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1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2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3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4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他端起酒杯说:“黄老,欣逢先生寿辰,恭祝您健康长寿!”B .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C .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D . 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别哭,我这就给你扎出血来!”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6高一上邹平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故不积跬步,_;_;_。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 , 知来者之可追。_ , 泉涓涓而始流。_ ,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3. (11分) (2017高一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这些年来,乐坛不断爆发各种话题性的神曲。比如2016年年初,一首名为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的歌曲爆红网络。那么,该曲又具有哪些新的特质,处在“神曲链”的什么位置上呢?对于听惯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法海你不懂爱这些“传统”神曲的人来说,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流行音乐中罕见的由40人合唱团演唱的男女8声部合唱,大开大阖,气势夺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哀婉低吟,中间又夹以内心告白、群口呼应、歌剧宣叙调,煮成一锅风格绚烂的杂烩,而所有这一切上下求索的,是一把钥匙的下落。看上去,这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正是网络次世代青年所热衷的话语风格,也是包括此曲在内的网络神曲广为流传的第一动因。这是一个杂烩的时代,世界动荡跳跃,人们不安于位,单一的传统风格越来越难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各种无厘头的组合与新奇的搭配有时反而夺人眼球。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以庄严肃穆的颂歌风作引,开头的旋律节奏令人想起卡尔奥尔夫为中世纪诗歌谱曲的布兰之歌中的命运女神,后半部分化用了周杰伦牛仔很忙副歌里“不用麻烦了”的片段。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所指出的后现代文化中广泛存在的“拼贴”现象。拼贴是对前人已有的艺术元素进行模仿,并非抄袭,而是以挪用的方式向传统致敬。詹明信对拼贴是批判的,但今天看来,拼贴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是我们这个时代各种越位、重组和打通的文化活动的表现。奥尔夫的原曲以短促威严的旋律表达命运的无常和人们的怨念,现在用来询问一把普通的住宅钥匙在哪里,大材小用,令人发噱。但这种诗性与日常生活场景的不谐和叠加,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多声部结构,能够拓展传统单一的审美期待,让人获得更有弹性的艺术体验。不过,在以前的文艺作品中也有找钥匙这种事。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热潮中有一首名作,就叫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在这里,作者梁小斌暗喻的是动乱的“文革”让人失落了价值的坐标,钥匙象征着心灵新的方向。有意思的是,朦胧诗在当年也是一种错位的话语,这既造成了它的流行,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比较这两个不同时代的越位,它们都在打破既有的艺术定规,扩大审美空间。不同的是,在朦胧诗那里呈现出心灵的痛苦和沉重的思考,而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这类作品中的痛苦则通过戏谑化和自嘲化等方式得到了消解。请注意,消解不是消失。在网络时代,人们对爱的渴望和焦灼找到了新的排遣方式,把痛苦对象化、距离化和戏谑化,在这过程中达到与现实新的和解,而群体化和狂欢化的网络新媒体又为此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世上没有永远的门,没有不坏的锁,也没有不会遗失的钥匙,一代代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钥匙,打开自己的门。(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不属于歌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流行原因的一项是( )A . 这首歌曲有各种无厘头的组合与新奇的搭配,比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更夺人眼球,令人耳目一新,能够吸引青年人。B . 世界动荡跳跃,单一的传统风格越来越难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才是网络次世代青年所热衷的话语风格。C . 歌曲中存在“拼贴”现象,使诗性与日常生活场景不谐和叠加,能够拓展传统单一的审美期待,让人获得更有弹性的艺术体验。D . 以前的文艺作品中也存在找钥匙这种事,如上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打破既有的艺术定规是有先例的。(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歌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风格绚烂,由40人合唱团演唱的男女8声部合唱方式在流行音乐中更是难得一见。B . 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开头的旋律节奏化用了卡尔奥尔夫的命运女神,后半部分令人想起周杰伦歌曲。C . 拼贴通过对前人已有的艺术元素进行模仿,是我们这个时代各种越位、重组和打通的文化活动的表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D . 在网络时代,人们经常通过戏谑化和自嘲化等方式去消解痛苦,把它从心灵深处抹去,在这过程中达到与现实新的和解。(3) 结合文章内容,阐述最后一段的含意。4. (19分) (2017高二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1)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B .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 .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D .