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4页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7高二下鸡西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 同空谷足音 , 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 , 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 , 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A . B . C . D . 2. (2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远离了书的滋养,学生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最终难免视野狭窄,境界不高。B . 朝鲜向张盛日和牛笑授予了语言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们为纠正外国人在实践中学习朝鲜语时出现的误用现象的方法作出的贡献。C . 多地区遭遇洪灾,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提醒整个社会在天灾难测之外,是否还存在不能回避的人祸因素发人深省。D . 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锕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3.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B . 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C . 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D . 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4. (2分) (2016高二上黄陵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是写作者自赏,是小范围好友传阅,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扬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A无论还抑或因此不仅而且B既/也所以不但还C不管也还因为既又D/还又因而不仅而且A . AB . BC . CD . D5. (2分) (2017高一下扬州期末)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老师形象。B . 送考按时间顺序,先写赶考路上的情形,再写学生考试的情形,最后写发榜前后的情形,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们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C . 云南冬天的树林通过对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的细腻描写,赞美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D . 想念地坛中史铁生认为,只有柔弱,内心才能感受安静,才能让我们不断地回到零度,不断地审视自我,重新定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6. (2分)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A . 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B . 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相同C . 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相同D . 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不相同7.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B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 . 因人之力而敝之D . 距关,毋内诸侯8. (2分) 下列每对词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氾南/侵犯迟到/城池 坠落/缒城而下B . 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C . 赏赐/驱驰卑鄙/凋敝闲暇/瑕不掩瑜D . 执事/明智 陪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9.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词语的一项是( )A . 商人重利轻别离B . 青海长云暗雪山C . 侧身西望常咨嗟D . 一尊还酹江月10. (2分) 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B . 暴之于民而民受之C . 天子能荐人于天D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1.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经学漫谈汉代的诗经学,有今文派古文派之分。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及燕人韩婴三家所传诗是今文派,鲁人毛亨作诗故训传,是古文派。西汉时,齐鲁韩三家都是诗学界的权威;毛诗初先只在民间传授,东汉著名学者郑众、贾逵、马融、郑玄等大力提倡毛诗,郑玄写了毛诗传笺,毛诗开始流行。陆德明经典释文说“自郑笺既行,而齐鲁韩三家遂废”,这是事实。但郑笺与毛传常有出入,亦互有得失。郑玄笺诗除文字训诂外,偶亦借题发挥,感伤时事,和毛传仅仅局限于文字训诂有所不同。魏晋以来的学者,对毛传郑笺的优劣意见不一,争辩历数百年无定论。实际上,毛传郑笺所不同者主要还是文字训诂方面的问题,至于宗奉小序、主张美刺则是相同的。唐孔颖达著毛诗正义,汇集了魏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绩,很有参考价值;但孔颖达恪守“疏不破注”的原则,对毛郑说诗的分歧只作弥缝,不加判断。应该说,诗经学从汉到唐,大都没有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到了宋代,方才获得革新。欧阳修、郑樵、王质等对毛郑的说诗开始怀疑,欧阳修作诗本义,郑樵作诗辩妄,王质作诗总闻,攻击诗序,驳难毛郑,有披荆斩棘的功绩;至朱熹诗集传出,为宋代诗经学的革新开创了局面。诗集传的特点是废小序。小序不知何人所作,或以为出于孔子,或以为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或以为是子夏、毛亨合作,皆不可信。在毛亨以前,小序和诗是分开的,把小序冠于每诗之首,是毛亨所为。小序说诗,好像都有历史事实,其实大都出于臆测,不可凭信,很多学者被这些小序贻误。近人梁启超曾慨叹说:“欲治诗经者,非先得毛序拉杂摧烧之,其蔀障不知所极也。”此虽是过激之谈,但小序对诗的确是害多益少,朱熹废小序,正表现他的识见和魄力,也是对诗学的一大贡献。诗序六义有赋、比、兴之说,朱传也采用赋、比、兴说诗而更变本加厉,每章之下都要标明“赋也”“比也”“兴也”之类,把诗说死了,因为赋可兼有比、兴,比、兴可兼有赋的成分,这也说明朱传依然摆脱不了序说的拘囿。朱熹的诗集传一出,夺去了毛传千余年独占诗学界的地位,这是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然朱熹废除小序在当时也曾引起许多学者的批驳和论议,正如四库总目所说“最与当时相辨难”。元明之际,诗集传大为流行,很多学者都为朱传做了笺疏。(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汉代的诗经学,有今文派古文派之分。西汉时,今文派流行,到了东汉,古文派取代了今文派的地位。B . 迷信毛传郑笺,谨守小序,因循守旧,不能提出新说,诗经学的研究从汉代到唐代几乎没有新的突破。C . 魏晋以来的学者,对毛传郑笺的优劣一直争论不休,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二者除文字训诂方面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D . 唐代孔颖达所著毛诗正义融冠群言,包罗古义,内容丰富,对诗经学的真伪分辨很有参考价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毛诗起初不被人们重视,只能在民间传授,后来得了郑玄的笺注,地位大大提高,独占诗学界千余年。B . 宋代欧阳修、郑樵、王质等纷纷著书,等于掀起了一场反毛郑诗学的运动,为宋代诗经学的革新作出了贡献。C . 关于小序的作者众说纷纭,皆不可信;但对小序的害多益少,有废除的必要,宋代学者的看法基本相同。D . 诗前小序大多出于臆测,牵强附会,误导了后来很多研究诗经的学者,对诗经学的研究和发展极为不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玄的毛诗传笺,除了注重文字训诂方面外,还能借说诗发表对时事的看法,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比毛诗更有文献价值。B . 朱传之所以能取代毛传,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废除小序而摒弃了臆测,还三百篇以本来面目。C . 赋、比、兴三者很难截然分开,然而朱传偏要在每章前标明“赋也”“比也”“兴也”之类,可见朱熹对诗经学的革新还不够彻底。D . 从汉到宋的诗经学研究有所突破和发展,说明了治学仅靠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不行的,要有自己的见识和魄力。12. (20分) (2016高三下六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树 下铁凝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2) 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3) 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 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 (2017高二下鸡西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传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 , 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太宗深纳其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曰:“养百姓最急。”黄门侍郎刘洎曰:“抚四夷急。”中书侍郎岑文本曰:“传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斯而言,礼义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即日四方仰德,不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此最当今日之急。”太宗曰:“此言是也。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且官人事王,不宜岁久。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窬,多由此作,其王府官寮,勿今过四考。”节选自贞观政要子诸王定分(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B .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C .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D .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2) 下列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官吏进呈上级或帝王的陈述请求或者建议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B . 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采用。C . 出警入跸:帝王出称警,入称跸。跸 ,读作b,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后常用其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D .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谏议大夫褚遂良列举窦太后不明尊卑,不用礼义来教导梁孝王,娇宠他,以致于梁孝王骄纵奢侈,不可一世。最后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的例子来告诫唐太宗。B . 侍御史马周以昔时陈王为例上疏,劝谏太宗应该唯贤而用,否则就会贻害无穷。C . 唐太宗认为选拔辅佐太子和诸王的贤德的官员是大事情,不过侍奉的官员,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久就会加深情感。引发王室祸乱。所以,诸王府的官员,不要让他们的任期超过四年。D . 谏议大夫褚遂良和侍御史马周都向唐太宗进谏,太子身为皇室继承人,将来必定君临天下,统治万民。因此,君王应早日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确立太子崇高的地位,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避免发生兄弟间争权夺势的惨剧,这也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 (7分) (2019高一下白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 .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C .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D . 芭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