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_第1页
贵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_第2页
贵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_第3页
贵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_第4页
贵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1. (6分) (2016高二上安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信仰是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本体性关怀,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活动。借助于信仰活动来表征和实现自我超越,成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和最高的精神标志。商周时代,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天神天道信仰。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人类轴心时代,老子、孔子等思想家立足人文价值的探索,正好具备实现思想突破、完成人类自我超越使命的历史条件。对于自己的核心思想和信仰,他们都用一个“道”字来表达。从论语一书中,可见孔子对“道”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相比于“道”,吃饭穿衣皆不必太计较,君子应该操心的是“道”的寻求与实践,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即便闻道后马上会死去,也在所不惜。如果“道不行”,不如“乘桴浮于海”。孔子之道,孟子是其身后最忠实的继承者和最坚定的推进者,他将“义”提到与“仁”并列的地位。将仁义由个人生活推廓至政治领域。经过众多儒家学者的研习和宣扬,仁义之道在战国中后期已为不少诸侯国上层人士所接受,得到广泛传播。汉高帝十二年,刘邦自淮南至鲁,以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帝王祭孔之先河。从此,儒家学者开始对仁义之道不遗余力地加以传播。在汉代传播儒家仁义学说的过程中,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董仲舒。因为他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主要是从政治层面论道。儒学的发展,至宋代达到顶峰。追求经世致用者,有王安石的新学、司马光的朔学、苏轼家族的蜀学和陈亮的功利学派。理学一派则前有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奠基,程颢还被学者尊为“明道先生”,至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完成了理学体系的建构。两派虽于内圣、外王各有侧重,但对仁义之道内涵的开掘极其深入。相对于广阔的社会需要而言,思想家的儒学传播主要是在精英文化圈。南北朝末期,颜之推撰巨著颜氏家训,涉及家庭伦理、处事原则、人生礼仪等诸多方面,对整个宗族具有重大引导作用。影响所及,带动了后世大量家训作品的问世。宋代以后,宗法作用日益提升,各地家族谱牒大量产生。每部族谱依例皆有家训、家规的篇章,包括孝父母、和兄弟、敬祖先、睦宗族、忠君上、笃师友、戒骄淫、务耕读、制财用之类的日常生活准则,成为传播仁义之道的绝佳途径。且以新近发现的湖北省罗田县民国晏氏庚午宗谱为例。谱中除了首传一收载户规外,首传二一整册皆为明清时期的“先祖遗训”,包括圣瑞公训词八则伟人公家诫十六条等14种。其圣瑞公训词八则论“积德”云:“济世之心争诚伪不争大小,总须出于真挚,量力而行。”诸如此类由各地乡绅所作的家训、家规,文字上或许不能入思想家的法眼,却将仁义之道生活化、通俗化,用语比思想家更鲜活,易为普通人所接受。尤其是家训、家规出自各族先人或乡贤之手,更増后人敬畏之心和亲切感,能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生活的向导。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仁义之道成为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进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中,与其生活水乳交融。(节选自周国林仁义之道 中国传统社会之信仰)(1) 下列关于“信仰”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信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精神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本体关怀。B . 人类借助于信仰活动来表征和实现自我超越,从而追求无限,超越现实追求理想。C . 天神天道作为一种信仰曾经在商周时代普遍存在,但是后来被孔子的“道 ”替代。D .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等立足人文价值探索,都用“道 ”字表达自己的信仰。(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孔子认为相比于“道 ”,君子不必太计较吃饭穿衣,要寻求和实践“道”,让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B . 孟子作为孔子“道”的继承者和推进者,将“义”与“仁”并列,把仁义由个人生活推廓至政治领域。C . 儒学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形成 了新学、朔学、蜀学等流派,南宋朱熹集大成,完成了其体系的构建。D . 颜氏家训带动大量家训作品问世。这些家训、家规拟定的日常生活准则是传播仁义之道的绝佳途径。(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刘邦祭孔推动儒家学者积极传播仁义之道,董仲舒从政治层面论道在汉代传播儒家学说过程中产生极大影响。B . 仁义之道的传播既依赖历代思想家的儒学传播,又得益于那些不入大思想家法眼的家训、家规的宗法作用。C . 圣瑞公训词八则类的家训、家规都能采用鲜活的语言将仁义之道生活化、通俗化,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D . 仁义之道作为一种信仰,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2. (18分) (2016高一上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国学骑士”辜鸿铭“国学骑士”是陈福郎先生授予他新近出版的长篇传记小说之主人公辜鸿铭的名号。别看这些年随着国学热,辜氏生平所为渐浮世表,似乎声名日隆,但在早些年,其在内地已近无人问津,流落于主流文化视野外,几被历史烟尘所湮没。辜氏生于1857年,卒于1928年。其父原籍福建惠安,时在马来西亚槟城总管一家英国老板的橡胶园,其母是洋人。辜氏自幼聪慧,语言天赋卓绝,深受义父英人布朗先生疼爱,10岁时,由其带至英国求学;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接着赴德、法等国著名学府深造并研究,精通西学。据说蔡元培求学菜比锡大学时,辜氏在彼已很有名;而40年后林语堂到该校时,辜氏著作已赫然被列为必读书。后辜氏打道回南洋,对中国丈化萌发浓厚兴趣。他埋头精研中国典籍,又经人举荐,回国做晚清大臣张之洞幕僚20余年。后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左丞。清亡后,受蔡元培之请,以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通晓文、儒、法,工与土木等文、理各科,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又以其特立独行之“怪 ”,成为北大及京城一景,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精通西学的辜氏,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项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道:“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可见西方对辜氏具有开创性的译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推崇。但辜氏在国内却是不入潮流,不合时宜。彼时人心思变,新青年擎起打倒孔家店大旗,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辜氏从西方来,能够慧眼独具,洞悉西方现代文明之弊,故逆流而动,高唱反调。“西方现在虽十分发达,然而已趋于末路,积重难返,不能挽救。诸君当知中国的前途绝不悲观,中国固有之基础,最合世界新潮。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这番话,虽有点“大”,但不能说没有一点先见之明。与辜氏对国学传播所做的贡献,乃至他的才华相比,坊间似乎更愿意传播其“怪”。他恃才傲物,性情执拗,西学出道却痴迷旧学,既偏激又迂腐,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不合时宜又不甘寂寞,铁杆保皇却敢戏侃清廷慈禧、嘲讽新帝袁世凯,加上他行为艺术似的遗少打扮与生活形态,似乎成了种种矛盾的杂糅体。伴随这些奇行怪癖的,还有他异乎寻常的“奇谈怪论”,如挖苦银行家是在晴天时硬把雨伞借给你,在下雨时把雨伞收回去的人;反驳嘲笑自己的人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等等。辜氏浸淫于东西方语言中数十年,深谙言语之精妙,能集东西方言语表达气质、风格之优长。