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白云湖是目前广州最大的人工湖,位于白云区黄金围、环滘村的北侧,三面环山。景区湖光山色 , 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湖面上更是车水马龙 , 游船如织。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姹紫嫣红。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 , 欢声笑语,漫步前行。A . 湖光山色B . 车水马龙C . 姹紫嫣红D . 三五成群2.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经典作品,目标是 , , 所以,我们要 , , 。进入大师的精神天地从大师那里吸取思想的力量体察与探求大师是如何思考的把阅读的层次再提高一点努力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 (2015高一上永昌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_,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_。恰同学少年,_;书生意气,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满载一船星辉,_。但我不能放歌,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4. (9分) (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愚昧的权利田 松在科学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欠缺模型”,大意是说,公众对某项科学活动不支持是因为公众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公众了解了专业细节,熟悉了这门科学及其技术的运作过程,就会相信专家的判断。这种科普活动叫做“公众理解科学”其实少了一个“让”字。“挺转”科学家也有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恐慌,那就是愚昧!所以需要由他们来科普,来启蒙。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刘华杰教授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并指出,“公众理解科学”的立场是科学共同体,目标受益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而非公众。不过,遗憾的是,“欠缺模型”本身是有欠缺的,科学家让公众理解了科学之后,公众并没有顺应他们的用意。德国科学传播学者汉斯皮特斯研究公众对相关科学细节的了解程度与支持程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了某种U型关系即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在转基因的论辩中也是这样,“反转”人士并非如“挺转”人士所贬斥的那样都是科盲,其中有些甚至是生物学家。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常常在专业细节层面上与“挺转”方辩论。从科学细节的层面上加以反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每一位“反转”人士都掌握科学细节,一来不可能,二来不必要。在转基因问题上,普通公众不需要了解科学细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转基因。那就是,坚持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权利与我的性别、信仰、考试成绩,都没有关系。你要把愚昧的大帽子压给我,那我就戴上!科学知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学共同体生产出来的。我在警惕科学家中论证,科学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才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公众常常是难以分辨,难以反驳的。所以江晓原教授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一个误区。愚昧的权利是权利的底线,如果不能坚持愚昧的权利,就会出现一种滑稽而可怕的景象: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才有权利,或者,权利与知识成正比,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学习知识;也要承认,专业人士有最高的权利。如果不敢坚持愚昧的权利,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科普,才会有一点权利。事实上,这已经剥夺了部分人的权利。愚昧与文明,是一对意识形态概念。愚昧与否,要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何种理论去衡量。科学只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方案。(选自读书2015年第5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A . “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科普是导致“欠缺模型”本身有欠缺的根本原因。B . 科普“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科学“利益共同体”。C . 科学家在科普时总是会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D . 科学家与民众在科学信息方面不对等是科普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客观前提。(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所谓愚昧,就是基于对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的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B . 汉斯皮斯特的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反对却可能会越强烈。C . “反转”人士都认为转基因科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常常在细节上与对方辩论。D . 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否则就掉入了“挺转”派的论辩陷阱。(3) 简述作者坚持“愚昧的权利”的理由。5. (12分) (2017高三下黄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要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 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 . 第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化,姿态万千。C . 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D . 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人生而景物,从艺术而山水,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2) 文章第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和晋人之美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6高三上仙游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 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使用准确生动,试作简要赏析。(2) 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7. (13分) (2016高三上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明经第:考取。B . 子无为嫌嫌:疑忌。C . 俾其守约束俾 :使D .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吾所不及某所 , 而母立于兹B . 因极推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 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D . 保邦于未危室西连于中闺(3)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B .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C .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D .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4)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 . 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中学联盟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 . 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 . 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8. (8分) (2017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 下列文言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 . 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 .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 . 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2)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3)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 . 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C . 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 .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4)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情结中作者写道“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此句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B . 江南的冬景,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是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即晴暖温和、情调明朗、优美闲适、和煦温润。C . 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联系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留下的生态恶果,分析了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提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训室教育培训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延安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印刷企业岗前培训
- 社区保密文件培训
- 湖南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金融分析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永辉超市快消培训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催收外包服务行业销售模式及未来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矿山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商业模式与风险防控报告
- 公务用车管理培训课件
- 跨文化视野下《哪吒之魔童降世》字幕翻译探究
- 2026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2025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为父母设立居住权协议书
- 食材配送退换货方案
- 安宁疗护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