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1页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2页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3页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4页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 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停滞不前。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 的中国大地上,扎根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汲取墨守成规丰富沾沾自喜B . 吸取墨守成规丰富趾高气扬C . 吸取故步自封丰厚趾高气扬D . 汲取故步自封丰厚沾沾自喜(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B .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C .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D .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B . 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C . 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D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 (6分) (2019高一下遵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北无隙 山水言情汪为胜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盖有南北画派之分。归纳而言,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画中多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浑厚、杂木丰茂,多取正面山形的崇高正大之感,飞瀑流泉,长松巨木,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同时刻意表现北方山石的质感,石质坚凝,棱角分明,风骨雄浑。从艺术手法来看,格法森严,画家们对待画面中的林木、山石、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人物、关城、寺观、山居、舟船等极为重视,墨法精微。而南派山水画因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则呈现出草木茂盛、烟云氤氲、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南派山水画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画家着力表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亦反映出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南北画派着力点的不同使其形成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自近代以来,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在南北画风的融合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将中国画北派的雄浑与南派的秀逸相结合,创作出章法新颖、画意深邃、自成一体的绘画。傅氏纸上浇铸笔扫千军绝顶气脉,又有墨色韵律的丰致;陆氏造古新之强悍奇幻云烟,而不乏笔墨精微之精神。而当代画家中,做此融会之工者亦有其人,雷正民先生当属其中之佼佼者。在经过东北林区、戈壁大漠、黄岳漓江、三峡雪域的多年写生实践之后,其凭借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雷正民的山水画归纳起来,应当说是突破传统形式派别上的区分,通过富有成效的写生方法,经过概括、整理,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这个秩序既尊重传统的法度,又不拘于传统的窠臼,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又不时引入水彩、水粉或者是版画等其他因素融入画中,常给人既朴素自然、意蕴深长又不乏惊艳之处的别样感受。当然,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其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到南方的古镇桥影,从飞瀑奔腾的浑灏壮宏到幽谷思情的小桥人家,既有峻拔雄奇,又不乏飘逸清新,画家把热爱自然、敬拜自然的深沉情感挥洒在笔墨之间,清晰透彻地表达了画家的文化心理选择, 也是艺术上的深情告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雷正民的山水画去芜存菁,突出个性。其破笔散锋的斧劈与浓淡墨色的渲染,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石的气概又兼具南方清丽婉约、浑然天成的气象;二度平面法的构筑方式,赋予了山川在雄浑激荡中也不乏隽永与秀韵的特征;而以泼墨与泼彩表现气象,将恢宏与幽深紧密地结合,确为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派山水画,因为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才有了雄伟浑穆的意境。B . 南派山水画,反映的是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因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C .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从艺术风格上看, 北派格法森严、墨法精微,南派则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D .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无南北画派之分,因着力点的不同而形成了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论述北派山水画、南派山水画的特点和南北画风的融合,其中重点论述了近代以来画家们在南北画风上的探索与实践。B .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分析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南、北画派“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C . 为了论证中国山水画南北画风的融合,近代举了傅抱石与陆俨少的例子,当代举了雷正民先生,并且将傅、陆二人与雷正民的艺术成就的高低进行了比较论证。D . 文章从斧劈、渲染、构筑方式等角度论证了雷正民先生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突出个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雷正民的山水画既尊重传统,又不拘于传统,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水彩、水粉等其他因素,常给人别样的感受。B . 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奔腾的飞瀑到南方的小桥人家,雷正民的山水画突出表现了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C . 雷正民的山水画寄寓着他对自然的热爱、敬拜之情,清晰透彻地表达了他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其艺术上的深情告白。D . 雷正民的山水画堪称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与雷正民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北方与南方山水的特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无关系。