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1页
昆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2页
昆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3页
昆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4页
昆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物或恶之强行者有志其死也坚强A . 相同,不同B . 不同,相同C . 不同,不同D . 相同,相同2. (2分) (2016高二上厦门期中) 下列划线字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素善留侯张良/邻之厚,君之薄也/其人居远未来/此其志不在小B . 乃朝服/数目项王/头发上指/晋军函陵C . 道芷阳间行/吾得兄事之/函封之/箕踞以骂D . 既东封郑/阙秦以利晋/太子迟之/群臣怪之3. (2分) (2017高一上吴中期中) 下面划线字与“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 . 萦青缭白B . 始指异之C . 穷山之高而止D . 箕踞而遨4. (2分)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自余为僇人B .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C .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D . 悠悠乎与颢气俱5. (2分) 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意气勤勤恳恳B . 余久卧病无聊C .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A .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B .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C . 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D .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7. (2分) 下列加线的虚词用法和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修建B . 不半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斯诚后死者之羞也C .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D . 草木为之含悲予为斯序8. (2分) 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没有颠倒的一项是( )A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 . 巧笑东邻女伴D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9. (2分)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 . 会于西河外渑池B . 君安与项伯有故C . 求人可使报秦者D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0.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对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B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C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天早晨刘邦跟着百多名骑兵来见项羽D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一直是想杀掉沛公啊。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11. (10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论你居住在哪个城市,你总会遇到交通问题。当这个城市的人口和他们拥有的汽车数量增加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每个国家的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差,因此,如果没有更智能的技术的帮助,就很难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像物联网这样的智能技术的效用正在慢慢地从提高生活质量的移动应用转向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件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明智的城市正在努力适应这些智能技术,并整合到交通系统中,例如,通过将汽车的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摄像头连接起来,城市官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交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向司机发送短信,提醒他们正在行驶的道路交通堵塞,并帮助他们选择另一条道路。最终的结果将是获得更好和有效的交通经验,大大减少交通拥挤,并建立一个更安全和有保障的交通系统。物联网通过从交通摄像机、汽车的GPS、传感器等众多渠道收集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和理解交通模式,最终让我们找到创新的方法来简化最常用的道路和运输方法。不仅如此,连网的传感器和检测器还可以识别危险情况,然后立即提供协助,此外,当局亦会通知车辆司机有关这类情况,以避免及减少道路交通意外,从而改善其他乘客的安全。(中国安防展览网物联网如何解决城市的第一个问题交通拥堵?2018年4月27日)材料二:道路拥挤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挤道路或高峰路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国外称为拥挤通行费,其目的就是利用价格机制,引导交通需求,抑制交通出行产生,缓解交通拥堵。新加城是最早通过实行拥挤收费来治理交通拥堵的城市。1975年6月,为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压力,新加坡实施区域通行证系统,在划定的控制区域内对车辆进行收费。收费费率根据区域的交通拥挤程度采取浮动制,车辆每通过电子收费站收费一次。该方案实施后效果非常明显,高峰小时交通量显著下降,平均车速和公交出行比倒得到很大提高。英国伦敦于2003年2月17日开始实施拥挤收费。收费区域为内环线内2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交通设施,共113条道路、8座桥梁。收费对象为私人汽车、货车,而公交车、出租车、紧急救援车辆、事故车辆,消防车、残疾人士和领取社会保障金人员驾驶的车辆则免费。收费时间为7:0018:30,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不收费。收费采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根据车辆一天内是否进入收费区域,收费额为每天5英镑,区域内居民给予一定折扣。方案实施后,收费区域拥挤减少40%,区内交通量减少16%,排队减少20%30%,车速提高37%,公交出行比例增加,公交营运速度和可靠性提高。国外上述成功实例表明,道路拥挤收费是一种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措施。不过,这种办法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尚需进行大量的论证和探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合理确定拥挤收费标准体系,包括确定收费对象、收费费率、收费区域、收费时间和收费方式等。(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2017年3月15日)材料三: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工作建议当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针对很多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的“城市病”,代表委员也将各自的治堵良方带到了北京。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邢台市委副主委陈凤珍提出“智慧停车”建议,她介绍,石家庄用“三步走”战略盘活了城市停车资源。第一步完成路侧公共停车场介入石家庄智慧泊车管理平台;第二步拓展城市商业、交通枢纽、文体中心、医院等公共生活场所停车场接入平台;第三步整合小区停车场,完成整个城市停车资源及数据适时接入,实现全市全部停车位统一监管。通过APP实时查找附近的车位非常方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则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妙药”之一在于盘活更多空置车位,建议将物权法第七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归属于建设单位,但建设单位不得销售,可以用于出租经营”。限定车位“只租不售”,将可以实现车位资源的整合,促进车位“流动”“共享”,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法制网运用大数据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18年3月17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你居住在城市,就无可避免的会遇到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当这个城市的人口和汽车数量增加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B . 