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就业心理调适PPT课件_第1页
第三章--就业心理调适PPT课件_第2页
第三章--就业心理调适PPT课件_第3页
第三章--就业心理调适PPT课件_第4页
第三章--就业心理调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就业心理调适,.,2,第一节认知自我第二节大学生就业心理第三节求职常见心理障碍及调适第四节掌握招聘单位的用人心理第五节正确对待择业挫折,.,3,第一节认知自我,气质、性格(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兴趣、爱好(既要能干又要有干头)能力、特长(有机会就能干成)价值观(为什么而干)生理特征(特殊因素)个体差异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4,一、气质与择业,.,5,二、性格与择业,性格是指认识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格和气质在一个人身上是统一的,两者既有共同的生理基础,有又相互渗透和制约的关系。气质的特点总是体现在性格上:胆汁质的人是急性子粘液质的人是慢性子多血质的人兴趣容易转移,爱好广泛抑郁质的人性格孤僻,不愿意交往,.,6,.,7,三、兴趣与择业,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对一定的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对工作有兴趣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8%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对工作无兴趣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容易精力疲乏,.,8,兴趣与择业的关系,.,9,四、智商和情商对择业的影响,智商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或智能水平的高低。情商指一个人情绪智力的高低,是除智商外所有非智力因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10,对择业有利的情商,坚强的承受挫折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及时的自我激励恰当的情绪控制正确的自我意识,.,11,第二节大学生就业心理,一、大学生就业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二、择业的心理误区三、常见的消极心理,.,12,一、大学生就业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认知方面:由于大学生社会化的程度不同,对职业的经济性、稳定性、社会性和专业性的认识就会产生差异,而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消极社会问题,又加大了毕业生对社会认知的难度。,.,13,情感方面:紧张兴奋感、忧郁烦躁感、消沉失落感。认知态度和情感反映多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14,择业中常见矛盾心理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心理矛盾就业与择业的心理矛盾奉献与索取的心理矛盾独立与依赖的心理矛盾享乐与创业的心理矛盾观望与竞争的心理矛盾自恃与自卑的心理矛盾,.,15,二、择业的心理误区,择业的心理误区是指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康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当前在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不少这样的心理误区。,.,16,1、单位性质的误区有的毕业生认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才算就业,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性质单位工作就是”打工“,不算就业。2、终身岗位的误区市场经济没有“铁交椅”、“铁饭碗”,择业不可能一劳永逸。终身岗位没有了。3、劳动报酬的误区工资收入的高低是一个人劳动价值的社会体现,一个人获取的工资高,说明他对社会、对企业的贡献大。,.,17,4、就业取向的误区毕业生的眼睛都盯在大城市、大企业、不愿到边远地区,不愿到中小企业去。5、流动就业的误区有人才流动,自然有人跳槽,但一个人如果工作变动过于频繁,对自己不利。6、跟风就业的误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7、利用关系的误区有些毕业生认为,择业的竞争不是求职者素质的竞争,而是关系的竞争,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关系起作用。,.,18,读书,还是就业?回乡,还是留城?国有,还是私有?对口,还是易帜?短期,还是长期?本我,还是本他?,.,19,三、常见的消极心理,1、从众心理容易接受暗示、无主见、不能独立思考,虚荣心、侥幸心理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合实际的从众行为。2、依赖心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3、自负心理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愿望和社会需要割裂开来认识问题,有过于理想的就业观念。,.,20,4、盲目冲动心理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种择业因素的困扰。5、追求安逸的心理择业时存在攀高的心理,把“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才能”排在第一位,把“经济收入高”排在第二位,把“社会地位高”排在第三位。6、彷徨心理对就业形势和择业方式的转变不理解,难接受,表现为被动的选择职业。,.,21,第三节求职常见心理障碍及调适,一、焦虑二、急躁三、自卑四、怯场,.,22,一、焦虑,产生过度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在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强烈反差时,不能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对“择业焦虑症”的调节要注意把握:1、树立就业新观念2、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3、学会分散焦虑,.,23,二、急躁,毕业生形成急躁的心理障碍,原因主要有:1、对当前的就业状况缺乏了解。2、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24,急躁心理的调节应注意防治结合:首先要预防一要善于把握和正确运用国家的就业方针和政策。二要多收集就业信息。三要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四要加强个性修养,学会自我控制。其次是诊治,“以静治躁”一要静心。二要静思。,.,25,三、自卑,原因:一是当前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文凭高移,使许多学生感到巨大压力。二是受不正确人才观的影响,认为只有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才是人才。三是能力的错误评价、性格内向。四是由于生理、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26,怎样消除自卑心理?1、相信自己2、正确评价自己3、确定合理的目标,.,27,四、怯场,原因:1、临场经验太少。2、心理负担太重。3、应变能力差。4、自我控制能力不强。,.,28,求职过程中怯场心理的调适,关键在平时有针对性地训练:1、平时应多注意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场合要抛头露面,丰富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胆量。2、要多留意应试的技巧、临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3、学会自我调节放松。,.,29,第四节掌握招聘单位的用人心理,一、求“专”心理二、求“全”心理三、求“通”心理四、求“变”、求“异”心理五、求“优”、求“成”心理,.,30,一、求“专”心理,专业对口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首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工科、经济、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单位所以毕业生求职首先应该找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样可大大提高命中率。,.,31,二、求“全”心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比较苛求、挑剔,看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毕业生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是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32,三、求“通”心理,大学毕业生应是对社会、国家负责的合格的社会的人和公民,一个能突破职业和专业领域限制的,掌握多门知识,具有多种技能的通才。大学生一方面应多方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求职时应着力突出“通才”的优势,有证书、有能力的学生千万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应一个不能少的抖搂出来。,.,33,四、求“变”、求“异”心理,求变是指用人单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才所作出的要求,要求应聘者对于不断变化的情况,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变。求异是指用人单位尤其是公司,喜欢选择一些突发奇想、富有创造力的求职者,以求在险象环生的商战中出奇制胜。,.,34,五、求“优”、求“成”心理,用人单位一般都有这样的心理:1、欢迎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毕业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