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E . 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2)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3) 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踏莎行张孝祥万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见忧堪喜。山阴乘兴不须回,毗耶问疾难为对。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它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蒻。看清贵。【注】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敌人,作此词。山阴乘兴:这里指访友。维摩经记载:维摩诘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青蒻:青色的箬笠。(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 开篇“万里扁舟”一句属于实写,通过写空间距离的遥远,说明了词人与友人天各一方,相见不易。B . 词中的“五年”和“三至”形成对比,“喜”“忧”看似矛盾,却真实地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相逢后内心的感受。C . “不药身轻”照应上片“问疾”,是说词人此时虽然重病在身,但由于故人相会,身心顿觉轻松,精气神十足。D . 该词结尾“绿蓑”一句与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异曲同工之妙。E . 下片开首三句写词人与友人短暂相会之后就匆匆离别,原因是世间还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做。(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6. (16分) (2017高二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谭纶,字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参将成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论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传退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继光至,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截将左、右军。全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贱。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四十四年冬,起故官,巡抚陕西。轮练兵事,朝延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纶上疏曰:“四难不去,兵终不可练。夫敌之长技在骑,非召募三万人勤习车战,不足以制敌。计三万人月饷,岁五十四万,此一难也。燕、赵之士锐气尽于防边,非募吴、越习战之卒万二千人杂教之,事必无成。与继光召之可立至,议者以为不可。信任之不专,此二难也。军事尚严,而燕、赵士素骄,骤见军法,必大震骇。且去京师近,流言易生,徒令忠智之士掣肘废功,更酿他患,此三难也。我兵素未当敌,战而胜之,彼不心服。能再破,内生忌嫉:欲再举,祸已先至。此四难也。以今之计,请调精兵三万,分为三营。春秋两防,三营兵各移近边。至则遏之边外,入则决死边内。二者不效,臣无所逃罪。”诏悉如所请。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给事中雒遵中动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缢襄敏。(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注释】雒遵(1537-1590)字道行,陕西泾阳人。(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B .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C .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D .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字”与“名”在意义上多是相关联的,张衡字平子,名、字中的“衡”和“平子”同义,辛弃疾字“幼安”,是“弃疾”的结果。B . “进士”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对考取最高等级功名者的称呼,与司马迁报任安书“推贤进士为务”中的“进士”意义是相同的。C . “世宗”是明朝皇帝朱厚她的庙号。“庙号”是古时皇帝死了之后,在太庙立室祭祀专立的名号。“神宗”则是明朝皇帝朱翊钧的庙号。D . “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被称为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就属于这种文体,(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谭纶富有谋略。在与倭寇对战的过程中,他围起栅栏,巧妙地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最终大获全胜,B . 谭纶尽孝守节。他战功显赫,虽有升迁良机,但因家中遭遇丧事,他不留恋官位,请求去官服丧。C . 谭纶进退有度。他论练兵“四难”中,说他和戚继光遭遇信任危机,无意练兵,请皇帝另择贤良D . 谭纶虑事周全。他分析练兵时,提出“粮饷”“信任”、“士气”“实战”等“四难”,客观中肯。(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给事中维遵动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7. (10分) (2016高一上承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岂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文静妾失宠,告其兄,其兄上告文静反,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与众人等,家无余财,诚不能无少怨。”帝曰:“文静此言,反心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 , 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1)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善:交好B .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坐:因犯罪C . 公其无嫌其:一定D . 今天下未靖靖:安定(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B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C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D .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