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高中语文]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安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辉煌历史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以凝练为中国精神_的一部分。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叫做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令世人_。这一巨作是如何穿越近千年的历史。近乎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从材料物性的角度分析一是载体的质量上乘,二是原料及绘画手段的独特性。( ),大众则会惊叹,中国古代的绘画色彩是如此鲜艳美丽、绚烂多彩,和脑海里出现的水墨山水、梅兰竹菊等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人的色彩观身受老子和庄子的影响。他们认为,_令人眼花缭乱,苍茫的天空并非其本来色彩,而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将引导中国人过早的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我们如果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角度领悟古人,就难以领略双林寺_的彩塑,难以理解游春图和千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可或缺叹为观止五光十色精彩绝伦B . 举足轻重叹为观止万紫千红精彩绝伦C . 不可或缺拍手称快万紫千红出神入化D . 举足轻重拍手称快五光十色出神入化(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专业人士看到这幅画,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B . 看到这幅画,专业人士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C . 对于这幅画,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被专业人士看重D . 专业人士着眼于这幅画的技法揣摩、色彩渲染(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B . 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使中国人过早地导致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C . 这两种哲学色彩和色彩观,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D . 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会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总之,随着当前世界贸易的全方位发展,各类商品的无国界流通,中西方人民的消费方式日益趋同。此外,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还表现在对待各类具体消费方式的理性判断上,这一点在货币消费和信贷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在中西方消费理念的彼此碰撞中,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具有了理性的认识,而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摘编自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西方消费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其优劣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住房和文化等多方面。B . 消费习惯的不同,主要根源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与积累的差异,所以一个民族的某种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C .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消费习惯必然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服务,这是具备现实合理性的。D . 中西方消费观念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不对等的,西方某些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作者从中西方几项大的消费习惯差异谈起,明确表明观点,言简意赅。B . 第二段对比论证,阐释具体深入,得出结论:中西方消费者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顺应全球化商业服务的趋势。C . 本文从消费信息传播模式、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等方面展现了中西方消费观念融合的现状。D . 文章在指出中西方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之后,又阐述了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融合及表现,逻辑顺序如水而下,论述层次井然。(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渗透力比较强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B . 中西方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如此看来,西方某些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C . 消费方式应该是多方面的,消费者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是消费理性化的表现。D . 在新形势下,要想阻止西方享乐主义消费理念的强大渗透,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重构我国本土的消费文化。3. (9分) (2019高二下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433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指的是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下降到45%。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归功于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当下,广西正蹄疾步稳行进在精准扶贫路上:2016年投入1 60多亿元发展产业;建成2万多公里通达村屯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富民兴业;金融措施激发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2016年,广西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11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25%,列全国第二,943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介绍,全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755万人减少至201 6年末的34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降至79%。2017年,广西立下军令状:70万贫困人口、90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计划脱贫摘帽。(摘编自精准脱贫路越走越宽阔)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他说,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材料四: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全民都必须参与其中的“战斗”。但是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或是每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或是自身没有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补贴或者一些好心人、慈善机构的救济,这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减缓了脱贫的速度。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文化贫困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必须要除去文化贫困这条“拦路虎”。文化贫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塑造人、改变人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在文化贫困的地方由于信息闭塞、思想守旧、不了解时代的发展,他们大都视野狭窄、观念滞后,或觉得生活本就是这样,或觉得自己无须奋斗政府会帮自己,或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此贫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文化贫困造成年轻人没有闯劲,年长者不能正确教育好下一代,因此造成恶性循环,使该地区更加贫困。这也是造成很多地区不能脱贫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激起贫困地区人民想要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摘编白王显琴脱贫攻坚也须脱文化的“贫”)(1) 下列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2013年至201 6年我国农村脱贫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脱贫人数均在1000万以上,2017年脱贫人数也预计在1000万以上。B . 2016年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45%,剩余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其中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C . 广西在精准扶贫路上取得可喜成绩,2016年有111万贫困人口脱贫,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全国第二。D . 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很多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脱贫需要全民参与。(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曾经有7亿多贫困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其中2016年是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B . 2016年广西采取政府投入发展产业、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金融激励等措施进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C .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是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赫芬顿邮报则不同意这一说法。D . 贫困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障碍,这是因为贫困地区的人没有想要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3) 我国在脱贫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思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麦天雷抒雁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1)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 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三上遂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及河北平,汉与诸将奉图书,上尊号。光武即位,拜为大司马。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襄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动掠群盗。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明年,鬲县五姓共遂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天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二十年,汉病笃。及薨,赐谥曰忠侯。送葬如大将军霍光故事。后汉书吴汉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B .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C .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D .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 亭长是基层官吏,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B . 光武是西汉王朝建立者刘秀的谥号,他结束军阀混战局面,定都洛阳,励精图治,史称“光武中兴”。C . 移檄指发布檄文,檄是古代官方文书,多作征召、晓谕、声讨等使用,插上羽毛传递紧急军情叫“羽檄”。D . 薨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天子死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汉临危不惧,振奋将士意志。他与周建的军队交战伤了膝部,为消除恐慌,他裹好膝伤,杀牛犒劳士卒,勉励部下建功封侯,最后打败周建。B . 吴汉沉着冷静,不战而能平叛。鬲县五姓反叛,共同驱逐守县官吏,他禁止诸将进攻,命人逮捕守县官吏,派人到城中道歉,五姓就相率归降。C . 吴汉忠于职守,得到皇帝信任。征伐时,皇帝没有安定下来,他就不休息,他主管军事,勤于修理兵器,皇帝给他很高评价,他去世后,葬礼隆重。D . 吴汉不贪私利,严格管束家人。他外出打仗时,妻儿在家购买田业。他认为军队供养不足,不应多买田宅,因此责备他们,把田宅分给了百姓。(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8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下列小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