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_第1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_第2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_第3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_第4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6高一上安徽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漫溯(shu)寥落(lio)赁屋(ln)迥乎不同(jing)B . 莅临(l)踌躇(ch)攒射(cun)博闻强识(zh)C . 作揖(y)桀骜(o)团箕(q)绿草如茵(yng)D . 气馁(ni)火钵(b)蹂躏(ru)衣衫褴褛(l)2.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彳亍独行殒身不恤步履维艰酣畅淋漓B . 逆来顺受星辉斑谰崭露头角峥嵘岁月C . 挥斥方遒桀骜不驯箕倨而坐叱咤风云D . 按箭而跽踌躇满志长歌当哭涕泗交流3.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田治军的那个报告,夸夸其谈方向问题,没有一点实在的内容,让人听了不禁怀疑他们平时工作的扎实程度。B . 我们不能把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与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妙句的天才王勃等量齐观 , 那样是很不公平的。C . 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 , “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D .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 , 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4. (2分) (2016高三上湖南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 , 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B . 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 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C . 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D . 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5.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 . 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C . 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D .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文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6. (2分)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 _,_,_。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A . B . C . D . 7. (2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等。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C .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D .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的作品。8. (2分) (2017高一龙江月考) 对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焉置土石A . 的“见”相同的“且”相同B . 的“见”相同的“且”不同C . 的“见”不同的“且”相同D . 的“见”不同的“且”不同9. (2分) 下列各句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所以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曩者辱赐书司马迁报任安书B .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C .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D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李密陈情表则仆偿前辱之责司马迁报任安书10. (2分) (2018高一下湖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A . 左右欲刃相如B . 常以身翼蔽沛公C . 北虽貌敬D . 欲流之远者11. (2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可,是亦走也A . 恐年岁之不我与B . 悟言一室之内C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2. (9分) (2016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表现女性方面。B . “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C . 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D . 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2) 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A . 桃花具有一种自然物的观赏价值。B . 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C . 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D . 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中国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渐形成。(3) 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13. (18分) (2016高一上会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周汝昌:65载红楼情京梅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B . 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C . 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D .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E . 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2) 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3) 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4) 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简朴,却“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请根据文章内容,就“苦和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4. (13分) (2017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 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 , 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 , 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 . 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 .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D . 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B .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C .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D .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 . “故事”有多种含义,可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 . “南面”本文专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D .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B . 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C . 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D . 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洛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四、 默写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7芜湖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