他的见多识广,急智宿慧,常常于争辩中,尽显于他的犀利谈锋与妙语连珠中。辜氏似乎也喜欢在与人论说中一炫他的敏思好辩。而事情的另一面是,正因为他的这种不通世故的不留情面,锋芒毕露,爱逞口舌之快之情状,令世人轻慢了精彩话语后他的认真执著、焦虑忧患和真知灼见。辜氏关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实是有先知先觉,因之他成为今天开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先声先驱。“国学骑士”这个名号,依辜氏生平外谐内庄,表邪里正的格调,想必一定会喜欢。而我们通过这个名号,则可以穿越历史的迷雾烟尘,直抵这个生前戏闹身后寂寞的国学传播大师的精神实质,去认真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失落的以及将要创造的,这或许也是陈福郎多年磨一剑,打造“国学骑士”的良苦用心所在。(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04月19日)(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辜鸿铭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后到西方求学,在知名大学深造,加上自己的聪慧和语言天赋,又精通了西学。B . 辜鸿铭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向西方传播国学,是因为在西方繁荣的背后看到了他们的弊端,他坚信只有儒学的仁义才能拯救渐趋末路的西方。C . 辜鸿铭怪异的打扮和生活形态,以及一些奇谈怪论,也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D . 今天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这与辜鸿铭当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也是辜鸿铭的良苦用心所在。E . 辜鸿铭的生活经历和对国学的传播,以及与众不同的言行,展示了一位国学大师在多元文化与复杂时世里的矛盾心态与多重人格。(2) 辜鸿铭热衷于国学的传播是件好事,可在当时的中国却遭到了冷遇甚至是反击,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作答。(3) 辜鸿铭在传播国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什么冠以他“骑士”的称号?(4) 辜鸿铭认为“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 (13分) (2017高三下武邑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毛猴的大树徐国平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谁也没注意到毛猴。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举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 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B . 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C . 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D . 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E . 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后的一下微笑也难以化开。(2) 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3) 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4. (11分) (2016高二上横峰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陷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节选)【注】:醮(jio),古时候称妇女出嫁。烝烝(zheng),淳厚。谯周,人名。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B .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C .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D .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征”是指皇帝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汉武帝开始实行征辟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B . “疏”在此即为“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也称“奏疏”或“奏表”。C . “孤”,古代指母亲去世的幼儿。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母曰孤。D . “服阕”是说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礼记规定,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子孙要为他们服孝,穿孝服三年。服孝期间,不得任官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 .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 . 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 .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5. (8分) (2017高三上祁县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1) 诗家经常借“韦曲”寄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 A .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 . 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 .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 .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E .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2)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6分) (2019高二上芜湖期中)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句子是:_,_。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_,_。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2016高一上沽源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当时可谓无人不学“二王”,一些学习上有所建树并发展的书法家都获得认可,并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薛稷等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堪称_。县委书记张爱平谈到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明确表示聚集“四风”要从实做起,紧扣民意办实事,围绕民愿促发展,做到改进作风_、剖析问题一针见血。两千多年前,漂母无私分食给少年韩信,韩信建功立业后返乡报恩,演绎了_的动人篇章,抒写了大爱无私的千古佳话,成为“爱心淮阴”的历史源头和文化根源。A . 一诺千金一饭千金一字千金B . 一饭千金一字千金一诺千金C . 一字千金一诺千金一饭千金D . 一饭千金一诺千金一字千金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2年12月21日是谣传中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读。当太阳再次升起时,要让公众走出误区,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B . 想法借钱、保证还钱、控制花钱,欧洲各种会议都在讨论这些事儿。在欧洲,欧债危机已经深刻影响到国家强弱的划分、生活方式的改变。C .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问题发展到今天,根本原因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造成的。D . 对于朝鲜卫星发射,国际社会认为它作为联合国会员国,有义务遵守安理会有关决议,目前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实现半岛和平稳定是当务之急。9. (2分) (2017高二下东莞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精神家园,承载着年轻人的精神文化诉求。是分享生活点滴,发表观点,进行人际交往,年轻人更希望从微信中得到尊重、信任、认同等愉悦的心理体验,而不是担心、压力批评质疑等负面情绪。说到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