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亚洲薄荷素油。2 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几乎无色至琥珀黄色状态澄清液体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香气薄荷脑样的薄荷特征香气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相对密度(20/20)11540折光指数(20)0)B/0)1体积试样混溶于4体积70%(体积分数)乙醇中,呈澄清溶液。进一步增加溶剂有时会出现乳白色(mg/g)(mg/g)825,相当于以乙酸薄荷酯计含酯量为3%9%酰化后酯值的测定)/%50w/%3045附录化时间1h,乙酸薄荷酯相对分子质量:198.3。453,乙酰化时间:75化称样量为2化时间2h,薄荷脑相对分子质量:0162 附 录 谱仪:按115382006中第5章的规定。:毛细管柱。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方法面积归一化法:按11538复性及结果表示按11538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亚洲薄荷素油气相色谱图及操作条件参见附录B。0163 附 录 积归一化法)明:1苧烯;21,8辛醇薄荷酮;5异薄荷酮;6乙酸薄荷酯;7新薄荷脑;8薄荷脑;10胡薄荷酮。:毛细管柱,长50m, 固定相:聚乙二醇20000。厚: 色谱炉温度:线性程序升温从100至150,后在150恒温150164 样口温度:230。测器温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