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二10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高中语文]高二10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高中语文]高二10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高中语文]高二10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高中语文]高二10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10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1. (6分) (2019高三上资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所决定的。一个民族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心怀人民的作家。19世纪初,普希金在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中就提出了人民与文学的联系。正因心中装有人民,他最终才能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代表。同时,文学创作具有人民属性,还是由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其它任何制度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否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少数阶层作为文学创作与工作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其它文学的一个分水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学艺术成果的享有者,更是判别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评判者。马克思曾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如何面对和迎接人民的判断,中国文学在百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用实践经历提炼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文学什么时候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学之树就会枝繁叶茂;反之文学之树就会枯萎凋零。这一点,一再为历史所证明。对于作家而言,真正实践人民文学的路径就是要自觉了解人民的理想愿望,走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听取人民的想法,学习人民的经验,表达人民的心声。人民是一切伟大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周扬同志曾讲,“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够超过赵树理。”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山区的生活,了解那个时代晋东南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赵树理的文学是绕不过的。他的小二黑结婚写了一对农村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冲破重重封建传统而最终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孟祥英翻身又写了一个太行山区的受欺压的年轻媳妇在党的引领下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还有李有才、田寡妇,这些农民身上代言着人民的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讲,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发展情况的一面镜子,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时代内容。何以赵树理能做到?因为他不但来自农民,而且始终不脱离背弃农民,他讲述的是真正属于农民的心灵故事。另外,作家还要提高服务意识,使创作更好地服务人民。来自于人民生活的文学创造,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理想愿望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要有服务于人民的强烈意识。建国初期,作家柳青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为更深入了解农村,1953年他辞去副书记职务,定居皇甫村,在一个破庙改成的住所里住了14年,从而创造出了创业史。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如何使农民过上好的生活上,这也是他小说的来源。人民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坚持文学的人民性,作家们还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以及需求的共性与个性,从而面对一个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认清与辨识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精心取舍,多用心在内容、形式、风格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凡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都是由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传达力的作家所传递和表达的。这种艺术传达力的获得,没有捷径可走,必得通过增强艺术本领才能达到。真正优秀的文学,必得有能力提升有需要的读者的精神世界,有能力激发这些读者向上向善的情怀。(摘编自铁凝与人民同心与人民同行,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作家普希金心怀人民,他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人民的属性。B . 在百年发展中,我国文学有过与人民共命运的经历,也有过背离人民的时候。C . 我们能通过赵树理的作品直观把握我国20世纪中叶晋东南农村发展的特点。D . 作家要满足人民的理想愿望,就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创作服务人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一二段的相关论述增强了后文分析“作家如何与人民同心同行”的说服力。B . 马克思的言论有力支撑了“人民是判别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评判者”这一观点。C . 文章举作家柳青为例,说明了作家在服务人民之路上,有时需要付出艰辛努力。D . 文章从“深入人民”“提高艺术本领”两方面详细论述了践行人民文学的路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与社会制度关系密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特点。B . 人民是文学作品的享有者、评判者,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地位至高无上。C . 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会给作家的创作提出新挑战,增加他们文学创作的难度。D .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备了高超的艺术传达力,就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2. (9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籍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材料二: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材料三: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年份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合计财政拨款/万元购书专项经费/万元财政拨款/万元购书专项经费/万元财政拨款/万元购书专项经费/万元财政拨款/万元购书专项经费/万元2010年17801300026920641052534453297255139422011年200415000386373770532945753111972145232012年310205000564664670743356482161821165122013年44629700056561544686287803918747720485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材料四: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1) 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B . 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C . 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D . 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0%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B .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C . 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D . 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3) 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 二、 文言文阅读 (共4题;共45分)3. (11分) (2017桂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日:“顺德元勋外戚 , 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庄,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日:“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日:“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日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B .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C .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D .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的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B . 郡县制是在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C . 外戚指皇亲国戚,即帝王母族、妻族的亲属,其中太后、皇后、嫔妃的兄弟也称国舅。D .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会不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孙顺德虽为隋朝旧臣,却因为和李家有亲戚关系,在征辽途中转而主动投靠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渊信任。B . 面对长孙顺德的受贿事件,唐太宗认为奖赏会让知耻者幡然醒悟,于是不但不处罚他,还赐给他数十匹丝绢,希望他能够从中领悟,引以为戒。C . 因与李孝常有交往而被牵连取消官职之后,长孙顺德非常颓丧,整日醉酒,皇帝知道后念及他是功臣,重新起用他并恢复其爵位和食邑。D . 虽然对长孙顺德不是很满意,但他死后皇帝还是很伤心,为他停止上朝,还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之后还两次追封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4. (11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节选自宋吕祖谦东莱博议)(1)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B .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C .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D .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释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B . 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C . 东道主,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后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D . 春秋时爵位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伯、侯、子、男五等。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为“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为“郑伯”。(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夜缒而出,求见秦伯,纾解了国难。B .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在秦伯面前,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说服秦伯退兵。C . 烛之武具有超人的智慧。他巧妙利用秦与晋的微妙关系,智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D . 烛之武说服秦伯后,秦伯撤走围郑军队,留下军队戍守在秦国边界,秦晋联盟瓦解。(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 (5分) (2015新课标1)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 (18分) (2015高一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号葬项羽毂城。(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释: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1) 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其将,罪六王:封王B .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都:建都C .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徙:迁移D . 为政不平,主约不信信:相信(2) 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汉王数项羽曰范增数目项王B . 汉王欲引而西归秦王惊,自引而起C .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 .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3) 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 . 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愿大王少假借之C . 至固陵,不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 以为汉尽得楚地王负剑(4)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B .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C . 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D . 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由于项羽有着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5)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6) 将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临江王节士歌(陆厥)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带。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注:张耒,北宋诗人,在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1) 在这两首诗中,除了“秋月”“秋风”显示了季节特征之外,还有哪三个意象也能起到这种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第一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2) 请结合“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分析第二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 默写 (共1题;共4分)8. (4分) (2016高二下长泰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_,脚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赠别(二)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后人尊称他为“_”。_,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七律登高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杜甫的诗被称为“_”。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9.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初唐的书法家们对王羲之顶礼膜拜,却丢失了王羲之藐视权威的创造精神,胶柱鼓瑟 , 一味模仿,难以达到新的高度。B . 房地产商津津乐道“金九银十”,因为九月、十月是销售的高峰期,但是现在十月过半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