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三上海安月考)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1) 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 若夫乘天地之正,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悬泉瀑布,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 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论语八佾) (8) _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1)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在不同时代都表现了不同形式,如唐诗宋词元曲。以宋词为例,又显示不同的风格,苏轼开创了_派词风,其代作品是_,其中能够表现其豪放风格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有_,_,_。故垒西边,_,_。而苏轼的这首浣溪沙词的风格属于_。(2) 此词历来为人赞颂,有人说上片写得跌宕起伏,有动态感;有的人说下片融情人景,耐人寻味,有的人说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你针对这三种观点之一种,作出简析。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3. (13分) (2019高三下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地理大发现时期,美洲巨大的体量突然从黑暗的大西洋中浮现,横在欧洲旧大陆面前,使欧洲人感到异常惊惧,他们用一个古希腊地理学名词“antipodes”来指称这块从大地的另一端冒出来的陌生板块。这个词的意思是“对极”,也就是“恰恰相反的事物”。对于旧大陆来说,美洲就是一种恰恰相反的存在物,换言之,美洲是欧亚旧大陆的反题和悖论,这种悖反的特性将遍布每一个方面,新大陆注定以有悖于旧大陆的固有方式介入世界史,这必将使旧大陆感到极其不适。1776年以后,美利坚建国,并且从政治与道德维度继续向其余世界展示美洲这种神秘的悖反特质。美国的“对极性”或“反题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就是它的荒野。荒野并非一无是处的空空荡荡,荒野是文明的反题,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彻底的否定力量。伯纳德刘易斯和塞缪尔亨廷顿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忧心不已,但文明与荒野之间冲突却是世界史进程中的另一个伟大叙事,对此,罗伯特卡普兰具有充分的警觉。他的荒野帝国研究的并非美国荒野,而是从荒野角度研究美国,美国的“反题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卡普兰的文字一再印证了“边疆史学”创始人特纳的洞察:美国的成长史是一部经久不息的“脱欧史”,亦即“去文明史”。从东岸开始,当一个定居点构筑妥当以后,他们便毫不迟疑地离开,向西行进,再度隐入荒野。这种“逃离”文明世界和再度“野蛮化”的双重变奏,塑造了美国独特的充满野性的灵魂和身体。文明和野蛮两种元素的和谐共存,锻造了美国强悍的肌体,使得这个民族可以承载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多元生活和道德方式,尤其可以完美而无副作用地对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提出的以“自然状态”为根本驱动力的政治方案。“自然状态”就是“政治状态”的“antipo-des”,它和美国荒野共享一种文明秩序的“反题性”。霍布斯、洛克和卢梭要解决的最重大议题就是如何让“政治状态”和“自然状态”共同存在于一种更高的状态中。同样道理,美国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终结文明和野蛮的敌对和厮杀,让两者为构筑一种更加恢弘的空间秩序贡献各自的独有元素,正题和反题在此被综汇为合题。综观世界史,很多文明都毁于野蛮的打击,很多政治理论也无法解决治乱更替的“黄宗羲定律”,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这些失败的文明与学说不具备兼容“反题”的体质、胸怀和智慧。(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林国华从荒野角度看美国,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洲新大陆被欧亚旧大陆称为“对极”,美利坚建国后完全延续了美洲的悖反特质。B . 相比于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冲突更重要,卡普兰意识到了这一点。C . “黄宗羲定律”是以“自然状态”为根本驱动力的政治方案,很多政治理论无法解决。D . 美国“逃离”文明并不是抛弃文明,而是兼容野蛮,终结文明和野蛮的敌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美洲的“对极”引出美国的“对极”,接着指出荒野是美国“对极性”的一个方面。B . 作者以卡普兰的荒野帝国直接印证“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彻底的否定力量”这句话。C . 文章通过论述美国文明与野蛮的共存、正题与反题的综汇,将论证推向深入。D . 文章提到霍布斯等人要解决的最重大议题,是因其与如何让文明与野蛮共存具有相似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国社会是多元的,因为美国能够兼容“反题”,能够让文明与野蛮终止厮杀。B . 美国的“对极性”使其政治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状态与政治状态得以和谐共存。C . 综观世界史,如果很多文明有能力兼容“反题”,很有可能会避免毁于野蛮的打击。D . 美国的成长史启发我们,一个民族要强大,就要让敌对双方势力相当,发挥各自优势。4. (20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各题。 寻找恩人文/韦名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谢。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女儿说,那天上午,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辗上她的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没事了!”中年男人不卑不亢地安慰了女儿一句,再次扶起女儿。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可除了女儿当初对恩人的简单描述,建涛对恩人一无所知。女儿当初描述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别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决。多年过去了,寻找恩人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眉心里有黑闪闪的痣,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中年男人。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和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差不多。建涛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画到后来,建涛便根据岁月的流逝,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和寻找恩人。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着急地问。