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1页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2页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3页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4页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二下横峰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那些经不住名利诱惑而搞学术造假的所谓专家教授,一旦造假之事败露,他们就将身败名裂。只有那些淡泊名利,信念坚定的学者方可抗颜为师。之前“百花奖”意外地把男配角奖颁发给李易峰,殊不知,得奖之后的他,遭到的是各种舆论的围攻,就目前来看,他的演艺道路走得不瘟不火。在人们无可挽回地远离往昔的温馨时,发黄的老照片能留给人们一些吉光片羽 , 慰藉人们怀旧的内心。国与国之间也拉帮结派,就当今国际形势来看,其阵营由两派构成:一派是西方派,另一派是新兴派。当然两派成员之间也不乏私下联谊,暗通款曲。在圣地亚哥的一个高尔夫球训练基地,当天气温高达华氏108度,在这种流金铄石的气温下,那些在球场上训练的孩子们仍然干劲十足,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天宫二号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但它的实验能力和美国的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 一时难以赶超。A . B . C . D . 2. (2分) (2017高一上济南期中)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B . 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C . 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种参保途径。D . 香港市民热切期盼一睹航母风采,派发参观券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提前一天到军营门口排队。3. (2分) (2017高二上岳阳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对古蜀国起源的描绘,引得历朝历代专家、学者不懈地探究考证。_。这个谜团一直环绕着这片天空。凝视三星堆那尊青铜铸像,蚕丛那大大的耳朵,抿着的嘴巴,鼓鼓的突出的眼睛,自信的神情闪烁出几千年前的光焰。据明一统志记载,瞿上城在(双流)县东18里,蚕丛氏所都。刘琳教授在他撰写的华阳国志注释中认为:瞿上城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的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华阳国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后有王曰杜宇,教人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自郫邑,或治瞿上。”是谁开启的天府之国?哪里是古蜀农耕文化之源?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二上黔南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近日,欣闻敝校百年校庆将至,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B . 老大爷,请问你的黄瓜多少人民币一千克?C . 得知您老病了,父亲让我登门探望,祝您早日康复!D . 凡在本店购物满五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5. (6分) (2016高三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1) 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学是外国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 . 汉学研究不但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C .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D . 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B . 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C . 汉学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D . 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者应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只要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B .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C . 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D .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6. (18分) (2016高二上蕲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与周瑜相遇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地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 , 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 , 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选自小作家选刊,有删改)【注】与周瑜相遇是迟子建的一篇著名小小说,获得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的清澈、素雅、荒凉、安静、开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作了铺垫。B . 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对“我”的态度由不以为然到深有触动。C . 文章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D . “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这是很典型的“本色英雄观”。E . 文章通过描述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2) 文章多次写到“烧艾草”,请对这一细节进行简要赏析。(3)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 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20高三下柳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 , 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 , 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注)绛侯: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B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C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D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B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 . 坐:“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 . 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其改正错误。(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盎认为绛侯是通常说的忠臣,而不是国家重臣,因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时绛侯虽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扶挽救国家。B . 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是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陷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所以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C . 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D .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8. (9分) (2019高一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 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体裁都是律诗。B . 两首诗所押韵部相同。C . 题材都是登高咏怀之作。D . 风格上都是高亢悲壮。(2)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起笔都虚写过往历史陈迹,第二联才开始实写眼前之景。B . 两首诗都含有因景生情、追古抚今之意,流畅自然,情感真挚。C . 崔颢因“日暮”而望不到“乡关”,他的愁是旅客游子的乡愁。D . 李白因“浮云蔽日”而望不到长安,他的愁是放臣逐客的悲愁。(3) 这两首诗的颈联历来被誉为佳句,请任选一联赏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7高三上天水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谊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犬气变化的句子是:“_,_。” (2) 春望中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白发稀疏,忧国伤时的老诗人的形象的诗句是:“_,_。” (3)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_,_。”(诸葛亮出师表) (4)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劝学) (5) “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5分)10. (2分) (2017高二上惠州期末) 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取两句集成一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莫辞更坐弹一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