如果有像物联网这样的智能技术应用到并整合到交通系统中,用于收集并分析数据,城市的拥堵问题就能够顺利解决。C . 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认为修改物权法、盘活更多的空置车位是一个不错的治堵妙方。这样做能实现车位资源的整合,促进车位“流动”“共享”。D . 国外成功的实例证明,道路拥挤收费是一种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措施,如果应用到我国,同样也能有效缓解我国交通拥堵问题。(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路拥挤收费就是利用价格机制,引导交通需求,抑制交通出行产生,以此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但不是所有城市都适用。B . 交通拥堵是所有城市的通病。为了治理这个城市病,2018年“两会”期间,各地的代表委员带着各自的治堵良方进京汇报。C . 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缓解交通压力这一方法之所以在我国还未能实际应用起来,关键在于还没有定下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系。D . 物联网从众多的渠道中收集数据,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最终我们可以找到创新的方法来简化最常用的道路和运输方法。(3) 如果你是一线城市的管理者,你会借鉴材料中哪些方法来解决你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说明理由。 12. (15分) (2017高三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9月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南仁东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工程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了科学目标,指导了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验。(选自2017年9月17日新华网)材料二:就在刚才(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在贵州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大锅,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了新的脉冲星!而且不止一个!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是立刻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一个人FAST望远镜之父,9月15日刚刚驾鹤西归的南仁东老师。(选自刘博洋这颗星星,献给他:“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材料三: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提出。1994年始,南仁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开始启动贵州选址工作。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选址,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时间长达12年。1995年11月,“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成立,由南仁东任主任。2006年,南仁东,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在国际射电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认可与尊重。2007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选自百度百科)材料四:姜鹏来天文台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南仁东是谁,“只是感觉到他强大的气场,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FAST项目时,南仁东就一直留着一撮小胡子,过了20多年,头发和小胡子都已变得花白。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有时候回到校园给研究生上课,他会穿花衬衫和牛仔裤,有一次还穿了条很潮的皮裤。“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说。南仁东是1963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访学期间,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该校教学楼的大厅里。“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反射面周围的六座百米支撑塔要等间距排布,打乱排不是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吗?结果他就一句话,那样不好看。别看他忙,但做PPT特别讲究,有一次开完会其他单位的人问我,你们是请专人帮忙设计PPT吗,怎么版式那么好看?其实都是南老自己做的。”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向本刊回忆道。(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天眼”计划经南仁东先生提出并参与整个工程的建设,前后耗时20多年。南仁东先生鞠躬尽瘁为此一事,成就了大国重器。B . 南仁东先生生前主持建造的“中国天眼”在建成一年多后就发现了不止一个新的脉冲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就他死而无憾。C . “中国天眼”工程仅选址就耗费12年时间,可见建造地址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选址的艰难程度。D . 南仁东先生不仅是能考出理科状元的学霸,也是有艺术情调的科学家,尤其擅长画画。(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中国天眼”计划的各个关键时间点上都少不了南仁东先生的身影,可见他为整个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B . 南仁东先生不仅是“中国天眼”工程的总负责人,也是国际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使得中国的天文学在国际上得到了尊重。C . 南仁东先生的离世是中国天文界的一大损失,使“中国天眼”计划搁浅,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D . 南仁东先生在工地、教室、学术会议场的穿着是不同的,像工人一样随性,和学生能够相近,和学者可以相敬。穿衣风格反映了他的为人处世。E . 南仁东先生具有各项艺术才能和扎实的绘画功底,为各项技术难度攻关提供了基础。可见科学家具有多样艺术才能是科研成功的关键。(3) 请结合材料指出南仁东先生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13.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练习题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且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场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了“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要形象上的2的个艺术特征。(1) 古代的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而不用“树”呢?(2) 吴均答柳恽有“寒风扫高木”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3) 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高树多悲风”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树”而不用“高木”?(4)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这个特征具体指什么?(5) 为什么在古诗句里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汇?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14. (1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韩愈师说)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5. (10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若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1) 将下面文言文部分,用斜线断句。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今 先 生 乃 不 远 千 里 而 临 寡 人 曾 不 肯 留 愿 闻 其 说 对 曰 楚 国 之 食 贵 于 玉 薪 贵 于 桂 谒 者 难 得 见 如 鬼 王 难 得 见 若 天 帝。(2) 将文中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