“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这么一颗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黑痣!”“”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谢谢你!”尽管一见面,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也不像,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亲家公却一脸平静。“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建涛告诉亲家公。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看着平静如水般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选自小小说选刊)(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B . 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C . “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D . 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 请概括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9高二下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宋)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B . 词中“迷漫”一词构成重复,形成复沓之美,词人急切地想望见故乡,却只见到云烟、流水茫茫一片。C . 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D . 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2) 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 (25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跟B . 而闻者彰彰:清楚。C . 而绝江河绝:阻断。D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2) 下列各项中“焉”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 . 焉用亡郑以陪邻B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 .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用“登高而招”“假舆马者”等生活现象说明只要“善假于物”,就能提升自己。B . 第一段运用比喻手法,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阐明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C .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D . 两段文字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角度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7. (14分) (2019高一下舒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矫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战跨马梁、田家梁、西红山等,并有功,迁宣府膳房堡守备。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欢呼歌饮,寇莫测所为,不敢登。臣夜决围出,取他道以归。上官壮之,擢延绥入卫游击将军。隆庆元年九月,土蛮大入昌黎、卢龙,游骑至滦河。诸将莫敢战,臣独勒兵赴之。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呼声震山谷,寇以数骑尝,奋前斩之。追至棒槌崖,斩首百十余级,坠崖死伤者无算。事宁,蓟镇诸将悉获罪,臣以功增秩二级。万历初,录秋防功,进署都督佥事。炒蛮潜入古北口,参将范宗儒追至十八盘山,战殁 , 余众被围。臣急偕游击高廷礼等驰救,寇始去,坐镌一枝。五年春,以总兵官镇守宁夏。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刺,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臣夜决汉、唐二渠水,道不通,复陈兵赤水口,俺答乃从山后去。三岁互市,毋敢哗者。阅边给事中以苛礼责望,劾罢之。十一年,小阿卜户犯黑峪关,守将陈文治以下俱逮系。诏起臣副总兵,驻守马兰峪。会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徏臣代之。长昂雅惮臣,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乃抚赏如初。时诸部长桀鹜甚,经略郑洛专主款。臣以为不足恃,上书陈八难、五要。且以创重乞归 , 帝不许。后二年,谢病去。臣更历四镇,名著塞垣,为一时良将。(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七)(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B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C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D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在古代指官职的变动,可指升职,也可指降职。B . “殁”通“没”,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使用的对象和“崩”相同。C . “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所加之官或为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D . “乞归”在古代是指官员请求辞职回归故乡。(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臣独闯敌营,作战勇猛。为营救千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马脑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5年(2021-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河南专用)(解析版)
- 陕煤考试题及答案
- 雕塑系陶瓷课程教学大纲
- 希腊神话分析题目及答案
- 西游记46回题目及答案
- 瑜伽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历史(广西版)-考点规范练28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2025年企业培训师(二级)教学方法与应用考试试卷
- 超超临界机组简介课件
- 《语言学教程》第 2 章 语音学与音位学1课件
- 大学辅导员常规学生工作清单一览表
- 奥维互动地图使用介绍课件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
- 疫情防控实战演练方案脚本
- 资产评估事务所投标服务方案总体工作方案评估工作关键性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高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
- 拆卸与安装油箱加油管
- 某国有企业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企业降本增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