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拉萨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拉萨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拉萨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拉萨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萨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9高一上衢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安土重迁 , 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在异地他乡过着漂泊不定的艰辛的生活。B . 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以及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现状,杜牧替古人担忧 , 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C . 1945年,声名显赫的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D .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2.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二十年之功成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B . 夕阳下的泰晤士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行人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中,动人心弦。C . 圆明园里的宝物原本俯拾即是,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和频繁的战乱,那些宝物已经荡然无存。D . 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3. (2分) (2019高二下北仑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孔子要求学生依据仁爱,游习六艺,这里说的“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B . 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曾点,字子皙;颜回,字子渊,都是相反关系。C . 论语中多叠句,如“使乎,使乎”等,这种写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D . 论语中记录的各位弟子在孔子面前多自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也多称名,而他们对孔子都十分尊重,话语中的“夫子”都指孔子。4. (2分) 下列选项中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弱)越国以鄙远(边邑)B .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好好地)C . 比诸侯之列(比较)唯大王命之(表希望)D .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刑人如恐不胜(尽)5.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 .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 . 洎牧以谗诛6.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文言句式的一句是( )A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 . 狗吠深巷中。C . 鸡鸣桑树巅。D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7. (2分) (2019高一上余姚期中)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拘于时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今安在哉C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凌万顷之茫然8. (2分) 下列句子描写林黛玉的是(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A . B . C . D . 9. (2分)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堂吉诃德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堂吉诃德)B . 博望一战,诸葛亮用火攻计败夏侯惇,关羽、张飞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惇回许昌,自缚见曹操,伏地请死。曹操将他斩首示众。(三国演义)C . 佩葛蒂和海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尔福斯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大卫科波菲尔)D .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家)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10. (8分) (2016高一下德化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自己面对伸手可及的星辰,只能抚胸空叹息。_,_。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三、 其他 (共2题;共15分)11. (10分) (2017高二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即康乐公谢灵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夫人之相与与:结交,交好。B . 不能喻之于怀喻:比方。C . 万物之逆旅也逆:迎接。D . 古人秉烛夜游秉:拿着。(2)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大块假我以文章及其所之既倦会桃花之芳园A .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 .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 .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 .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兰亭集序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清新疏朗,一扫雕词琢句的浮艳之风。B . 兰亭集序表达上多直抒胸臆,读来情韵绵邈;而春夜一文则多间接的借景抒情。C . 从修辞上看春夜多用典,如“惠连”“金谷酒数”,兰亭集序则有引用的运用。D . 从文体上看二文都属于书序,且春夜是典型的骈文,而兰亭集序则骈散结合。(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5) 请用“/”为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断句。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12. (5分) 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 (2018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孙傅传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 , 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 .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 .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 .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 . 谥是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富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 . 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 . 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 .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 (7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乐范成大路转横塘 , 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 , 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注释)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B . “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C . “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D . “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2) “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B . 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C . 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D .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5. (9分) (2017高二上河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文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在中国文化中,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奠定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听外在的力量、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大学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大学还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成为物的奴隶。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落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天地有很多品德。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人也要诚。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改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化先于西方文化产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B .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回欧洲,引发启蒙运动对神本主义的批判,启发人们不做神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C .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德”为本,即决定人命运前途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在力量,而是人自身德行的好坏。D . 人内心是具有美好品德的,修身就是要人在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德行。(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人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人,就不应该被外物所控制,不能被物欲腐蚀,否则会丧失品德。B . “人类中心主义”将“人本主义”异化,使人类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宰天地万物。C . 中国文化强调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人类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而是要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D . 天地包容万物不因喜好而偏私,四时有规律地更替不因喜好而偏废,这是天地以诚待人的体现,更是我们要学习的美好品德。(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人本主义高扬人类理性的独立、自主,这种精神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B . 人要保持品德,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蚀,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的自我管理,是向内的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C . “以人为本”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人决定一切,自然万物都要听从人的主宰。D .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修身,古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理国,都是以自我修养的完善和提升为根本的。16. (12分) (2017高二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