3. (2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材料二:年份新增出生人口(万人)总出生人口(万人)总和生育率2017339.92019.91.972018463.82188.62.092019402.82077.32.042020352.81935.81.962021160.21689.11.77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三: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B . 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C .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D . 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B .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C . 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D . 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E .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3)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4. (12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鹅小时候看过一场完整的天鹅湖,这是我所接受的最优美的古典教育。柔和的身体,动人的旋律,我无法确认具体的舞蹈动作与剧情之间的关联,但那被概括出来却依然抽象的美,慑服了我最初的情感。天鹅以单纯的曲线勾勒出身形,它造型精湛,是高贵的典范形象。与孔雀风格不同,天鹅呈现的是简洁之美,此外,还包含了更多的庄严感。天鹅是赢得最多尊重的鸟。关于天鹅,人们说得已经太多了。布封著名的篇章赞颂着天鹅:“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布封誉之为“太平共和国的领袖”。列那尔还有一个生动比喻:“它在池塘里滑行,像一只白色的雪橇。”的确,天鹅匀速而平静的游动,几乎不破坏水面的原有纹理,优雅至极。我听到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对天鹅的评价来自我的朋友,她讽刺说,天鹅不过就是一只会装模作样的鹅。我这位朋友极端反对媚俗,只有那些被人遗忘之处,才能引起她的关心;大凡多数人趋之若鹜的,她一定会冷眼旁观不知道这是“独”具慧眼,还是慧具“毒”眼。但她的态度恰从反面提供了证词,天鹅确乎获得了人们普及化了的热爱。传说,大神宙斯曾化为一只天鹅与海仙之女丽达亲近。和女朋友约会要打扮成天鹉,可见天鹅是神钟意的模样。天鹅并不因此而傲慢,丑小鸭的故事展示了它在成长过程中的谦逊,直到成年,它依然保持着这一良好的习惯,温和地低下头颈。我一贯持有偏见,认为过于自知的美让人生厌,而对自己的美貌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有种别样的可爱。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我们所谓的无暇,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调关系,实现了优点时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驼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如果它拥有过于绚艳的羽毛,也许它们会成为花瓶里的独特级饰。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独占鳌头,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而是眼界的问题。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摘自周晓枫鸟群五重奏,题目为命题人所加)(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自己小时候看天鹅湖写起,写饰演天鹅的舞者带给自己的最初的震撼,引出下文对天鹅之美的具体描绘。B .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来突出天鹅之美,如通过与孔雀的对比来表现天鹅造型简洁之美,通过与人的对比来表现天鹅不自知其美的可爱。C . 文章主要从外形、美德、游动的姿态、飞行的高度等方面来描写天鹅,突出了其高贵优雅与谦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D . 本文围绕天鹅,回忆了天鹅湖,引用了布封和列那尔对天鹅的赞颂、朋友对天鹅的看法,又引入神话与童话,看起来材料芜杂,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2) 结合全文,说明文末“天鹅的谦和”的含意。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20高三下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注释】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B .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C .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D .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B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C . 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D . 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B . 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C . 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D . 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B .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C . 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D . 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E . 尾联直抒胸臆,“扶病上高台”而“四望”,与老杜的“百年多病独登台”所抒之情不谋而合。(2) 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分析其作用。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8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根据情景默写 (1) 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诗经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 (2) 离骚中“_,_”两句直接表明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3) 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5)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一死生为虚诞,_”的生死观。 (6)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 (2019舟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胡同,滥觞于元,经八百余年传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脉搏,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亦是连接这座五朝古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甲】梦粱录东京梦华录等书都没有胡同字样。有一位好作奇论的专家认为这是汉语,古书里就有近似的读音。他引经据典,做了考证。我觉得未免穿凿附会。北京的小胡同是与巍峨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上百所高等学府和上百个大使馆交织在一起的。【乙】“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您不论从哪条胡同里,要请出几位书画家、名角、票友、 学者、教授,或者部长、将军,都不困难。这里乃藏龙卧虎之地。胡同里的房屋有一些是曾经很讲究的,但是随着岁月风雨的剥蚀 , 现在大多数胡同已经成为“陋巷”。胡同里是安静的。【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